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综合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综合
 
标题导航
打造“潍坊模式”升级版 乡村振兴再出发
昌乐县“五化”同步推进全域旅游发展
组合拳打出高质量发展路
图片
2018年07月28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打造“潍坊模式”升级版 乡村振兴再出发



  □本报记者 尹莉莉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今天,我们就是要始终以习近平‘三农’思想为指引,牢牢把握‘三个模式’的核心要义和精髓,以创新的理念、改革的思路和方法,探索乡村振兴的新途径、新模式,努力在新时代打造‘潍坊模式’升级版,再创潍坊农业农村发展新辉煌,确保我市乡村振兴走在前列,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作出潍坊贡献,不辜负总书记对我们的鞭策激励和殷切期待!” 
  ——2018年7月25日,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曙光在市委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专题读书交流会议的话语坚定有力。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作为农业大市的潍坊可以说是中国农业农村改革的试验区。今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两次指出,“改革开放以来,山东创造了不少农村改革发展经验,贸工农一体化、农业产业化经营就出自诸城、潍坊,形成了‘诸城模式’‘潍坊模式’‘寿光模式’”。这既是对潍坊农业农村工作的充分肯定、高度褒奖,更是对潍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激励和鞭策。
  回望农业现代化发展路径,从改革开放伊始到今天,潍坊敢领风气之先,敢于探索创新,从改革开放初期在全国率先推行农业产业化,探索出一条引领中国农业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到今天全力创建潍坊国家农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争创农业“新六产”发展排头兵,在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又先行一步。
  我们如何不负总书记嘱托,不负新时代机遇,扛起乡村振兴的大旗?对我市来讲,贯彻总书记“三农”思想和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首先要准确把握总书记这一讲话的深刻寓意和内涵要求,以此为动力,在乡村振兴工作中更加奋发有为、更加担当作为,确保继续走在前列。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正当其时!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时刻,市委召开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专题读书交流会,让全市上下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准确把握习近平“三农”思想的核心要义和中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战略意图,坚定信心、埋头苦干,加快打造“潍坊模式”升级版,推动我市乡村振兴走在前列,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贡献潍坊力量。
  抓住“改革开放”关键一招,百倍其功谋发展——为全国农业农村改革发展贡献潍坊智慧
  山东农业看潍坊。看“表”,潍坊市农业总产值居全省之首,蔬菜、肉类出口分别占全国1/10和1/8。看“里”,改革开放以来,山东创造了不少农村改革发展的经验,多源自潍坊。上个世纪90年代就在全国率先孕育了农业产业化雏形。改革开放初期,先知先觉的诸城市组织商品经济大合唱,实施贸工农一体化。寿光首创的蔬菜大棚经久不衰,拎得动全国的菜篮子,解决了几亿人的吃菜问题……潍坊创造了一系列在全省全国有影响的经验,并且让地方经验“普惠”全国。
  潍坊是农业产业化的发源地。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潍坊抓住了“改革开放”这个关键一招,坚持久久为功,多措并举,质效优先,明晰发展路径,农业产业化内涵不断丰富发展,聚力打造农业产业化“升级版”,推动农业产业化提档升级。潍坊农业产业化从一分实验田发展到全域品牌化,从一个地区走向全国辐射全国,被称为中国农业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农业成为潍坊的优势产业,并非一日之功。改革是“潍坊模式”的核心要义。贯穿“三个模式”的主线和灵魂是改革创新。“潍坊模式”“诸城模式”“寿光模式”都是改革开放以来,潍坊各级党委、政府带领广大群众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和省委部署,用改革的精神、创新的办法破解制约发展瓶颈和矛盾的成功实践,也是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  
  “潍坊模式”着眼破解分散经营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从调整生产关系入手,创新农业生产的组织形式、经营模式和运行机制,把千家万户的农民与千变万化的市场紧密连接,极大地促进了当时农村产业结构升级和资源优化配置,提高了农业比较效益和农民生产积极性,其理论成果、制度成果成为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政策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历程中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
  初始发展阶段:潍坊农业产业化诞生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1992—1993年间。改革开放初始,当时农民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与大市场的矛盾比较突出,农民收入低、务农积极性不高,农业持续发展面临挑战,迫切需要探索一种更高层次、更加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运行机制和经营方式。潍坊市委、市政府着眼于解决农村改革与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立足农业农村实际,围绕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破解农户“小生产”与开放“大市场”之间的矛盾,积极鼓励引导县市区探索创新,认真总结全市各地经验,并学习借鉴日本、法国、美国等先进经验,按照产业化的要求,组织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
  1984年起,诸城市先后提出并推行商品经济大合唱、贸工农一体化,农业产业化开始萌芽;1989年寿光市三元朱村引进并创新冬暖式蔬菜大棚,设施农业由此起步并迅速发展。在诸城和寿光的引领带动下,各县市区互相学习借鉴、比学赶超。其间,寒亭区的“一村一品、一乡一业”、青州市的花卉专业市场建设、昌邑的苗木基地生产、安丘市的名牌战略等,都产生了较大影响。对此,潍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在完善商品经济大合唱、贸工农一体化做法的基础上,于1993年5月出台了《关于按照农业产业化要求进一步加强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领导的意见》,“农业产业化”这一概念正式提出,在全市范围内正式推行。基本内涵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科技为支撑,围绕主导产业,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集种养加、产供销、内外贸、农科教于一体的农业经济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同年《农民日报》以“潍坊:农业产业化发源地”为标题进行了宣传报道,1994年山东省委印发1号文件,号召全省推广潍坊农业产业化经验。2001年10月,全国农业产业化现场经验交流会在潍坊召开。
  提升丰富阶段:2003年以来,潍坊市委、市政府围绕深化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实施以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国际化,龙头带动、市场带动、科技带动,农民变职工、变民工、变市民为主要内容的“三化、三带动、三变”战略;2007年以来,在全省率先探索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着力改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这一阶段,诸城市大力扩大农业出口规模,率先走外向型新路子;安丘市狠抓农产品基地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安丘模式”在全国推广;寿光市大搞“蔬菜种子革命”,形成集种苗研发、繁育、推广于一体的链式效应,由此,农业产业化概念得到不断丰富完善。
  高质高效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面临“天花板”和“地板”双重挤压,倒逼打破传统发展方式,探索以产业融合、要素融合、利益融合来解决矛盾、问题,作为农业产业化的“升级版”的农业“新六产”应势而生。2012年起,潍坊坚持以品牌农业为统领,推进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企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2014年3月,国家发改委确定潍坊为全国现代农业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再次为潍坊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提供了新的机遇。近两年来,潍坊市全力创建潍坊国家农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强化政策体系建设和要素保障,着力打造引领全市开放发展、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龙头工程。
  当前农村改革发展进入深水区,农业、农村、农民面临的一系列问题与挑战,潍坊市把培植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新主体作为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和“四个城市”建设,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举措,在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中提出“提升新型农业经营组织经营管理水平,争做农业‘新六产’发展排头兵”,要求在发展农业“新六产”,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先行一步,为全省全国创造样板、提供典型。2017年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关于加快培育农业“新六产”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在财政、金融、人才、用地用电等方面引导支持农业“新六产”发展。诸城、寿光等市也制定相关政策,合力推动发展。潍坊构建农业与二三产业跨界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激发了农业农村发展活力,提高了农业质量效益,让农民实实在在增收,初步走出了以农业“新六产”引导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路子。 “潍坊模式”通过创新农业生产的组织形式、经营体制和运行机制,把农民与市场紧密连接的路子,通过打造“新六产”提升到了更高的水平。
  农业产业化有其不断完善、不断递升的过程,只有立足市情农情,立足创新发展,农业产业化才能更有活力。潍坊农业产业化的实践,使农村生产力如核变般释放,引领农业发展30多年,形成了产业全链条、全域品牌矩阵,加速了农业现代化进程。
  从推广农业产业化一分试验田到“三个模式”引领——扎扎实实把乡村振兴战略向前推进
  “改革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法宝”。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历程,实质上是一个不断冲破旧的体制机制束缚、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的过程。我市农业农村发展的优势,归根结底也是靠改革开放形成的。推进乡村振兴,一定要继续用好改革开放这关键一招,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让农村资源要素活起来,让广大农民积极性、创造性释放出来,让全社会支农助农兴农力量汇聚起来,形成乡村振兴的巨大内生动力。
  潍坊农业沿着改革开放的大道走向全国,正是得益于潍坊的农业产业化创新发展体系的推陈出新,不断丰富。从推广农业产业化这一分试验田到“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升值”的全域高端品牌矩阵,潍坊持续创新打造农业高质量芯片,质量、效益和竞争三大优势叠加引领潍坊现代农业走在前列。
  绵绵用力,久久为功。也正是坚定不移地持续探索实践,让潍坊市成功地跨越农业产业化“实验场”,阔步迈向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区”,寿光模式、诸城模式、峡山模式、安丘模式等重要品牌丰富了“潍坊模式”的全域品牌化,让农业产业化这一分试验田精耕细作成为“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升值”的全域高端品牌矩阵,打造了潍坊农业走在前列的质量优势、效益优势、竞争优势,优势叠加成为潍坊农业始终走在前列的动力引擎。
  “潍坊模式”缘何历久弥新?“三个模式”是潍坊以高度的自觉创新和政治站位,在农业产业化创新发展、农业标准化生产、品牌农业、乡村振兴等方面先行先试、率先突破,构建起符合农业高质量发展要求和未来发展方向的制度体系,打造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样板,持续为全省、全国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提供潍坊方案、潍坊模式和潍坊经验。
  “潍坊模式”始终坚持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根本目的。坚持什么制约发展就破除什么,哪个方面制约生产力发展就围绕哪个方面进行改革。
  以发展农业产业化来说,潍坊的各县市几乎都创造性地走出了一条因地制宜的县域农业改革发展之路,在我国农业发展历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中寿光走出了这样一条县域农业改革发展之路:牢牢把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通过持续创新的科技化、不断提质扩面的标准化、专业分工与协同合作的组织化,逐步形成了以市场为导向、以安全为底线、以科技为动力、以品牌为引领、以标准化生产为抓手、以组织化发展为路径的“六位一体”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在此基础上,向全国输出技术、人才、标准、问题解决方案,带动全国农民增收致富。
  “潍坊模式”始终坚持改革的理念、创新的精神。靠改革破解生产力发展的瓶颈制约,用创新解决历史发展进程中遇到的难题,建立顺应时代和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
  “诸城模式”是诸城市在商品经济大合唱、贸工农一体化、农业产业化等不同阶段创新探索成果的总成。自1984年起,诸城市围绕解决农民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的事情,推广当时县外贸公司产供销一条龙服务的经验,组织开展“商品经济大合唱”,把各行各业各部门融合为服务农民的有机整体,有效解决了农业生产、加工、流通脱节的问题。从1987年起,又大力推行“贸工农一体化”,形成了以市场为导向、以龙头企业为依托、以农户为基础、以经济利益为核心、以社会化服务体系为纽带的经济共同体,增强了农民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党的十四大之后,他们进一步探索实施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推行产供销、种养加、贸工农、经科教一体化经营格局,把传统农业纳入系列化生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企业化管理的轨道,走出了一条产业化经营的路子。
  “寿光模式”是对寿光在蔬菜产业的生产、销售、技术、会展和标准输出等不同发展阶段改革创新经验的概括。从改革开放初期到1989年,寿光市以建设蔬菜批发市场为突破,带动蔬菜生产走向商品经济舞台;1989年以来,以冬暖式蔬菜大棚研制推广为标志,寿光市在全国掀起了一场“白色革命”,一举改变了我国北方冬季吃不到新鲜蔬菜的历史,奠定了寿光“中国蔬菜之乡”的地位。从2000年开始,寿光开始举办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搭建起了农民与农业高新技术、农产品与市场对接的桥梁,吸引聚集国内外高端要素特别是科技创新资源提升发展层次。近年来寿光开始向全国输出技术、人才、标准、问题解决方案,带动全国农民增收致富,加快向农业现代化迈进。
  “潍坊模式”始终注重正确处理政府引导与市场、与群众的关系。“三个模式”共同的特点就是持续地放活市场,放活基层,放活蕴藏在社会中的创造活力、发展潜力;尊重市场主体地位,尊重基层和群众首创精神。同时,政府不是简单地放任,而是及时总结、提升、完善,推广基层的经验,正确引导基层,正确引导、合理规范市场行为,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改革开放初期,寿光模式解决了人们从“吃不饱”到“吃得饱”的转变。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我市又引领安全、优质、高效、品牌农业发展,“吃得好”又出现了峡山模式和安丘模式等典型。峡山区高起点起步发展有机农业,先后创建为“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国家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示范区”,成为全国“三区”共创唯一单位。安丘在全国率先提出并实施了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以“安丘模式”为主要内容的《初级农产品安全区域化管理体系要求》国家标准正式在全国颁布实施。
  “农业农村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这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根本体现。“潍坊模式”始终把大力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劳动生产率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作为检验乡村振兴成效的重要尺度,一以贯之地抓住增加农民收入这个关键,着力开拓农民增收新空间、新渠道,让广大农民更加富裕,不断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以蔬菜为例,蔬菜产业是潍坊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一个缩影。全市蔬菜总产由1990年的207万吨提高到2000年的1002万吨,十年翻了4.8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90年的764元提高到2000年的3437元,十年增长了4.5倍。
  以寿光市为例。1989年,成功研制了冬暖式蔬菜大棚后,时任县委书记王伯祥亲自靠上抓,第二年寿光发展起5000个蔬菜大棚,蔬菜收入增加1亿元。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拓展农业产业链条,以新技术、新设备、新模式的集成推广,不断推动寿光蔬菜产业实现由“传统蔬菜种植”“中低端”“种菜卖菜”向“创新驱动”“高端品质”“育种卖苗”转变。到目前蔬菜面积发展到60万亩,总产量45亿公斤。全市80%以上的园区蔬菜以品牌的形式进入北京、上海等20多个大中城市的400多个连锁超市和高档社区。种苗年繁育能力达到15亿株,自主研发蔬菜新品种50个,国产蔬菜品种市场占有率由2010年的54%提高到目前的70%,种业研发正在抢占着现代农业制高点。自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以冬暖式大棚蔬菜种植技术的首创者王乐义为代表的寿光人就无偿向全国30多个省市传授蔬菜种植技术,到今天,新一代科技型农民,还走出国门,到美国、韩国、非洲等国家地区种菜,让寿光蔬菜产业在全国、全球落地开花。
  又如,诸城市将农业产业化发展作为促进经济发展、带动农民增收的关键措施,创新方式,完善政策,积极探索和创新“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农户”“龙头企业+农场(基地)+农民”等经营模式,不断推动农业产业化深化升级,在农村社区化服务、经济合作组织发展、土地经营权流转、现代农业发展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市90%的农产品得到了就地加工转化增值,农民收入的75%以上来源于农业产业化经营,形成了农作物品种多样性、结构布局基本合理、可持续循环发展的农业产业布局。
  “潍坊市还是一个农业出经验的地方”成为诠释潍坊农业农村工作推陈出新走向全国的一句经典话语。历届市委、市政府牢牢握住了以人民为中心聚焦“三农”战略定位的接力棒,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创造性地回答了农业农村要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如何实现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了以创新引领农业发展、转型升级的鲜明特色,凸现了质量优势、效益优势、竞争优势,让农业成为潍坊的一块金字招牌,历久弥新,也让“三个模式”成为范例。
  步入新时代,如何再创潍坊农业农村发展新优势,确保潍坊乡村振兴走在前列,开启“潍坊模式”发展新篇章?
  我市以习近平“三农”思想为指引,牢牢把握“三个模式”的核心要义和精髓,以创新的理念、改革的思路和方法,探索乡村振兴的新途径、新模式,准确把握“全面振兴”这个根本要求,准确把握“融合发展”这个大趋势,准确把握“农民增收”这个关键,准确把握“改革开放”这个关键一招,准确把握“健康有序”这个基本要求,努力在新时代打造“潍坊模式”升级版,再创潍坊农业农村发展新辉煌,确保潍坊乡村振兴走在前列,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作出潍坊贡献。
  政策链接: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全面部署,提出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的“七条之路”。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加快推动乡村“五个振兴”(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今年6月份总书记视察山东结束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扎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全面发展、多样化发展、高质量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打好脱贫攻坚战。最近又作出重要指示,指出要坚持乡村全面振兴,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要求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让乡村振兴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行动。这些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为我们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指明了方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
友情链接:潍坊妇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