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专版
 
标题导航
山东134个高质量合作项目将于一年内完成落地
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全力推进环保督察问题整改工作落实落地
那一刻,他们托起生命的希望
大力弘扬抗灾救灾精神 奋力开创现代化强市建设新局面
市政府召开党组 (扩大)会议
深入开展环保督察问题集中排查整改工作
中央第三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
2018年11月2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力弘扬抗灾救灾精神 奋力开创现代化强市建设新局面



  本报评论员

  今年8月,受“摩羯”“温比亚”台风叠加影响,我市遭遇了自1951年有气象记录以来历史最强降雨。面对严峻的特大暴雨灾害,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团结一心、奋力抗灾救灾,夺取了抗灾救灾和灾后重建的阶段性重大胜利。在群众最危险、最困难、最焦虑的时候,基层党组织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广大党员干部冲锋在前、舍身为民,成为救灾的生力军、群众的主心骨,涌现出了一大批可歌可泣的先进人物和感人至深的先进事迹。在他们身上,集中展现了特有的抗灾救灾精神,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以先进典型为榜样,牢固树立宗旨观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抗灾救灾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心斗志,以全新的姿态,全力做好灾后重建工作,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新旧动能转换和“四个城市”建设,奋力开创现代化强市建设新局面。
  灾难铸就风骨,困难砥砺精神。抗灾救灾磨砺了全市人民的意志,也塑造展现了特有的抗灾救灾精神,即:尊重规律、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不惧风险、挺身而出的担当精神,周密严细、一丝不苟的务实精神,自强不息、发愤图强的进取精神,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互助精神。这一切,是我们夺取抗灾救灾胜利的根本支撑,是我们推进灾后恢复重建的重要保证,更是我们加速建设现代化强市的强大力量。我们一定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大力弘扬抗灾救灾精神,奋力开创现代化强市建设新局面。
  大力弘扬抗灾救灾精神,加快建设现代化强市,就要扎实做好灾后重建各项工作。当前,恢复重建有序进行,任务依然艰巨。要切实把当前应急与新旧动能转换、乡村振兴、“四个城市”建设等长远发展有机结合,把自救为主与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和市场机制、争取社会广泛支持有机结合,把抓重建与加强党的领导、大力弘扬抗灾救灾精神、做好深入细致的群众工作和意识形态领域工作有机结合,把明确任务目标与建立高效工作推进机制有机结合,确保全面打赢恢复生产与灾后重建攻坚战,确保明年基本完成灾后重建工作。
  要继续发扬优良传统,着力在严细上下功夫,把各项工作落实到人、到户、到天、到项目,确保各项任务落实落地。
  大力弘扬抗灾救灾精神,加快建设现代化强市,就要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这次抗灾救灾启示我们,必须更加自觉地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更加注重强弱项、补短板,加快提升高质量发展水平。要强化领导包靠责任,切实把十大产业提升行动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高质高效打造“一城两园三基地”,加快新旧动能转换;要扎实推进“10、30、100”项目建设和重点片区建设,持续提升“四个城市”建设水平;要以“一次办好”为重点,扎实推进党政机构改革、企业效益综合评价、“三招三引”等重点领域改革,高质量高水平规划建设好农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加速高质量发展步伐。要着力补齐基础设施、安全保障、应急管理等短板,提升全社会防灾减灾能力和水平。要加强经济运行分析、调度,及时帮助企业解决运行中遇到的困难问题,确保圆满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大力弘扬抗灾救灾精神,加快建设现代化强市,就要努力推动乡村振兴走在前列。这次抗灾救灾,进一步彰显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三农”工作一系列战略思想,按照“六转、六融、六个升级”的思路要求,加速打造“潍坊模式”升级版。要把灾后重建与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结合起来,把恢复生产与推动产业升级、发展现代农业、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结合起来,努力让恢复重建成为群众居住条件改善、村庄变美、产业升级、设施提档、服务提升的过程。今冬明春,要在深入实施好“2221”先行工程的同时,集中抓好水利基础设施会战、移风易俗、农村经营主体提升、消灭集体经济空壳村(治理薄弱村)、乡村环境综合整治等重点工作,为打造“潍坊模式”升级版打下坚实基础,确保我市乡村振兴走在前列。
  大力弘扬抗灾救灾精神,加快建设现代化强市,就要更好地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抗灾救灾之所以取得阶段性重大胜利,根本的,在于我们时刻把群众的利益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真正为了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怀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解民生之忧,谋民生之利。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继续把安排好受灾群众的生产生活作为重要任务,把补助发放、政策兑现、物资供应、贫困受灾群众“一对一”帮扶等工作一项一项抓细、抓实。要精心安排好受灾群众过冬工作,让每名受灾群众都能安全温暖过冬。要扎实推进品质城市建设,逐一研究提升上学、医疗、养老、社保等工作水平的具体措施,努力增进民生福祉。要严密防范安全风险,深入排查整治安全隐患,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
  大力弘扬抗灾救灾精神,加快建设现代化强市,就要坚持不懈地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把党组织特别是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更加坚强的战斗堡垒。要深入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大力加强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走向严紧硬,营造更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要牢牢把握“走在前列”的目标定位,继续深入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大力宣传学习抗灾救灾先进典型事迹,大力弘扬抗灾救灾精神,持续激发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创造性。要持续在一线识别干部、培养干部、选拔干部,真正让担当作为的干部有地位、有前途、有奔头。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
友情链接:潍坊妇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