|
□本报记者 潘来奎 通讯员 李 芳 45岁的李焕运这几天天天靠在山岭坡地上,每天都要工作十四五个小时。他是诸城市林家村镇丹家店子社区的党委书记,自从2009年被村里人请回来干支部书记,他就一门心思琢磨着怎么让老少爷们的“钱袋子”鼓起来。 总书记视察山东时强调,要“把农民增收夯实夯牢”。李焕运这几天忙活的正是这样一件为民增收的大事:带老百姓种上1500亩的核桃,目前已经种植了500余亩。“这个项目我们考察了很多次,必须要让老百姓零风险跟着我们干。”“零风险”也是7月1日李焕运对记者提的最多的词。“要让老百姓跟着干,你就得对他们负责,要让他们切切实实地参与其中,而不仅是一个旁观者。” 早在2011年,李焕运就很有眼光地在社区中心村建起了园区,他们招引了许多加工企业、特种动物养殖场等入驻其中,让社区老百姓在家门口就业打工。“现在社区里谁要是站在大街上耍,这是要被人耻笑的。俺们社区的劳动力早就解决完了。”丹家店子社区“两委”成员朱凤娥介绍说,社区户均年收入3万元,这比以前种地的收入可多多了。 也正基于此,社区的自然村都成了“打工村”,老百姓种地的意愿并不强烈,李焕运又动起了“心思”:2017年,诸城市提出了农业结构“三调两提”(即种植业大田调大棚、山地调林果、零散调规模、畜牧业提升标准质量、提升养殖效益)的思路,丹家店子社区“两委”商议决定,要把老百姓零散的山岭坡地都流转出来,集中起来发展现代农业。 李焕运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按一亩地50棵核桃苗种植,第4年结果的树单棵能结20斤左右,一亩地就收1000斤,按最便宜的收购价格折算下来,收入也比种地强好几倍。 “现在种植的这片核桃,主要是以合作社的名义进行,从老百姓手里以每亩地350块钱的价格流转土地,他们入股合作社,等到三年以后,让每户村民承包管理5亩地,这5亩地的产出与合作社五五分成。合作社收益的这笔钱再继续扩大再生产。”李焕运说,习总书记视察山东时又对乡村振兴提出要求。我们必须把所有农民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让他们参与进来,让老百姓更富裕。 今年,在500余亩核桃林下,他们又套种了230余亩小米,每亩保底收入在1500元左右。此外还种植了一部分新品种草莓,正在试验育苗期。现在,大忙人李焕运还在与找上门的中草药种植商洽谈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