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潍县萝卜 潍县萝卜又称“青萝卜”或“高脚青”,既是潍县著名土特产,也是山东省著名萝卜优良品种。它既可做蔬菜,也可生食。做菜凡炒、拌、炖、腌均可,为秋、冬、春三季主要蔬菜之一。现在主要生吃,家中来客常以烟、茶、萝卜招待。经常食用有去痰、清热解毒、健脾理气、助消化等功能。潍县萝卜含有大量维生素,确有保健作用,有“吃萝卜喝茶,不用找医生把药拿”之说。 潍县萝卜已有300多年的栽培历史,现远销东南亚诸国及国内各主要大城市,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潍县萝卜原产地域范围位于东经118°45′-119°24′,北纬36°40′-36°59′为中心区域的现属于潍坊市的行政区域,这个地域潍县萝卜年种植面积6.2万亩,包含潍城区、奎文区、寒亭区、坊子区、高新区、寿光市和昌邑市的一部分区域,具体包括潍坊市弥河以东、潍河以西、胶济铁路以北、新沙路以南的区域,以及潍城区的原望留镇和军埠口镇行政区域。这个区域地处山东半岛中部,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区,气候适宜,光照充足,土地肥沃,非常适应潍县萝卜的生长,符合无公害、绿色食品生产的程序及规程要求,有利于农业高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昌乐西瓜 昌乐西瓜栽培历史悠久,明嘉靖版《昌乐县志》即有西瓜种植的记载,距今已有近500年的历史。昌乐县境内拥有世界罕见的远古火山群,得天独厚的古火山地质和气候条件,加之先进的栽培技术,造就了昌乐西瓜“早熟、皮薄、沙瓤、脆甜”的卓越品质,享有“天上甘露美、昌乐西瓜甜”的美誉。 昌乐西瓜是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产品、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山东省名特产瓜果,先后荣获第一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优质农产品奖”、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畅销产品奖”、第十二届全国农交会“畅销产品奖”、全国100个最具影响力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全国名优果品区域公用品牌、山东省首批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等荣誉。目前,昌乐西瓜栽培面积超过16万亩,每年可为消费者提供优质西瓜60万吨,年产值超过20亿元。2017年昌乐西瓜品牌价值达到36.91亿元,连续7年位居全国西瓜品牌价值第一名。 昌邑大姜 昌邑大姜是中国特产农产品之一,栽培面积21.2万亩,总产量127万吨,产值50亿元。昌邑大姜种植规模在山东省是最大的,在全国也名列前茅。 昌邑种植大姜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最早是从昌邑南逄伍塔村开始的。昌邑南逄素有“姜乡”之称,南逄姜以去腥除膻本领、辛辣芳香气味和温中解表功效而深受人们喜爱。当地有“吃了南逄姜,不用开药方”的民谚。伍塔姜的传播推广是与伍塔村的医官分不开的。姜医官名叫姜镐,他利用行医之便,大力宣扬姜在医药和生活上的用途,传播种姜技术,号召人们种姜、食姜,带动了周边村庄纷纷种植。几百年来,大姜生产在昌邑大地生生不息,延续至今。 “昌邑大姜”主产区位于北纬36°25′-37°08′,东经119°13′-119°37′之间,种植区域广阔;生产地域土层深厚,酸碱度适宜,有机质、氮磷钾含量丰富,并含有大量微量元素;土质结构疏松,土层较厚,含氧充足;百里潍河纵贯南北,清冽河水润泽两岸,自然条件得天独厚。 “昌邑大姜”种性独特,品质优、产量高、抗病性强,辐射周边县市区种植面积60余万亩。 “昌邑大姜”2010年10月在国家工商总局成功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1年被农业部认定为地理标志产品,2015年被评为山东省著名商标,2017年8月被授予“山东省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昌邑拥有山东宏大生姜市场有限公司、昌邑市琨福大姜蔬菜批发市场等农产品交易市场30余处,其中山东宏大生姜市场有限公司是农业部定点市场,又是财政部和商务部确定的“全国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企业”。商务部唯一生姜价格指数“中国生姜指数网”落户昌邑。“昌邑大姜”销往广东、广西、江苏、福建、北京、上海等10余省区市,部分商品销往新加坡、日本、韩国等国际市场,深受客户欢迎。 安丘大姜 “安丘大姜”种植历史悠久,早在明朝万历年间就有种植记载,历经500年的选种培育,使“安丘大姜”形成了色泽鲜艳、结构紧密、块大丝少、辛辣清香的特色,具有祛寒解表、止咳化痰、回阳通脉的功效,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1995年安丘被命名为“中国姜蒜之乡”,成为名彻全国的“江北最大姜蒜批发市场”;“安丘大姜”先后获得“山东省著名特产”“国家地理标志性保护产品”等荣誉称号。2014年,安丘市作为山东省唯一大姜产业代表起草了地理标志注册的技术规范——中欧互认地标保护。多年来,“安丘大姜”种植面积常年保持在20万亩;年产量120万吨,年交易量达到150万吨,交易额突破80亿元;出口28万吨,出口创汇3亿美元;种植面积占全国的7.5%,产量占全国的20.4%,交易量占全国的25.5%;出口国际市场占到全国的48.7%。 诸城绿茶 多年来,诸城市政府始终按照“品牌+协会(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持续健康发展诸城绿茶产业,把诸城绿茶打造成诸城的一张城市名片。 “诸城绿茶”是我国最北端的茶叶。其产品汤鲜绿、味鲜醇、豌豆香浓郁、微苦涩感、回味甘甜、叶片肥厚、耐冲泡;富含多种矿物质,氨基酸、茶多酚、儿茶素等含量高。 2009年10月,诸城市茶叶协会成功注册“诸城绿茶”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1年2月,诸城绿茶获得国家质监总局中国地理标志原产地保护;2016年1月,诸城绿茶获得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先后获得中国茶叶学会“中茶杯”一等奖,上海博览会金奖、山东省茶文化协会“山东大众放心茶”等荣誉称号,在消费者中树立了“北方绿茶、诸城独秀”的口碑。 夏庄大金钩韭菜 高密夏庄大金钩韭菜生长势强,叶宽而肥厚,叶片长到一定程度先端向一侧弯曲、反卷成钩状,口感嫩滑、甜香、气味清新浓郁,可烹炒、做汤、鲜食、凉拌,是营养价值很高的时令鲜品,具有一定的滋补、食疗作用;尤其含有丰富的可溶性多糖,每百克鲜韭菜中含可溶性总糖1.5克以上,优质品可达到2.0克以上,鲜食时有淡淡甜味,口感独特。高密市坚持把高密夏庄大金钩韭菜产业作为主导产业来抓,坚持生产基地建设——产品加工和品牌质量认证——市场营销“三位一体”的产业化经营。通过标准化生产核心区带动,实现了产品贴标上市,带动创建了“金夏庄”大金钩韭菜知名品牌。凭借嫩滑、甜香、气味清新的优异品质和良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信誉度,在山东周边地区乃至全国有很高的知名度。群众以清明节时期吃到高密夏庄大金钩韭菜为风俗,韭菜产品在市场上价格高、销路畅,协会成员单位在青岛、连云港、威海等大中城市设立了经销处,仅青岛市每年销售产品就达到15000多吨,高密市大金钩韭菜产业给夏庄人民每年带来4500万元产值,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 桂河芹菜 桂河芹菜因种植于稻田桂水两岸而得名,其种植历史悠久,早在北魏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一书中就有所记载,是寿光的重要农产品。桂河两岸的芹菜基地全部按照有机食品生产要求,绿色标准生产,菜农坚持以施用有机肥为主,辅以废芝麻、黄豆、棉籽油等优质肥料,叶茎翠绿,色泽鲜亮,香味更加醇厚,造就了桂河芹菜天然、营养、健康、时尚的卓越品质,使之身价倍增,成为精品蔬菜中的佼佼者。桂河芹菜之所以有名,还因其有一道独特的工序,就是鲜窖藏。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每年11月份桂河芹菜收货后,菜农将芹菜封存在土制的地窖内,元月份开始上市销售,不仅拉长了销售周期,还让芹菜叶中的营养大部分回流到茎和根部,让颈部的营养更丰富,口感更加鲜嫩、酥脆、清香、风味独特。 “桂河芹菜”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产品的生产地域范围为山东省寿光市稻田镇境内,位于东经118°88′23″-118°88′61″,北纬36°83′81″-36°84′80″。目前桂河芹菜的种植面积1.2万亩,年产量6000万公斤,年销售收入9000多万元。 九山板栗 临朐县九山镇位于潍坊市最西南部,地处潍坊、临沂、淄博三市交界处,森林覆盖率高达70%,生态环境优美,是闻名省内外的果品生产大镇,果品种植面积10万亩,其中板栗面积达到5万亩,是江北最大的干鲜果生产基地和果品集散地之一。九山镇依托国家有机农业(板栗)示范基地——九山青杨峪板栗基地,持续抓好板栗产业的优化提升,自主培育出九山1号、九山2号板栗新品种,被山东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评定为林木良种,所产板栗通过国家有机食品认证,取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证明商标,是齐鲁十大放心果品之一。随着板栗产业的发展壮大,九山镇出台优惠政策,鼓励种植大户带头成立专业合作社,引进板栗深加工项目,专门生产速冻板栗仁、蜜汁板栗、栗子粉等产品,形成了集板栗品种引进、新技术推广、农资购销、板栗收购销售、深加工等一体化的板栗产业链,让农产品在家门口便可实现增值。同时,积极探索高效循环农业,推广立体化种植技术,充分利用废弃栗枝,试点发展林下经济——栗蘑种植,初步形成“树上结金、树下生银”的现代农业高效循环产业,真正做活了“小板栗、大产业”文章。 青州银瓜 青州银瓜是青州市名优特产。据青州府志记载,明孝宗弘治年间,第一位衡王朱佑珲就藩青州,青州银瓜被选为皇宫贡品,至今已有530余年历史。 青州银瓜属薄皮甜瓜类型,品种主要有火银瓜、小银瓜、大银瓜。火银瓜个体小,品质好,一般单瓜重250—400克,含糖量达12—17%,口感香甜。小银瓜个体稍大,顶端粗,尾端细,品质较好,含糖量一般在12%左右。大银瓜个体大,单瓜重一般在1000—2500克,品质稍差,含糖量在10%左右。现在初步形成了小拱棚、阳棚、冬暖棚等多种模式。早熟的可在春节前后上市,双季银瓜也试验成功,可使青州银瓜在国庆节前后上市,全年供应期达八个多月。 新中国成立后,青州银瓜以表皮光洁、白中透黄、内质脆、香气浓、甘甜可口、脆而无渣、品质优等特点被国务院列为特供农产品。 2009年6月,“青州银瓜”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在2017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中,青州银瓜品牌价值为5.17亿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