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会要求,要扎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着力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始终保持深厚的为民情怀,进一步强化群众观念,办好民生事业,不断补齐民生短板。要加大民生保障力度,突出抓好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兜底保障,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突出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重点,强化海域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开展农村环境整治专项行动,促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要严密防范安全风险,把安全发展作为底线,统筹做好政治、意识形态、金融、安全生产、食品药品等领域安全工作,加大易制毒化学品管制工作力度,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加大保障力度 完善保障体系 ——访市民政局党委书记、 局长张增顺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的重要讲话,就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会强调,要加大民生保障力度,突出抓好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兜底保障。这对民政工作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是我们做好工作的总遵循、总定位、总航标。”市民政局党委书记、局长张增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市民政局将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讲话精神和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动“作风建设年”活动、着力加强“四个城市”建设,努力做好民生保障重点工作。 张增顺说,养老已经日益成为一个影响我市未来发展的重要社会问题。养老形势异常严峻,养老改革迫在眉睫,刻不容缓。今年,市民政局把发展养老服务业作为民政部门的重中之重,成功申获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地区。下步,我们将出台《潍坊市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方案》《关于进一步加快养老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提请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意见》,按照构建低端有保障、中端有市场、高端有选择的多层次养老服务格局,统筹推进我市养老服务业发展。加快重点养老项目建设,力争全年新增各类养老床位6400张,其中护理型床位3200张。继续实施养老院质量建设专项行动,对养老机构实行5A级管理。 兜底保障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制度安排,民政部门承担着“兜底保障一批”的职责。张增顺表示,将充分发挥社会救助在脱贫攻坚中的兜底保障作用,是民政扶贫工作的核心任务,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保障,张增顺如是说。下步,将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纳入低保范围。围绕社会关注的低保问题,持续开展好“微腐败”专项治理行动和低保专项整治行动,完善“两公示一核对一追究”机制。科学提高城乡低保标准,逐步缩小城乡差距。2018年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提高到30%,到2020年达到50%。加大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力度,进一步完善医疗救助与医疗保险“一站式”即时结算机制。做好“救急难”工作,及时解决困难群众的特殊急难问题,严守不发生冲击社会道德底线的事件。 应对自然灾害,民政部门既要做好查灾救灾工作,更要做好防灾减灾工作,要双管齐下,张增顺强调。下步,树立防大灾的意识,按照《潍坊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潍坊市救灾物资管理办法》,增强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完善民生综合保险制度,突出大民生、普惠型、综合性、开放式理念,将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突发事件、社会关注热点等事关民生救助问题,逐步整合纳入保障范围,进一步扩大保障程度,优化运行流程,提高服务质量。发挥市减灾委综合协调作用,理顺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机制,加强统筹协作,发挥防灾减灾救灾合力。建立涉灾领域专家库,健全灾情会商机制,为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提供决策支撑。 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与老年人、孤儿、困境儿童、残疾人等人民群众的利益息息相关,因此要大力发展福利和慈善事业。下步,市民政局将认真落实80周岁以上低保老年人高龄津贴,生活长期不能自理经济困难老年人护理补贴,以及残疾人“两项补贴”政策。深入贯彻《慈善法》,持续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宣扬慈善精神。继续开展“慈心一日捐”活动,提升慈善募捐水平。组织好“牵手关爱行动”“夕阳温暖工程”“复明直通车”、低保贫困大学生救助、“暖家”行动、中华慈善总会药品援助等慈善项目。 本报记者 于哲 创新管理 提升能力 大力发展人民满意的 卫生计生事业 ——访市卫生计生委主任吴海源 “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体会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要求扎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着力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这为我们做好全市卫生计生工作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全市卫生计生系统将深入学习领会,把握精神实质,研究切实措施,确保落到实处。”市卫生计生委主任吴海源在接受采访时说。 吴海源指出,卫生计生部门承担着提供医疗卫生服务,促进人民健康的重要职责。今年以来,全系统以“发展人民满意的卫生计生事业”为目标,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深化改革,创新管理,医改取得新进展,医疗服务能力得到新提升,医养结合、中医药、计划生育等重点工作实现新突破,行业党建工作迈出新步伐,“健康潍坊”建设开创了新局面。但是,基层服务能力薄弱,医养健康产业发展不足,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亟需提高等突出问题,都需要在下步工作中认真研究解决。 对此,吴海源表示,下一步全系统要以建设“健康潍坊”为己任,全面落实“一七一五·100”重点任务举措,以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为原则,持续深化医改工作,确保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要大力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加大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力度。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和重大疾病防控机制,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预防控制重大疾病。大力发展医养健康产业,打造全域医养健康城。实施“振兴中医药”行动计划,全力建设中医药强市。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加强医疗卫生行业党建工作,为事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全市卫生计生系统将进一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始终以发展人民满意的卫生计生事业为总目标,勇于担当,积极作为,统筹发展,精准施策,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持续提升人民群众对卫生计生工作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吴海源说。 本报记者 刘文研
为提升人居环境 提供全方位服务保障 ——访市城市管理局 党委书记、局长张文 “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视察时强调,城市是人民的城市,要多打造市民休闲观光、健身活动的地点,让人民群众生活更方便、更丰富多彩。总书记的嘱托为城市管理指明了工作方向,也为我们干事创业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潍坊市城市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张文说,全系统干部职工将围绕贯彻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结合“大学习、大调研、大改进”,不断深化“作风建设年”活动,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管理城市”的工作理念,努力推动城市管理工作再出精品、再提档次、再上水平,为持续提升全市人民生活环境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保障。 张文表示,将不断创新制度机制,激发干部职工矢志奋斗的内在动力。坚持“用制度管人理事、靠机制催人奋进”“用标准规范行为,把标准变成习惯”,完善“113”内部管理考核机制及“7+9”行业管理标准化评价体系,对供水、供气、供热、污水、垃圾、渣土、保洁等7类市政公用企业质信评价,对绿化、环卫、执法、设施、照明、节水、广告、数字城管、环卫一体化等9大城管要素标准化评价,把标准变为行为规范,实现管理常态长效。 公用事业发展关系民生方方面面。张文说,将持续聚焦民生保障,努力提高公用事业服务质量。供水节水方面,启动提标扩容项目,提升供水保障能力,确保供水水质安全;燃气方面,多渠道采购天然气,加快建设天然气储气设施,提高供气保障能力;供热方面,加快建设新华路、寒亭区高温水主管网和潍城南部热源厂,中心城区基本完成“汽改水”改造;污水处理方面,积极推进污水处理一级A+升级,提高出水标准;垃圾处理方面,加大生活垃圾、建筑垃圾、餐厨垃圾和医疗废弃物处理力度,最大限度地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 张文表示,将持续推进环境整治行动,竭力为市民打造便捷舒心的生活环境。大力实施净化、绿化、亮化、美化行动,让城市更加整洁、生态、靓丽、干净、有序。持续开展拆违清零、征迁清零、亮化提升、广告提升、雨污分流、市容环境、渣土运输等七项专项整治行动,城市功能和市容市貌进一步提升。 张文说,将突出效能提升,不断深化精细管理。深化执法体制改革,构建服务、管理、执法三位一体的“大城管”格局。提升数字城管平台,探索推行“路长制”,使问题从发现到解决更加精准。实施网格化管理,明确界定管理对象、标准和责任人,使城市管理更加精细。加强“法治城管”建设,倡导“721”工作法,落实公示、记录、审核“三项制度”,使执法更加和谐高效。 本报记者 薛静
学讲话 抓落实 提交满意“民生答卷” ——访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局长张长坤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的重要讲话,为做好新时代山东工作提供了总遵循、总航标、总定位,为做好我市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行动指南和有力支撑。下一步我市将以此为契机,提升工作标准、制定措施,力促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再创一流。”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张长坤在接受采访时说。 张长坤指出,食品药品安全是重大的民生问题,事关人民福祉和社会稳定。今年上半年,我市按照“一五五四”工作思路,围绕“保障群众饮食用药安全、打造食品药品安全放心城市”一个目标,不断完善监管体系,创新监管模式,提高监管效能,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并取得阶段性成效。然而,受经济条件、监管人员专业素质、政策落实等限制,我市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与群众期望还存在一定差距。 对此,张长坤表示,下一步我市将主动作为,确保食品药品安全,大力扶持食品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发挥监管专业优势,采取先期介入、参与规划设计、全程跟进服务的“全链条”帮扶模式,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发挥部门优势,助力乡村振兴。充分利用潍坊市与北京丰台区达成食品安全协作监管框架协议契机,加强食用农产品的源头管理和风险防控,积极培育潍坊优质食品食用农产品品牌,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深入推进示范创建,巩固深化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成果;深化快检托管全覆盖工程,全面推行食用农产品集中交易市场市场准入管理。开展量化分级提档升级、“明厨亮灶”质量提升和餐饮食品安全示范创建三项行动,全面提升餐饮业质量安全水平,推进智慧监管。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深化“作风建设年”活动,加强食品药品监管队伍建设。做到政治过硬、作风过硬、本领过硬,担当作为,强化服务。 “必须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食品药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使总书记讲话精神在我市食品药品监管领域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为保障全市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加快实施新旧动能转换和推进‘四个城市’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向群众交一份满意的‘民生答卷’。”张长坤说。 本报记者 刘文研
持续改善生态环境 为“四个城市”建设 提供有力支撑 ——访市环保局副局长李国秀 “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印在脑子里、落实在行动上,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让祖国大地不断绿起来、美起来。”日前,市环保局副局长李国秀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围绕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体会议精神,全市环保部门将进一步抓好大气、水、土壤等污染防治重点,强化海域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开展农村环境整治专项行动,加快乡村生态振兴,全面促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为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和“四个城市”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生态支撑。 深入推进大气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打赢蓝天保卫战。围绕工业、燃煤、扬尘、机动车等重点污染源,综合运用“关、停、限、建、管”措施,推进大气污染综合整治,并积极促进产业、能源、运输、农业农村“四个结构”调整优化,促进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与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共同推进重点污染企业关停淘汰,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进燃煤综合治理,调整优化能源结构;实施工业企业深度治理,提高绿色发展水平;突出抓好城市扬尘整治,切实降低颗粒物浓度;加快高污染车辆淘汰,调整优化运输结构;加强重点时段管控,提升应急管理水平;加强禁烧禁放管理,提升面源污染防治水平;建设智慧环保平台,促进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等8大类30项重点任务。 全面贯彻落实“水十条”,推进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围绕强化城镇生活污染治理、狠抓工业污染防治、加强面源污染防治、保障饮用水水质安全、开展地下水污染防控、加强近岸海域水污染防治6大方面23项主要任务发力,努力实现2018年白浪河、虞河、弥河、潍河等市控及以上重点河流水质全面消除劣Ⅴ类水体,达到年度控制目标要求;峡山水库、白浪河水库等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稳定达到Ⅲ类水质标准要求;地下水及近岸海域水质保持稳定并逐步改善等目标,进一步解决水环境突出问题,改善水环境质量,为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和“四个城市”建设提供良好生态保障。 切实加强土壤污染防治,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实施农用地分类管理,强化未污染土壤保护,严控工矿污染、矿产资源开发污染土壤,加强工业废物处理处置,控制农业污染,减少生活污染,开展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推动环保产业发展等重点任务。确保到2020年,全市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基本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基本管控。到2030年,全市土壤环境质量稳中向好,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全面管控。到本世纪中叶,土壤环境质量全面改善,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 本报记者 付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