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记寿光市洛城街道屯西村党支部书记葛茂学
巡堤护河
服务有温暖 监管有力度
不忘初心共筑梦 厉兵秣马谱新篇
我市着力完善改厕后续管护体系
寒亭区提升事业单位法人登记率
市中医院全力做好全科医生临床技能结业考核
全市城乡清洁专项行动动员部署视频会议召开
建设文化名市缔造更强城市核心竞争力
2018年12月1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农民朋友有更多的获得感”
——记寿光市洛城街道屯西村党支部书记葛茂学



  □本报记者 孙希明
  时光回到1998年底的一个夜晚:寿光市洛城镇屯西村村民王兰星家,迎来一位30出头的后生,原先在乡镇企业干负责人的葛茂学刚被任命为村党支部书记。作为长辈的王兰星大吃一惊:“好是好,可村里欠了这么多债,烂摊子一个,你行吗?”葛茂学胸脯一挺,毫不犹豫地回答:“我有信心!”
  岁月如梭,2018年11月13日下午,70岁的王兰星老人坐在2013年与屯西村居民楼一同建成的老年活动中心内,对着记者回忆起上述一幕,心潮起伏。“村里80多万元债务那时是天文数字,他不但很快还清了,还让村集体每年有了上千万元的收入。老百姓跟着沾光,这不,专门建了老年活动中心和文化广场呢。”
  无论屯西村的还债史还是今天的盛况,都有改革开放和葛茂学个人魅力留下的深深痕迹。1998年之前,村里种大棚、跑运输的多,部分村民富裕起来,但村集体没收入,办民生项目困难。葛茂学干过乡镇企业,上任不久,他抓住农村土地延包这一政策调整的机会,引入“经营村庄”理念,把大田地、老棚区统一整理出来,取消低效农业,发展大棚种植,想多种的可以多种,不想种地的可以交给村集体流转。这样一下子解放了生产力,释放了创造力,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产出值。更多村民富了,2004年,屯西村新盖300多处大瓦房;到2008年,大多数农户拥有了新房。同时,屯西村把200多亩没有流转出去的多余土地对外招租,引进项目,一年增加70万元收入,不但还清了外债,还有了盈余。
  2004年,农村宅基地有偿使用政策再次让葛茂学的“经营村庄”理念落地生根。他们针对黄金地段和位置,确定了第一批147个地块,面向群众拍卖,那些打算从事三产服务业的村民踊跃竞拍,其中一块宅基地拍出了10万元高价。他们还利用村庄紧靠交通要道的优势,开发商住两用楼,一次性承包50年,让村集体增加了近四百万元的收入。由于全过程公开透明,一例上访现象也没出现。村党支部坚持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用这些钱开展村庄硬化、绿化等民生事业,葛茂学和村党支部在群众眼中的威望越来越高。
  2008年,屯西村作为寿光最大的城郊村改造项目,在葛茂学的带领下,兴建居民楼、商铺,利用多余土地建超市、学校,引进合作伙伴,继续做大村集体经济盘子。而且土地只租不卖、商铺只租不售,用葛茂学的话说就是:“村庄改造是集体资产的再配置,土地和资产所有权都在我们手上,就会有固定收入,保障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和为群众谋利益!”
  村庄改造时,葛茂学一身正气、敢于担当的特质尽数体现:带头拆自己的房子;与有诉求的农户面对面谈心,解顾虑、化矛盾;分楼房时,他选了楼顶,毫不含糊住了进去……
  “我们物业费、水电暖费基本不用自己花钱,近似于零成本。”村民葛茂标告诉记者,2017年,村里人均发放1200元福利费,2000元的生活费;60岁以上的老年人额外多发800元和1200元,而且逐年增长。
  “屯西能取得今天的业绩,主要是以集体土地资源为基础获得的,它属于每位村民。现在我们要进一步回馈给每位村民,提高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体现公平性、普惠性,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到实处!”葛茂学这样说道。
  记者采访的时候,葛茂学正为屯田学校早日开工而奔波,中午也是在工地上度过的,永远是那么风风火火、不知疲倦。他说,群众对高质量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建设公立的屯田学校,就是为了方便孩子们上学,为每个人提供优质教育。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
友情链接:潍坊妇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