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系列访谈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习近平对防汛抢险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奎文精准发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落实落地
高密扎实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特色种植铺就致富路
为乡村振兴“开路清障”
全省首座济青高铁牵引变电站成功送电
编者按
市教育局夺得3项第一
2018年07月2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为乡村振兴“开路清障”
——寿光乡村振兴中自治法治德治的生动实践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时强调,扎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按照总书记指示精神,乡村振兴要从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一件一件抓起,而有效的乡村治理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工程。寿光市委、市政府创新工作方法,以问题为导向,聚焦群众普遍关注、影响农村发展的重大问题,综合运用自治、法治、德治手段,攻坚破难,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拆除障碍,一举多效,打开了新的局面,得到农村干部群众的共同点赞。本报特刊登寿光的做法,以资借鉴。

  □本报记者 付 生 通讯员 赵德彦
  郡县治,天下安;乡村治,百姓安。
  改革开放40年来,寿光的“三农”工作始终走在了全国前列,探索实践了有重要影响的“寿光模式”。但由于历史原因和政策变迁等因素,农村多年来一直存在着拖欠承包费、多占宅基地、多占口粮田等问题,导致村民与村里矛盾化解难、上级精神贯彻难、村级工作开展难,为农村健康发展和乡村振兴埋下了隐患。
  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寿光围绕如何完成中央和山东省委、潍坊市委给予的厚望和明确的要求,进行了灼热而深远的思考,开展了坚定而有力的行动:一方面加快推进蔬菜产业等由重规模向提品质转变,全力打造蔬菜产业的“全国标准”,全面叫响“寿光蔬菜”品牌。另一方面精准有力地向乡村发展的短板发起挑战,通过打造“党建引领、群众参与、多元共治、长效治理”的乡村综合治理新格局,推动基层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为乡村振兴“开路清障”,营造和谐稳定、长治久安的社会生态。
  从今年初开始,结合“大学习、大调研、大改进”活动,寿光市委、市政府坚持以问题为导向,聚焦突出问题,攻坚破难,精准发力,在开展好试点基础上,深入细致地展开了一场社会综合治理大会战。通过半年的努力,解决了农村多年来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增强了村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打造了良好的乡村社会治理环境,乡村和谐稳定谋发展、同心同德奔小康的原动力被激活,焕发出新的力量。截至目前,共清理多占宅基地9872处,收取社会抚养费7839万元,收取村集体尾欠14375万元,规范农村经济合同16162份,所有村都实现了农用电规范化管理,一批制约镇村发展二三十年的“老病灶”“烂根子”迎刃而解。
  提高群众主动性,蹚出村级民主自治好路子
  古语说“兄弟齐心,其利断金”。乡村的长远健康发展,呼唤村民和谐融洽、心齐气顺的乡村生态。针对农村综合治理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寿光秉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工作理念,充分发挥群众主体地位,激发基层群众自觉参与综合治理的积极性,通过召开村“两委”会议、村务监督委员会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公开表决制定意见,让群众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将民主自治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今年6月,稻田镇阁上村用“两张投票书”一举解决了存在25年的人地矛盾。原来,该村自1993年起就没有进行过土地调整,随着村班子的不断换届,部分土地在个人之间不断倒手,土地底子不清、合同不理顺、承包时间不明、账目混乱等问题特别突出,有的户3口人种5口人的地,有的户9口人却没有一分地,群众怨言颇大。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直接关系村民最切身利益,人地矛盾解决不好,乡村发展和稳定就无从谈起。阁上村党支部书记韩永告诉记者,在那种情况下,村集体想干个事特别难。有一次,村里想架设一条新电线增强电力供应,电业部门规划了线路要新增5根电线杆,但在协调电线杆埋设地时,却没有一户村民同意用他们的地,造成新线路没有架成。
  开展综合治理,阁上村把解决人地矛盾作为第一炮。“我们村的地都种着大棚,不可能推倒了重来,就决定‘用钱补地’的办法。”据韩永介绍,为把事情办好,他们先后召开20多次党员会和村民代表会议确定找补方案,并由135名党员和村民代表,对找补方案中拟定的三个找补标准和可享受分地的村民标准进行投票,现场唱票公布,最终确定每亩按923元进行找补,并定下“土地一年一找补、五年一调资”的规定。
  具体工作上,村里组建由党员、村民代表、德高望重村民组成的找补工作组,负责对全村土地重新丈量,扣除村集体发展用地后,全部平均到每个村民身上。然后,按户为单位计算,占地多的户,就把多出来的地,按每亩923元的标准上缴村委,由村委按照同等标准贴补给少地或没地的村民。
  这一办法得到村民衷心拥护,原计划三天收齐的土地找补款,结果一天就全部交齐。其后,该村又顺利完成多占宅基地、社会抚养费收缴、农业用电改造等多个问题,不仅群众的心气儿顺了,村“两委”的威信也更高了,村干部的腰杆更硬了。    


  运用法治思维,扭住乡村综合治理“牛鼻子”
  长期以来,农村地区群众法律意识淡薄、村干部法治思维不强,再掺杂着农村宗族观念等因素,农村层面的法治权威被弱化,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契约精神缺失,以及侵占集体财产、垄断集体资源等违法行为。
  综合治理中,寿光始终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对农业用电、多占宅基地、村集体尾欠、拖欠社会抚养费、违章建设等重点问题和农村霸痞势力全面理清底数,按照“一个村情一套方案、一个户情一个办法、同类问题一个标准”的工作模式,综合运用行政、法律、政策、经济等办法,精准研判,聚焦重点难点问题根源,对霸痞势力、“钉子户”“茬子头”等各类歪风邪气重拳出击,依法依规解决。
  这个过程,不仅保证了综合治理始终在法律的轨道上推进,更深层次的是,在乡村开展了一场依法治村的全面实践和有效探索,为乡村法治打开了更宽阔的空间。
  纪台镇前曹村2011年在村内建设公寓楼,当时有14户村民因资金紧张,与村委签订协议缓交房款,但后来村委多次催缴,甚至到法院起诉判决后,仍不缴纳房款,成了远近闻名的“老赖”,影响很坏。综合治理工作中,工作组与村委多次研究,决定从法院强制执行入手,通过法律手段解决。最后,寿光市法院执法人员依法对张某等2人实施拘留,慑于法律威严,被强制执行的两户第2天就交清了房款,其他12户也尽快交清了尾款或与村委约定了最后还款期限。
  深入推进综合治理,寿光“一村一法律顾问”队伍发挥了重要作用,提供了强有力且专业的法律保障。“以前土地承包合同很简单,甚至没有合同,经过法律顾问指导后,形成了规范的合同模板,对甲乙双方的权利义务都进行了专业的表述。”洛城街道杨家尧河村党支部书记杨俊灿告诉记者,重新发包的土地,按照正规的合同执行,就不怕出现矛盾纠纷。
  更令人欣喜的是,随着综合治理的深入推进,法治思维在广阔乡村全面树立,干部群众的法治意识更加自觉,乡村法治秩序更加规范。在多个村担任法律顾问的律师葛树孟告诉记者,他深切感受到法治意识在乡村的觉醒,“综治开始前,很少有群众咨询法律问题,综治开始后,求助法律咨询的明显增多,半个月咨询电话就接了40多个。”
  借助道德力量,解决一批遗留多年的“烂根子”
  群众对身边问题症结最清楚,解决起来最有智慧。农村综合治理工作中,寿光对盘根错节、错综复杂的农村矛盾,找准根源、摸准症结,借助农村“五老”、新乡贤等力量,从亲情、道德、村规民约等方面入手,以理办事、以德服人,配合行政、经济等手段,从根本上解决了一批遗留多年的“烂根子”。
  台头镇三座楼村有一个120多亩的老湾塘,原来一直荒废、没人管理,成了村里的垃圾场、污水塘,在乡贤参事会的积极参与推动下,村里先后投资80多万元,给湾塘砌坝、修路,栽芦苇、种柳树,湾塘里的水变清了,周边环境干净了。现在村民在这里钓鱼,早晚散步,成了一个小型的湿地公园,群众反响很好。
  上口镇口子村,原本6米宽的胡同,被村民们乱搭乱盖的车库等违章建筑挤得仅能过小推车,不仅不美观,安全隐患也大。开展综合治理后,该村把拆除这些违章建筑作为重点,村“两委”成员、党员、群众代表带头拆,同时发动各自亲朋好友和邻居主动拆,让更多的村民从开始的抵触、犹豫,转变为理解、接受。不到半个月,1073个违章建筑被清除,家家户户门前亮出了6米宽的胡同。
  通过自治、法治等措施的推进,也为德治扫清了障碍、制造了土壤,党员干部带头、群众积极参与,醇厚人心、敦化民风、涵育乡风,人们的向善崇德心理被激活,让村风更文明。
  以乡村文明行动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为抓手,寿光在综合治理过程中,积极破除陈规陋习,大力加强“四德工程”建设,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孝悌和睦家风,倡树婚丧嫁娶新风,营造文明和谐乡风。如今,每个镇街都有3至5个乡贤参事议事示范点,各村(居)普遍建立红白理事会,完善了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建成率和移风易俗覆盖率达到100%。
  自治、法治、德治相统一,农村社会治理的“三大法宝”
  “从没有像今天这样有底气过。”说这话的是纪台镇寨子村党支部书记潘福兴。综合治理期间,这个村用15天时间解决了积存15年的矛盾问题,让村“两委”收获了更加充足的治村发展自信和底气。
  寿光市乡村综合治理工作组副组长张泮彩表示,开展综合治理,既是一次以问题为导向,对农村疑难杂症的大治疗、大检修,又是一次理顺乡村关系,化解乡村矛盾,为乡村振兴夯实基础的具体实践,更是一次检验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战斗力,提升基层特别是村干部治村水平的实战和现实考验。
  以纪台镇为例,综合治理之前,全镇光拖欠土地承包费的就有5459户,占整个纪台镇的三分之一,这些欠款户的长期存在,造成了乡村治理的不公平、不公正,影响了行政效率,干扰了干群党群关系。通过综合治理,这一情况得到彻底根除。
  纪台镇凤凰庄子村党支部书记刘桄忠,是今年换届新当选上的。面对综合治理第一张答卷,他和新一届村班子成员在镇上的大力支持下精心制定方案,率先推进综治治理,用了3天时间,全村历史尾欠全部清理,两周时间,其他宅基地、社会抚养费等矛盾问题全部解决。
  “群众盼望了几十年的事,我们办成了,很有成就感。”从最初的担心疑虑,到最后自信满满,刘桄忠坦言,综合治理既拉练了新队伍,又增强了村班子的发展信心和决心,同时也树立了威信,赢得了群众的认可。
  “这届班子干实事,我们拥护。”行走各村,我们听到了群众中肯的评价。长期存在的各类农村矛盾是影响干群关系的“拦路虎”,经过综合治理,横亘在干群之间的墙被推倒,群众由最初的不信任,转变为最后的集体点赞,村级党组织的公信力和威信显著提升,村干部和群众对实现乡村振兴也更加信心满怀。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
友情链接:潍坊妇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