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尹莉莉 通讯员 满毅 陈媛媛 “全国农机看山东,山东农机看潍坊”,潍坊农机产业产值占全省、全国的1/2和1/4,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92%,是公认的“中国农机之都”和“中国农机城”。 作为农机生产、使用大市,潍坊目前全市农机生产企业达600多家,农机产品出口达123个国家和地区,出口交货额36亿元。雷沃重工、华夏、华创机器人、鲁中、百利、科乐收等一大批全国知名农机生产企业,销售网络遍布全国。潍坊农机创新发展了“产、销、研、推、用、管”的“潍坊模式”,形成了“全国农机看山东,山东农机看潍坊”的格局。 机械化助力乡村振兴 农机装备产业是为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保障提供技术装备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是工业化水平和经济科技实力的重要体现。加快农机装备产业健康发展是提升农业产业竞争力和促进农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必然要求,对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篇大文章,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离不开农业机械化。我市紧紧抓住乡村振兴这一战略机遇,开启了农业机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时代进发的新征程。 目前,农业生产各领域加快推进“机器换人”,农业机械化渗入到农业生产的方方面面。近两年来,我市一方面围绕建设现代农业,逐步推进农机化供给侧改革,另一方面围绕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机械化生产,不断加快农机化推广步伐。市农机局把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创建工作作为重中之重,要求各县(市、区)细化实施方案,力争在“十三五”期间建成示范县,确保全市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走在全省前列。 从农机化发展情况看,截至2017年底,全市农机总值达94亿元,农机总动力达979万千瓦,拖拉机17.9万台,联合收获机2.6万台,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91.71%。全市小麦收获已全面实现联合机收,玉米收获占宜机收面积的97%。花生、马铃薯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设施农业装备开始向智能化、高科技含量发展,粮食烘干、无人机植保技术装备加速发展,全市有农用航空植保无人机158架,农机合作社达723个。 农机装备作为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支撑,我市通过举办农机博览会为农机企业和广大农民朋友提供了一个交流沟通、互利共赢的良好平台,不仅为新旧动能转换提供动力支持,还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增添了新引擎,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我市着力打造高端农业机械博览会,成为全国农机行业展会的领跑者,推进全市农机化进一步提档升级走在全省前列。自2006年起,潍坊市人民政府与山东省农机局联合举办的山东农业机械博览会已连续举办了12届,集中展示了我市作为农业大市、农机强市的巨大资源和产品优势,在参展企业数量、产品规格、现场展示、规模人气等方面都在国内同类展会中处于领先水平,成为全国农机行业三大展会之一。 参展的企业多、参展的品种全、观展的人气旺,展会活动与企业、农民需求相适宜,让我市举办的农业机械博览会走在全国农机行业展会前列,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机械化在我市农业生产中已占据了主导地位,成为农业增产增收增效的重要手段,成为减轻农民劳动强度的重要支撑,成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保障,成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全面振兴乡村战略的重要力量。 潍坊农机漂洋过海“走出去” 经过多年培育和发展,农机装备产业已成为我市的主导产业之一,产业基础雄厚,比较优势突出,部分产品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对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潍坊农机产品的竞争力和农机企业的影响力是如何形成的?近年来,我市在全力推动农机装备产业集群集聚发展的同时,顺应行业发展趋势,抓住排放法规升级的契机,农机企业积极向Ⅲ转型,转型升级效果明显提升了潍坊农机产品的竞争力和农机企业的影响力。近3年来,潍坊农机工业的年产值、销售收入、利税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均居全省首位。 新世纪以来,我国农机工业经历高速发展的“黄金十年”,期间跃居全球第一大农机制造国和使用国。我市以雷沃重工、潍柴股份为首的龙头企业为全国农机工业的快速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为我市赢得“中国农机城”和“中国农机之都”的美誉。在市委、市政府建设现代制造业基地战略的推动下,我市农机产业迅猛发展,逐步构建起了门类齐全、规模宏大、影响全国的农机制造业体系,构建起了网络畅通、服务周到、快捷方便的农机流通体系,构建起了示范推广、依法管理、节本增效的农机应用体系,潍坊农机创新发展了“产、销、研、推、用、管”的“潍坊发展模式”,初步形成了“全国农机看山东,山东农机看潍坊”的农机产业发展新格局。 截至到2017年底,全市农机企业发展到60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农机生产企业336家,农机配件企业108家,农机销售企业63家。农机固定资产202亿元,其中农机生产企业181亿元,农机配件企业11亿元;2017年全市农机工业产值1380多亿元,占全国农机工业总产值的32%以上,占全省农机工业总产值的53%。在积极开发国内市场的同时,我市农机产业大力开拓国外市场,产品出口到美国、日本、韩国、欧盟、非洲、东南亚等120多个国家和地区。涌现出了雷沃重工、潍柴、科乐收、华夏制造、百利机械、华创机器人、鲁中等一批全国知名农机生产企业。 企业是对外合作实施“走出去”战略的主体。我市农机企业在发展壮大国内市场的同时,主动出击,按照“走出去”和“请进来”的要求,加强技术合作和交流,努力提升产品档次和科技含量,不断拓展国外市场,实现农机高质量发展。截至2018年6月底,全市农机企业出口创汇突破20亿元,力争到2020年,全市农机生产企业达到650家,实现年销售收入2000亿元以上,农机产品年出口交货额50亿元以上。 产品出口是农机“走出去”的主要形式之一。我市农机出口产品主要有拖拉机、收获机、发动机等,销往印尼、埃及、印度、巴基斯坦、阿尔及利亚、巴西、俄罗斯、土耳其等123个国家和地区。 海外收购。部分企业以拖拉机、播种机、农机具等为重点,在意大利、法国等收购高端品牌和技术,进行国内消化吸收。如雷沃重工在欧洲建立研发中心,还全资收购了以精量播种机研发制造闻名于欧洲的意大利MaterMacc(马特马克)公司以及意大利国宝级品牌ARBOS(阿波斯)和意大利知名果园型拖拉机制造商高登尼(GOLDONI)品牌,实现了雷沃重工在理念方面一次重要的创新和突破。 引进技术。从发达国家和地区引进了大马力拖拉机设计、玉米收获纵轴流割台、花生联合收获、薯类收获等高端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和成果转化,技术嫁接后的产品返销国外。 吸引外资来华建厂、收购。据统计,规模较大的独资或合资企业已发展到5家。全球著名农机企业克拉斯公司全资收购高密金亿集团,潍坊拓普机械法国独资建厂,产品大部分销往国外。 …… 我市搭建了农机“走出去”的舞台和平台。雷沃重工建立了科技孵化器,组建了集信息、人才、技术等的平台公司——“e田科技”已经上线并运营。潍坊智炎众益合电商平台,有30多家农机企业在平台上交易,每年交易规模在1000万元以上。山鲁拖制造有限公司建立的电商平台,目前有63家企业上线,在上合青岛峰会期间举办了展示会,观众近千人次,实现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受到了国外客商的好评。有30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专利技术的潍坊拓普机械制造有限公司集设计、研发、制造、销售于一体,专注于国内园林、林果业等经济作物全程机械化高端定制,产品主要出口法国、德国、马来西亚、荷兰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额达800多万美元。潍坊农机大市场电商平台,现投资300多万元,目前正在研发推介之中,预计2020年上线农机企业500家以上。据不完全统计,我市还有20多家农机国际贸易企业。 全力打造国际智能农机装备基地 新时代,新机遇。潍坊农机如何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 根据市委要求,市农机局采取实地调查、召开座谈会的形式对我市农机装备产业进行了调研,并依据国家有关科学和技术发展、粮食安全、农业现代化、农机装备等规划纲要,立足“智能、高效、环保”,按照“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化,主导研发智能化装备产品,薄弱环节机械化”的发展思路,提出了潍坊市国际智能农机装备基地发展规划。 下一步,我市将加快发展农机装备产业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优化体制机制,完善制度环境,促进企业自主创新,推动产业结构提档升级,扎实推进农机装备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全市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未来3-5年,我市将筹划建设国际智能农机装备基地,具体就是建设四大农机产业集群,进一步做大做强千亿级农机产业规模。 ——发展壮大潍城农机产业集群。目前,该园区有鲁中、华夏、泰鸿等农机主机生产企业86家,配套企业93家,年产值30亿元。3-5年后,农机主机及配套企业达到200家,年产值达到350亿元。一是建设1家区域性综合农机检验检测和认证机构,将科研院所、大学和企业的检验检测资源统筹考虑,按照市场化原则优化资源配置,逐步发展,提高检测的有效性和便利性。二是推进“省级智能农机装备技术创新中心”的建设,鼓励农机企业建立有地区特色的农机制造业创新中心,以研发设计、测试验证、中试孵化和行业服务为主要任务,通过人才培养、成果扩散和国际合作等方式,加快实现农机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推动“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三是以“互联网+农机”技术为支撑,支持1家企业以农机360为模式的互联网农机信息服务平台。四是培育1家农机服务性机构,为全市中小微企业代办定型、进入国家农机补贴办理相关手续。五是创建1家农机出口基地企业,为中小微企业办理国内国外营销业务,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缩短生产周期。六是通过招商引资建设中国农机博物馆项目,投资规模及建设内容:该项目总投资1亿元,占地150亩,总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建设具有公益性的农机博物馆。项目建成后,将成为集光电效果、资料、图片、文字、影像为一体的农机社会化教育基地。 ——重点做强做大坊子智慧农机示范园。今年“装备制造(智能农机)·山东潍坊坊子”进入第八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名单,坊子区成为全国首个以农机命名的国家级示范基地。基地主导产业特色鲜明,发展水平和规模效益居行业领先,在协同创新、集群集约、智能融合、绿色安全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对全国农机产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引领、带动、示范作用。目前,该园区有主要生产企业26家,配套企业48家,年产值260亿元。计划依托雷沃重工形成主机、配件、辅件、物流一条龙产业链条,带动配套企业发展规模,3-5年后,农机主机及配套企业达到100家,年产值达到500亿元。同时,打造智能化雷沃示范农场。 ——筹建农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农机产业园区。目前,该园区有百利等农机企业15家,产值10亿元。3-5年后,农机企业达到40家,年产值达到70-90亿元。重点打造潍坊速博世达公司玉米籽粒直收高端产品,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 ——在昌邑建设玉柴集团北方基地工业园区。引进玉柴集团落户昌邑,形成新能源、传统柴油机、铸造、加工、柴油机配件、研发等柴油机产研学一体化发展框架。用3-5年,带动发展配套企业50家,形成100亿元产值规模。充分利用国家高度重视农机装备产业发展的一系列相关扶持政策,特别是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和山东省农机装备研发项目对先进、智能、高端农机装备产品重要的引领作用。以潍坊为中心,辐射到全国各地,形成两翼拓展、全面开花的新格局,设立高端动力研发中心。充分利用国际化分工的历史性机遇,来一次脱胎换骨的质量提升、品牌提升、性价比提升,走在动力设备创新研发的前列。设立潍坊农机产业提升发展基金,并为其提供必要的增信支持和市内各金融机构信贷支持;搞好顶层规划,高端定位,高质量建设,全面整合各类资源予以注入,打造洼地效应。 我市将紧紧抓住农机工业转型发展的战略机遇,注重国内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的开发利用,引进资本、技术、品牌和管理理念,加强项目激励和政策扶持,提升规划和战略定位,加强高端研发和制造,快速提升我市农机企业在产品、技术研发、制造工艺等方面的水平,提高农机行业的国际化竞争力。在新旧动能转换发展中实现农机转型升级,让潍坊农机新动能动力澎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