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学生未来幸福生活奠基 |
——潍坊东辰育英中学创新实施立德树人机制的探索与实践本报记者孙孔嘉 通讯员张晓静 |
|
创新德育形式 ——“126”弘德立体育人课程 教育的本质是立德树人。一方面是挖掘孩子的内在潜能,获得立足社会和自身发展的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心灵培育和品德养成,让孩子去恶扬善、养成良好的品格德行。 在新时代、新背景下,潍坊东辰育英中学紧扣教育的根和魂,回归现实生活,从细节入手,开展具体化、可执行的德育实践,突出学生对自律、自信、自主、自强的自我教育,实现了学生担当责任、感悟生命的育人目标,为教育在新时代的发展拓出一条新路。 东辰育英中学,作为一所全封闭式学校,全面育人的责任更重一筹。而在把握国家、国际教育教学风向标,夯实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上,学校创新性地成立了课程研究中心,从课程理念和教学推进上紧把质量关。 “126”弘德立体育人课程既因循传统又不乏创新意识。 诚如潍坊东辰育英中学党委书记、校长牟灵毅所说:“一直以来德育建设都是东辰育英中学关注的重点。为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人格发展,为每一位学生打造好继续学习的基础、身心和谐的基础和规划人生的基础,学校集思广益,反复思考论证,对新课程理念下的德育课程体系的功能做了新的定位,创新实施了‘126’弘德立体育人课程,成为学校立德树人的重要渠道,也为新课程改革探索出了一条特色发展之路。” “1”即一个核心,是指学校在党支部的引领下,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即两个架构,是指通过学校与家庭双线并行,家校合一共同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这与学校一体两翼的育人模式完美吻合。“6”即六个环节,是指课程具体操作流程分为六个环节:提出德育主题—主题班会—完成亲子修养实践活动报告—亲子修养评价、反思—国旗下讲话、提出倡议—践行倡议。 在构建中学序列化德育体系建设的过程中,学校对德育工作的重点进行了准确科学的把握,切实厘清了各年龄段学生的德育目标,呈现出分层递进、螺旋上升的序列体系。 初一德育重点是生命教育及行为规范培养;初二德育重点是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及感恩教育;初三德育重点则是励志教育及人生规划教育。 记者注意到,东辰育英中学所搭建的弘德立体育人课程体系注重学生在活动中参与,在参与中体验,在体验中实践,在实践中感悟,在感悟中提升。卜凡花副校长表示,“我们不仅要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也要通过各种途径让学生带动、影响周围的人,弘扬美德、传播正能量。” 别开生面的实践主题活动,让东辰的学子们在真实的教学与实践中获得情感体验,感悟道德价值,收获心灵成长。这些是他们的感言—— “少年的梦想是五彩缤纷的,也总是飘忽不定的,因为总觉得世界很大,时间还很长,还有很多事物等着我去尝试。所以我现阶段的理想是成为一名人民教师,但我的最终梦想是成为一个勇敢、善良、知足和有趣的人。” “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医生,我的双手是为救助病人而生。尽职尽责是我的原则,病人在我眼中不会有富贵与贫穷之分,我绝对不会有半点私心。我会以良好的心态对待每一位病人,把他们当做自己的家人,努力去呵护、挽救每一个生命,尽自己最大努力来帮助病人,让他们从病痛中解脱出来……” “我的梦想是创建一个食品品牌,生产健康美味的食品,让人们一提起这个品牌就称赞叫好,让老人和孩子都放心购买我的产品,老人不会因为食用得三高,小孩不会因为食用影响发育,我会苦心研究食品的材料,保证绿色健康、价格亲民,让我的食品成为家喻户晓的良心品牌。” “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书法家,书法是我国的传统文化,我会像王羲之、颜真卿一样成为中国的骄傲,我会让更多的外国人了解中国书法,爱上中国文化……” “我的理想是成为一名环境保护科学家,用自己的头脑创造一个美丽和谐的家园,我要让河水清清,水面上波光粼粼,可爱的小鱼在水中游玩,河底的水草清晰可见;我要让天空蓝蓝,就像水洗过一样;我要让空气透明,仿佛没有障碍,远处的青山绿草就在眼前;我要让人和动物友善相处,没有残忍的捕杀。” 另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学校去年第14课时亲子修养活动主题“中国梦,我的梦”,与今年高考作文全国卷如出一辙。 “我们的德育活动主题与今年的高考作文题不谋而合,我既感到意外,也觉得是情理之中。”分管德育中心的张晓静副校长说,“今年的高考作文题,把学生的成长与国家的发展两个主题相结合,而这恰恰是教育的重要使命,也是我们开展德育活动的出发点,我们选择了《祖国日渐强盛,我努力成长》这个德育主题,目的就是引导学生放眼未来,脚踏实地,做一个不辜负自己,对社会有用的人。” 行为习惯养成 ——引导树立正确道德行为 “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学校副校长王建忠说,人品决定学品,“如果一个人行为习惯不好,想拔尖是非常难的。”学校的德育,主要从学生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综合素质培养入手。初中生的可塑性很强,没有德育支撑的教学,一味提高成绩,在学校看来,是缘木求鱼。在德育方面,无论是课堂内外、就餐、就寝,学校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挖掘学生的管理潜能,让学生收获管理上的自信。 王建忠认为,教育在本质上是育人,而不是培养“考试机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行为习惯,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多上几门艺体课、校本课,而是体现在学习、生活方方面面的细节上。 “126”弘德立体育人课程糅合了众多的德育元素,涵盖了学校德育的方方面面,把学校的主题班会、亲子修养活动报告、重大节庆活动以及德育评价体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门系统、科学的课程。学校的德育主题已经系列化,包含“健康安全篇”“个人修养篇”“青春期教育篇”“励志·规划篇”“方法指导篇”“家国情怀”六个篇章。 “126”弘德立体育人课程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升旗仪式,其教育时空从国旗下拓展到教室、校园、家庭和社会,时间也从周一早晨短短的二十几分钟拓展到一整周的时间。 学校开发“126”弘德立体育人课程的目标就是激发出学生的潜力,激励他们敢于挑战自我,从而不断超越自我。更重要的是,还要让他们学会感恩,从而明白自己为什么而奋斗。 而最让记者为之感动,也是最令学生触动的,莫过于一位职工曾经在自己的日记本上写下这样的话:“今天早晨,刚进学校时我看到了令人感动的情景,也是让我感到脸红的一幕!我们的牟校长在七点一刻左右进校,我恰好随后走进了校园,看到他下车后直接朝教学楼方向走去。到了教学楼门口的台阶上,他忽然弯下腰,我正惊奇间,看到他从台阶上捡起一片纸屑。当他直起腰来时,并没有直接走进教学楼,而是又朝东走了几步,我看到他第二次弯下了腰……亲眼目睹这一幕,使我很感动……” “师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德之不修,学之不讲。”在东辰育英中学,看教师先看德行。走进校园里,只要看到一片纸屑,校长、师生们都自觉弯腰捡起,凭着这种自觉意识,学校培养出了知书达理、举止文明、尊敬师长的好学生。
激活德育主体 ——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顺木之天,以致其性。“全面发展”,是指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协调、自由的发展,即:教育既要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又要促进学生生理的健康发展,不能偏颇一方。 用牟灵毅校长的话来说就是“无规矩不成方圆。要有条框,但不冰冷;应有弹性,但不盲从。一言以蔽之,制度管理要有人文的色彩,充满人本的温情”。学校这么多年的管理实践证明:当管理融入人文意味,学校的每一个成员会感受到自己是学校的主人翁。这样一来,他们会自觉地遵守规章制度,把学校的明天和自己的未来紧密结合,在工作中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 东辰育英中学办学特色始终非常明确,已经形成很高的品牌辨识度,并保证了学校沿着一条直线,持续向前发展。学校通过“126”弘德立体育人课程的实施,从阵地到课程,再到文化,开展了系列德育活动,使德育工作更具连续性和目的性,提高了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形成了德育合力,有力地推进了学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经过六年的打造与凝练,“126”弘德立体育人课程成为东辰育英中学的育人主阵地,它从党性引领、国家政策解读、规范与习惯养成、人格培养、品德修养、人生规划、心态引领等多个维度,为学生提供德育素材,通过开展系列活动,将学生培养成为讲文明、懂礼仪、有教养的人,让学生成为有高尚品德、有良好习惯、遵守规范、担当负责的阳光少年,并用自己的正能量影响世界和改变世界。 “见微知著”方能“润物无声”。东辰的学生购物、打饭会自觉排队;东辰的校园里不会有纸团废纸或漫天飞扬的包装袋,因为东辰的师生不会随手丢弃垃圾,也会随手捡视线内的垃圾;东辰的校园里不会有学生顶撞老师的现象发生,因为孩子们知道感恩,更知道尊重;东辰的校园里不会有脏话、污言秽语,不会有楼道内的狂奔或喧哗,不会有打架斗殴……因为东辰的孩子,接受了太多“做人”的教育,学生素质整体上大幅度提升,多数家长也逐渐达到了较为文明的水平。学校成功地为四届毕业学子举办了毕业典礼,典礼结束后操场上没留下一片垃圾,学子毕业离校,学校里没有一件公物被人为损坏…… 记者手记: 衡量一所学校的发展不在于有多少高楼大厦,而在于这所学校能培养出多少杰出的教师,塑造出多少优秀的学生。 学校的精神理念、校园文化指明了学校前进的方向,学校的管理则是学校健康、快速发展的便捷轨道。一番探访下来,学校完善齐全的食宿品质、硬件精良的教学设施给记者留下深刻印象。而这些领先的教育投入背后,更让记者感动的是学校大力加强建立与学校特色建设相适应的德育课程体系,以综合实践活动为突破口,以提升学生素养为目标,全面实施新课程实验。 “126”弘德立体育人课程的子课程亲子修养活动,在直接育人的目的背后,还收到了更为丰富的育人效果:学生通过阅读亲子修养教案提供的大量素材,拓宽了视野,提升了阅读能力,通过与家长的亲子交流活动,学生用自己的正能量影响家长,家长的修养也逐步提升,这也践行了学校的校训“做影响世界改变世界的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