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专版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专版
 
标题导航
勇于担当 锐意进取 奋力推动保税区高质高效发展
2018年10月16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勇于担当 锐意进取 奋力推动保税区高质高效发展



  □本报记者 张秋德 于卿
  通讯员 王磊 李兆鑫
  金秋时节,鸢都大地粮果丰饶。9月23日,国家海关总署等八部委组织对潍坊综合保税区北区进行验收。经专家现场考核,确认北区达到运营条件,可以封关运行,开门纳客。
  至此,综合保税区创新发展,实施“一区两片”运营的梦想成为现实。综合保税区南区、北区投入运营,相当于我市拥有两个国家级综合保税区。保税区在市中心城区东南部,运行步稳蹄疾,蒸蒸日上;北区位于滨海经济开发区,面朝大海,在经络海洋、创建海洋强省的宏伟事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区两片”投入运行,是值得庆贺的,在潍坊发展史上,是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一发展思路,是放眼全局的思路,是打破常规、变不可能为可能的思路。伴随北区封关运营,拓宽了我市走向海洋、融于世界的通道,对推动“保税区北区——潍坊港——综合试验区——保税区”联动发展,加速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打造“潍坊模式”升级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时间的年轮,总要刻印下奋斗者的足迹。十年来,保税区人执着前行,攻坚克难,在每个发展阶段都充满创业的激情和向上的动力,都有新的突破,都有里程碑的标识;每一段里程里,都记录下保税人的睿智、奉献和坚韧不拔的故事;每个故事里,都充满坚韧不拔的感人图文。回望保税区走过的历程,记者通过“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记录下保税区的过去、现在和将来,记录了保税区人忠诚担当的情怀……
创先争优
向一流迈进

  综合保税区是国务院批准设立的特殊经济区域,也是国内最接近自贸试验区的经济区域。2003年12月,国务院批准设立潍坊出口加工区,为潍坊打开了外向型经济的新窗口。2011年1月,国务院批准潍坊出口加工区转型升级为潍坊综合保税区,成为全国第14个、山东首个综合保税区。保税区总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其中网内保税区5.17平方公里,网外配套区24.83平方公里,其功能政策覆盖潍坊、辐射全省。
  发展是硬道理,创新是前进动力。十多年来,保税区坚定不移抓发展,围绕项目不松手,把服务做细做真做到位。目前,全区注册企业2400多家,服务社会企业2500多家。保税区产业结构日趋合理,重点项目势头强劲,经济社会实现健康发展,区域面貌焕然一新。2017年,保税区实现进出口额91.4亿元,增长21%,列全省9个保税区第3名、全国150个保税区前50名。
  今年以来,保税区按照“全国争一流、行业树标杆”的要求,以“四个城市”建设和“作风建设年”活动为总抓手,以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为突破口,积极对接争取国家部委项目,研究推动自贸区申报和政策复制推广,大力推进优势产业聚集发展、功能政策集成创新、全域生态整体提升、区港区谷联动发展,确保发展总量在全省保税区中保三争二,发展增速在全国全省全市走在前列。力争到“十三五”末,实现年产值800—1000亿元、进出口额80—100亿美元,服务社会企业5000家以上,建成潍坊乃至全省对外开放大平台。
创新发展
“一区两片”运营

  2013年,保税区发展驶入快车道。大项目、好项目接踵而来,形成了多业态齐驱并进,健康发展。保税区的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张,引来了更多项目和创业者。为了更好地发挥保税区功能作用,保税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徐洪吉积极建言献策,提出在北部沿海地区设立保税区北区。市委、市政府着眼潍坊未来发展大局,决定在潍坊北部沿海地区设立保税北区。
  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保税区全力加快申报步伐。2013年12月,保税区调整区划设立北区的申报文件逐级上报省政府、国务院。随后,国务院将文件转到海关总署。2014年7月,海关总署启动征求国务院10部委意见程序。申报经过三年多时间,市领导亲自挂帅上阵,保税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徐洪吉,管委会副主任王守全以及潍坊海关、潍坊国检、财政、发改、国税、国土、住建、商务、工商、外汇等有关部门,建立联席会议机制,对部委提出的问题,立即研究解决。他们不分节假日往返北京100多次,汇报对接部委领导200多人次。最终获得国家10部委的一致认可同意。
  2017年7月1日,国务院正式批复设立潍坊综合保税区北区成为全国首个转型升级之后获批“一区两片”的综合保税区,潍坊有了两个综合保税区。按照国务院要求,要在一年内完成建设任务,并申请国家验收。保税区筹资4亿元,全力加快建设。2018年6月12日,保税北区各项基础设施全面建成,顺利通过了预验收。9月21日,保税区北区正式通过国务院八部委联合验收组验收。
  保税区分南区、北区“一区两片”运营,南区就是现在的综合保税区,主要依托青岛港和青岛机场,服务潍坊及周边地市外向型经济发展。北区主要依托潍坊港,发展国际加工、国际贸易、大宗原材料进出口、临港国际物流、进境肉类和水产品口岸和服务平台,服务潍坊北部沿海2700平方公里内进出口企业,服务潍坊港口大物流和“一带一路”建设,服务国家农业综合试验区和食品谷的对外开放。
积极争取
创建三大指定口岸

  保税区是一个政策功能区,职能就是为企业发展提供服务。保税区认真研究和落实国家有关政策,积极搭建服务平台,“为项目发展而发展”。
  近年来,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保税区牵头负责,潍坊海关、市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市财政局、市发改委、市国土资源局、市规划局、市住建局、市商务局、市工商局、市国税局、市外汇管理局、潍坊滨海开发区等部门、单位全力配合,积极向国家争取发展平台,先后获批了国家进口肉类指定口岸、国家进口冰鲜水产品指定口岸、国家进口澳大利亚活体肉牛口岸等三个国家级平台,为全市开放发展作出突出贡献。
  在申报保税区北区过程中,保税区跟市直有关部门、单位密切协作,竭诚尽智。得到批复后,保税区立即组织建设,为口岸建设提供全方位服务。2018年1月25日,潍坊进口肉类指定口岸顺利通过国家质检总局专家组验收,成为山东首家内陆进口肉类指定口岸。三个口岸全部建成后,货物可经港口入境直接运至潍坊,对于打造区域性国际物流和分拨配送中心,加快建设集保税仓储、冷链物流、精深加工和进出口于一体的国际冷链物流体系和高端产业集群,进一步扩大潍坊乃至全省对外开放,必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保税区把担当放在心上,把责任扛在肩上,出色地完成了市委、市政府交办的任务,创造了“变不可能为可能”的保税区精神。这种精神就是“改革创新、敢为人先”精神,这种精神就是“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精神,这种精神就是“担当进取、激情创业”精神,这种精神就是“凝心聚力、无私奉献”精神。
带动发展
发挥四大作用

  保税区是海关监管区,实行“境内关外”的运作模式。为更好地发挥功能优势,保税区充分用好国家赋予的功能和作用。
  网内网外联动作用。保税区既有网内监管区,又有网外配套区。网内监管区具有“保税加工、保税物流、货物贸易、服务贸易、虚拟口岸”五大功能,适合落户“大进大出、两头在外”的加工贸易和国际物流项目;网外配套区享受高新区和经济区的优惠政策,可以落户产业配套、高端制造、国内物流、商务服务等项目。网内网外优势互补,相互配套,形成整体合力,为承接国内外大项目提供了优势条件。
  政策服务作用。保税区不仅要自身发展,更承担着为社会企业提供系列化政策服务的重任。保税区要为企业提供快捷通关、口岸后移、保税仓储、专业物流、缓缴关税、提前退税等服务,使过去只能在港口办理的保税和进出口业务,后移到保税区办理。
  国际物流作用。保税区在网内就相当于国外,不缴关税,无增值税,出口退税,通关快捷,进出方便,能够通过货物的“大进大出、快进快出”,成为连接国内外两个市场的国际物流大通道。
  项目聚集作用。跨国公司和外向型大企业一般愿意选择在港口和保税区周边落户,便于办理国际业务和享受优惠政策。保税区的设立,能够“筑巢引凤”,吸引大批跨国公司和外向型大企业落户,成为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重要基地。
服务发展
搭建五大平台

  保税区从运营之日起,积极当好国家对外开放政策先行先试的试验区和改革创新的最前沿,加大投入,搭建发展平台。
  建设口岸综合服务平台。依托青岛机场、青岛港和潍坊港,通过电子卡口、集装箱识别、电子关锁等现代化手段,实现企业在保税区报关,在口岸直接放行,目前已有2000多家社会企业来区开展业务,报关单票数占全市的40%,力争3年内服务社会企业达到3000家以上。
  建设快捷通关服务平台。大力推行通关便利化改革,在济南关区首个实现区域一体化通关,在省内率先推行“三个一”通关报检新模式,通关效率提升50%,为“大进大出”加工企业提供十分优越的政策服务和便利的通关环境。
  建设检验检疫服务平台。获批3个国家指定口岸,产品直接进口到保税区,着力打造山东半岛进口冰鲜类产品批发交易中心。
  建设功能创新服务平台。复制落实13项自贸区政策,数量居济南关区首位,被济南海关确定为改革创新先行区、示范区。在全省率先推行企业集群注册新模式,全区新注册企业同比增长134%。
  建设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加快推进智慧保税区建设,通过云计算、物联网等手段,逐步建立多维化大数据平台,推动服务贸易模式创新,提供报关、报检、退税、结汇等“一站式”服务。
产业支撑
形成六大园区

  “说一千道一万,没有项目都不算”。保税区以产业强市建设为统领,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引进了总投资200多亿元的80多个重点项目,形成了六大产业链,初步建成了“六大产业园”。
  建设电子信息产业园。引进总投资40亿元的歌尔电子产业园项目,研发生产虚拟现实智能头盔、蓝牙耳机、游戏机等产品,2017年实现产值70亿元。在此基础上,规划建设占地1万亩的歌尔智能硬件产业园,集中布局虚拟现实制造产业。力争通过5—10年发展,实现产值800—1000亿元、进出口额50—100亿美元,打造国家一流虚拟现实产业制造基地。
  建设国际冷链物流产业园。引进了中俄冷链物流项目,总投资6亿元,建设10万平方米的欧洲标准智能冷库,全部建成后,年进出口额10—15亿美元。着力打造山东半岛进口鲜活类商品交易集散地。
  建设新能源产业园。围绕电机驱动、动力电池、电动汽车、LED照明等新兴产业,规划占地2000亩,打造百亿级新能源产业园。一是佩特来新能源汽车电机驱动项目。总投资6亿元,由美国佩特来电器和加拿大TM4公司合资建设,年产起动机和发电机100万台、新能源汽车电机驱动2万台。二是陆地方舟新能源汽车项目。项目总投资5亿元,年产新能源电动汽车7万辆。三是力神动力电池项目。与全国排名第一的天津力神集团合作建设,总投资4亿元,建设4条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生产线,年产值15亿元以上。四是三晶照明LED项目。研发的高压直流智能供电系统填补国际空白,年产LED产品100万套、产值10亿元。
  建设棉花物流加工产业园。引进了总投资10亿元在澳大利亚购买500万亩棉田的华奇棉花项目,建设10条物流加工生产线,建成后年加工进口棉花100万吨、进出口额10亿美元、税收5亿元。以此为龙头,吸引潍坊及周边地区棉花企业来区落户,打造闻名全国的棉花及棉产品进出口物流交易基地。
  建设新材料产业园。引进了投资10亿元的圣和塑胶新材料项目,深化与世界500强宝钢集团的合作,建设5条高档热缩新材料生产线,建成后年产值20亿元,着力打造新材料产业集群。
  建设国际贸易和跨境电商产业园。抢抓国家降低187种商品进口关税的机遇,以3万平方米进口商品直营中心为龙头,整合利用全区30万平方米保税仓库,做大做强国际物流、国际贸易和跨境电商等产业,打造国际商贸物流聚集区。
用好优势
发挥七大功能

  国际加工功能。保税区内生产企业可从国外进口原材料保税加工后出口(或销往国内),或从国内采购原材料入区退税后加工出口。国际加工功能为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产品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生产企业提供了政策凹地。
  国际物流功能。保税区可为区内外进出口企业在采购原材料、产品销售的过程中,为其提供货物保税状态下的仓储、配送、增值加工、国际中转、进口复出口等物流服务,利用最低的物流成本,实现企业的利润最大化。
  分拨配送功能。保税区可实现进口棉花等植物产品在区内就地检验检疫。具备进口肉类和冰鲜水产品指定口岸功能,全市进口肉类、冰鲜水产品可直接从港口运至综合保税区入境,在区内办理检验检疫手续,大大缩短中转时间,降低物流成本。
  保税展示功能。保税区建有进口商品直营中心,企业商品可进行保税展示及交易,交易后在规定时间内集中缴纳关税,有利于企业“前店后仓”式经营,实现由传统的仓储物流向采购、批发、零售等更广阔的经营模式拓展,推动国际贸易延伸和发展。
  货物贸易功能。保税区内允许注册贸易公司,区内各类企业均享有进出口经营权,可从事全球或地区性采购、分销、配送业务。对入区的货物,可进行进出口集运的综合处理或商业性的增值加工,包括分级分类、分拆分捡、分装、加刷唛码等。
  服务贸易功能。在保税区内从事与保税加工、保税物流、货物贸易相关的研发设计、产品测试、售后维修、设备租赁等服务贸易业务,可设立国际航运中心、采购分拨中心、营运结算中心及期货交割中心。
  虚拟口岸功能。引进卡车航班、卡车轮船等业务模式,实现与海关管理系统信息互通、与青岛机场和青岛港口无缝对接,将国际港口和国际机场功能后移到综合保税区,企业在综合保税区可办理一切通关和进出口手续,等同于“无跑道国际机场”和“无水国际码头”。
  配套区功能。保税区网外配套区,享受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所有优惠政策,主要安置与网内监管区关联度高的配套企业,以及高端制造、国内物流、商务服务等项目,实现网内网外一体化发展。
优惠扶持
推广八大政策

  为扩大服务领域,提供专业化服务,保税区积极推广优惠扶持政策,全面跟进自贸区有关政策,复制了一系列更优惠政策,吸引更多投资者前来创业发展。
  (一)国际加工政策。免税:从境外进区的设备、原材料、基建物资和自用合理数量的办公用品免征进口关税;制成品及边角料、残次品、余料、废料销往境外免征出口关税;企业出口加工产品不征收增值税、消费税。保税:为加工出口产品所需进境的原材料、包装物件及消耗材料,予以全额保税。退税:从国内保税区外进入综合保税区的货物视同出口,可办理出口退税。免证:货物可以在综合保税区和其他国家之间自由进出,除国家另有规定外,不需配额和许可证;开展加工贸易业务不实行加工贸易银行保证金台账制度;不实行合同核销,不实行单耗管理。
  (二)国际物流仓储及进出口贸易政策。区内存储货物的品种和仓储时间不受限制,可在不改变物权情况下,将仓储于保税仓库内的货物直接或进行简单加工后自由配送;销往区内、国内其他特殊监管区或境外,不征收增值税、消费税。国内外采购商从境外采购货物,进入综合保税区,可分批次办理出库供货。加工贸易企业将采购的国产中间产品出口到保税区,再由下游加工贸易企业办理进口手续,可以实现出口退税。区内企业可开展研发业务,所用境外和国内的仪器、设备、材料等不受产业限制,一律享受免税、保税和退税政策;国产出口设备等货物可进入区内保税维修并复运出境。
  (三)海关监管政策。海关对保税区与境外之间进出口货物实行备案制管理,保税区内企业可向海关集中申报手续。经海关批准,区内企业可将其进口料件和生产的半成品委托区外企业加工,经加工后返回保税区。区外企业也可委托区内企业加工,加工后返回区外。保税区货物不设存储期限。
  (四)检验检疫政策。区内企业从境外入区的仓储物流货物以及自用的办公用品、出口加工所需原材料、零部件免予强制性产品认证。从非保税区进入保税区的货物,又输往非保税区的,不实施检验。综合保税区转口的应检物,在区内短暂仓储,原包装转口出境并且包装密封状况良好,无破损、撒漏的,入境时仅实施外包装检疫。对入区后又复出区进入国内市场的货物,在检验检疫有效期内免予实施检疫。转口应检物出境时,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和输入国家或地区政府要求入境时出具我国检验检疫机构签发的检疫证书或检疫处理证书的以外,一般不再实施检验和检疫处理。
  (五)外汇管理政策。企业可开设经常项目外汇账户及资本项目外汇专用账户,经常项目外汇账户限额需核定。进出保税区的免税、保税货物,以外币计价结算,其它物品进出综合保税区可以外币计价结算,也可以人民币计价结算。企业不实行合同核销制度,与境外之间的进出境贸易项下的外汇收支,无需向外汇管理局办理收付汇的核销手续,外汇凭相关单证从银行支付。企业有条件购汇,允许人民币资金注册企业。中外资企业均可开立外汇现汇账户。
  (六)配套区优惠政策。保税区配套区享受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所有优惠政策,主要安置与网内监管区关联度高的配套企业、利用保税原材料就近加工的企业、先进制造业、贸易物流企业、商务生活服务企业等。
  (七)实行企业集群注册。保税区在全省率先实施企业集群注册登记管理新模式,企业只要不需特定经营场所,都可以申请集群企业注册登记,打造了企业集群化发展的总部经济聚集区。   
  (八)复制推广自贸区政策。潍坊保税区全面跟进对接自贸区,已落实13项自贸区通关便利新政策,数量居济南关区首位。这些政策分别是:保税展示交易、境内外维修、仓储货物按状态分类监管、区间自行运输、加工贸易工单式核销、批次进出集中申报、简化通关作业随附单证、统一进出境备案清单、集中汇总纳税、仓储企业联网监管、智能化卡口验放管理、引入中介机构辅助开展稽查工作、特殊监管区域间保税货物快速流转模式。
灵活经营
形成九大模式

  一是保税加工业务。指企业将进口原料在保税区加工后销往国外的经营活动。保税区内企业加工产品的增值部分享受免税政策,企业可以节约加工部分的增值税;下游企业在保税区的加工贸易企业可获得提前退税;原材料和产品“两头在外”的加工企业,其进口和出口都享受免关税和增值税政策,最适合落户保税区。
  二是“一日游业务”(出口复进口)。指企业将报税料件加工的产品,结转至保税区内加工企业后,销往境外的经营活动。公司可以直接在保税区办理“一日游业务”,进出口环节均在保税区完成办理。
  三是国外设备进口业务。就是从国外购买机器设备、仪器仪表等,企业可将设备转关至保税仓储,待证件办理完毕后再从保税区进口,避免因证件办理延时而缴纳的滞报金、箱使费等费用,缓解企业的资金压力。
  四是大宗原材料进口业务。就是企业在保税区仓储进口大宗原材料,规避配额限制和价格风险,有效规避价格波动造成的资金损失。
  五是国内料件采购业务。就是区内企业从国内采购原材料,国内企业可以提前获得出口退税。在区内保税加工,成品销往境外,可享受全额保税政策,免征关税、增值税。
  六是国际采购集中配送业务。就是区内企业可以从不同国家和地区采购各种原料,经加工组装后集中销往境外。企业可享受免缴关税、增值税,在区内集中组装,提高发货效率,减轻企业资金压力。
  七是合理应对税率风险。就是指货物仓储在保税区内就相当于国外,可以有效规避汇率风险。企业淡季时将产品出口至保税区,只需缴纳低额关税,待旺季时销往境外,免征高额关税,完全做到合理规避税率调整,提高企业资金利用率。
  八是有效延续合同手册期限。就是企业可将货物提前出口到保税区,根据市场行情和客户需求,随时销往境外。企业在手册到期前可以将产品出口至保税区保税仓储,可获得退税。企业可根据市场行情和客户需求,在仓库内集中装货销往境外。
  九是配套区项目安置。保税区设有一体化管理的网外配套区,一般性生产加工、贸易物流和商务服务等项目,可直接到综合保税区相关部门办理落户手续,各部门提供一流服务,享受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所有优惠政策。
十年步步高
蓄满新动能

  梦想是靠奋斗实现的,奋斗也是艰辛的、长期的,需要持之以恒的。潍坊保税区的发展,是一个艰难的路程,需要付出智慧、胆量和干劲,需要付出常人不曾付出的代价。综合保税区的发展体现着保税区人“敢于担当、团结拼搏、百折不挠,执着发展”的情怀,凸显了他们“变不可能为可能”和“铁板钉钉”的宝贵精神。保税人把智慧和担当凝入这一里程中,把敬业和奉献写入这一片天地间。那些“亮点”,总是让人记忆。
  一是海关监管区发展标杆。综合保税区的前身是潍坊出口加工区,2003年12月批复设立。设立后的五年时间里,发展缓慢,面临被海关总署摘牌的危险境地。2008年8月,市委、市政府调整潍坊出口加工区领导班子,安排时任市政府副秘书长兼市沿海开发办主任徐洪吉任出口加工区主要负责人。新班子上任后,解放思想,艰苦创业,历时5年发展,扭转了落后局面,并呈现迅猛发展态势,主要经济指标连年大幅增长。2012—2017年,全区进出口额年均增长54%,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年均增长33%,主要指标增幅连续多年在全国保税区名列前茅。2015年4月,海关总署两区协会在潍坊召开全国会议,推广潍坊保税区发展经验。2016年11月,海关总署专门邀请潍坊保税区在全国交流会上作了典型发言。
  二是获批综合保税区。2009年,争取省委、省政府支持,历时一年半时间,2011年1月获批设立全国第14个、山东首个综合保税区。
  三是获批综合保税区北区。2013年12月,市委、市政府决定在潍坊港周边申报设立综合保税区北区。历时3年艰苦申报,2017年7月,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潍坊综合保税区北区,成为转型升级后全国首个获批“一区两片”的综合保税区。
  四是设立网外产业配套区。2011年6月,市委、市政府确定将汶泉发展区20平方公里整建制划归综合保税区管理,设立综合保税区配套区。2015年11月,市委、市政府又确定将潍坊港周边10平方公里整体划转保税区,设立综合保税区北区。这样,使保税区走上了网内网外一体化发展的良性轨道,形成了“一区两片”、优势互补、区港联动的大格局。
  五是获批副厅级管理机构。2012年11月,经中央编委同意,中央编办批复潍坊综合保税区升格为副厅级管理机构。
  六是获批三个进口指定口岸。2015年7月,经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保税区获批进口肉类和冰鲜水产品2个指定口岸。2015年8月,国家质检总局批准潍坊筹建进口澳大利亚活体肉牛口岸。进口肉类指定口岸已通过国家质检总局专家组验收,成为山东首家内陆进口肉类指定口岸。
  七是争取发展资源。2009—2013年5年时间累计争取土地指标5000多亩,为全区大发展提供了强力保障。多方筹集建设资金,解决建设发展资金难题。
  八是强力推进项目建设。牢固树立“项目立区”发展理念,引进总投资200多亿元的80多个重点项目,初步形成了“电子信息、冷链物流、跨境电商、棉花物流加工、新能源、新材料”六个100亿级产业链。
  九是创造“铁板钉钉”和“变不可能为可能”的保税区精神。保税区“一班人”敢想敢干,敢闯敢试,锲而不舍,顽强拼搏,把一个个不可能变成了可能,创造了改革创新、百折不挠、担当进取、团结奉献的保税区精神。2018年2月23日,市委、市政府决定给予综合保税区管委会记集体二等功奖励。保税区为加快推进潍坊“四个城市”建设提供了生动范例,为全市各级各单位深化作风建设树立了榜样。
  十是实施全域生态环境整体提升。按照品质城市建设要求,对标学习东莞松山湖华为基地生态发展理念,聘请参与雄安新区规划的清华大学规划院,对保税区25平方公里进行整体规划、全面提升,着力打造“生态智慧、高端高新、国际开放、世界水平”的产城融合示范区。
  百舸争流千帆竞,蓄满动能再前行。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不会没有保税区;中国保税区的历史,不会没有潍坊综合保税区。保税十年,绽放出美妙的色彩,发出厚重的声响,唱出新时代改革开放的颂歌。今天,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保税区人正豪情满怀地续写新时代改革开放的宏伟乐章,铺展开更加壮美的发展画卷……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
友情链接:潍坊妇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