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关注
 
标题导航
全市组织工作会议召开
潍坊北站:施工收尾待客来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今日上午在京举行
在新时代创造新的更大奇迹
聚势起舞 春潮涌动
2018年12月18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聚势起舞 春潮涌动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工业发展纪略



  □本报记者 刘杰
  这个冬天,对潍柴来说,喜事不断,先是凭借“WOS质量管理模式”一举摘取“中国质量奖”桂冠,后又与市政府签下建设潍柴(潍坊)千亿美元产业园战略合作协议,携手全球,致力打造万亿级国际强企。
  窥一斑而知全豹。潍坊,从历史上的全国知名动力城到今天冲刺建设国际动力城,弹指40年。
  40年栉风沐雨,40年砥砺前行,曾集中国“动力城、电子城、纺织城、农机城”等美誉于一身的潍坊现如今已然华丽转身,成功构建起机械装备、石化盐化、食品加工、纺织服装、汽车制造、造纸包装六大传统支柱产业和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智能装备、海洋装备、新能源汽车六大新兴产业双轮驱动、比翼齐飞的大产业版图。
打开工业发展的时间轴
  无农不稳,无工不富。工业,是城市发展绕不开的话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工业始终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从打破传统观念和旧体制的禁锢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再到体制和机制的全面创新,开展了一轮又一轮的改革,并且在改革中实现蜕变。40年来,我市工业的发展经历了调整、发展、高速增长、转型发展等阶段,工业企业的规模从小到大,数量由少到多,行业从零散到集中,传统的手工业城踏着时代的节拍顺势起舞,真正实现了由量变到质变的历史性飞跃,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大量财富。
  打开潍坊工业经济发展的时间轴,回看40年绘就的工业发展图——
  工业经济调整阶段(1978—1990) 随着改革开放号角的吹响,潍坊把工作重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积极实施“调整、改革、整顿、提高”八字方针,工业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到上世纪90年代初,轻工、纺织、机械、电子、建材等行业已初步形成了规模经济,盐业、海洋化工等已成为全市工业持续稳定发展的潜在优势行业。潍棉、潍柴、山潍拖、潍坊华光等一批在国内有影响的“潍”字头企业,柴油机、激光照排、录音机、拖拉机、农用三轮车等一大批名牌拳头产品达到20世纪80年代国际水平和国内先进水平,享有中国“动力城、电子城、纺织城和农机城”的美誉。
  工业经济发展阶段(1991—2001) 1991年至1994年是改革开放后潍坊工业经济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工业增长速度保持在20%以上。其间,潍坊在全国率先提出“抓大放小”的改革思路,在全市范围内开始进行国有企业体制改革。1992年,在诸城市率先开展股份制、股份合作制产权改革。到1994年底,潍坊市先后组建完善了同心柴油机、巨龙、印染、亚星、医药等30家企业集团,以发展10大重点企业集团和10大拳头产品为主要内容的“双十工程”框架初步形成。1995年至2001年,潍坊工业总体处于持续稳定发展阶段,发展速度保持在15%左右。1995年至1996年,全市工业以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搞好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为重点,通过实施“双十工程”、开展“管理效益年”活动,大力推进各项改革,促进了工业结构的优化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从1997年开始,全市进入工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期,重点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改革为动力,积极推进企业技术进步,着力强化企业管理。1998年,按照“抓大放小”和“三改一加强”同步推进的思路,以搞活国有企业、增强其竞争力为重点,制定了国有企业改革和脱困两大目标,着力加大企业扭亏增盈力度。
  工业经济高速增长阶段(2002—2007) 这一阶段潍坊工业步入高速增长期。自2002年始,我市明确以加工制造业为主要特征的城市定位,确立“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的指导思想,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市战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出系列重大举措,比如企业集团化发展,产业招商引资,工业退城进园,培植企业上市等等,推动潍坊工业在新的历史时期实现跨越发展。2002年到2006年这5年,潍坊工业总量迅速膨胀,效益大幅提高,成为潍坊工业史上发展速度最快、经济效益最好的黄金时期,在全省的位次实现全面前移,其中工业增加值由第7位上升到第5位,主营业务收入由第6位上升到第3位,实现利税由第7位上升到第5位,实现利润由第6位上升到第5位。
  转型发展阶段(2008至今) 2008年至2012年,潍坊工业进入结构调整、转型发展阶段,全市工业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各项政策措施,持续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等先进制造业,着力改善工业经济运行质量、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经济效益。全市工业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理念,产业结构调整迈上新台阶,高新技术和新兴战略产业迈出重要步伐,新能源、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电子信息、新材料等新兴战略性产业快速发展,成为潍坊工业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从2013年至今,潍坊工业已驶入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的快车道,发力建设现代制造业强市、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聚力高质量发展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当新时代的大门开启,我市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全面推进产业强市建设,着力以“四新”促“四化”,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步伐,倾力打造产城融合的国际化现代新城。 
  谋划好项目,发展大产业,建设大园区,培育大企业,剑指高质量发展,全市工业发展蹄疾步稳。数字记录着成效,统计显示,截至2017年,全市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843家,资产总计9155亿元。2017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2307.5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为39.4%,同比增长6.0%。工业税收424.5亿元,占全市税收的56.9%。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228亿元。实现利税1086.5亿元、利润707.4亿元,分别增长17.2%、20.2%。
  项目带动持续发力。
  抓住了大项目,就牵住了工业发展的“牛鼻子”。我市以项目建设为抓手,聚力新旧动能转换和产业强市建设,一个个重量级的项目纷纷落地:潍柴、歌尔、新和成等企业围绕产业链条的拉长,新布局了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各地区围绕优势产业,拓宽延伸产业链,推动产业集群集聚化发展,产业集群项目建设紧锣密鼓;围绕产业智能化,全市一批企业实施信息化改造,提升企业竞争力,智能化改造项目不甘落后……这些项目犹如一个个灵动的乐符,交汇奏响潍坊工业发展的最强音。
  产业集聚加速向好。
  产业集聚,因聚而变,因变而强。我市以“四新四化”为核心,实施“5+5”产业培育计划,培育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医养健康、现代金融五大新兴产业,优化提升现代农业、高端化工、汽车制造、现代物流、文化旅游五大传统产业,加速产业结构、组织结构、产品结构、技术水平、产业布局、发展模式迈向中高端,着力构筑现代化产业体系,力争到2022年打造两个5000亿级、四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截至目前,我市的动力装备产业集群被列为全省转型升级示范三大支柱产业集群。目前,全市市级以上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发展到44个,其中省级15个;全市市级以上特色产业镇65个,其中省级24个。
  产业发展离不开工业园区这个重要载体。为加快高端特色产业园区建设,我市对全市各类产业园区开展调研,借鉴浙江省特色小镇培育认定经验做法,研究制定全市加快高端特色产业园区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市级高端特色产业园区管理办法和认定标准,强化土地、税收、投融资等政策支持,进一步优化全市产业园区布局、完善园区配套服务功能、提高园区产出效益。
  企业兴则产业兴,龙头企业发展为我市工业经济的腾飞注入强劲动力。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生物基新材料、地理信息等产业龙头企业,围绕延链、补链、强链,自建配套园区,凸显产业发展的集聚效应。目前我市已形成智能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基新材料等21个产业聚集园区。
  与此同时,依托歌尔股份、共达电声、浪潮华光等龙头企业,我市布局歌尔智慧城、软件产业园、测绘地理信息产业园等重点园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已在微电声、传感器和虚拟现实、智能穿戴等多个领域形成比较优势。潍柴、雷沃、盛瑞等骨干龙头企业领军高端装备产业快速发展,海洋动力装备产业园、豪迈装备产业园、迈赫智能机器人产业园等重点产业园区集聚发展。生物基新材料产业集群被评为全国三大产业集群之一,建成生物基新材料产业创新中心。依托北部沿海化工基地和中化弘润、新和成等大型龙头企业,推动化工产业从“油头”向“化尾”延伸,助力打造高端化工产业基地潍坊聚集区。
  大企业释放发展大能量。今年1-10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6%,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714.8亿元,增长7.9%,实现利税755.3亿元、利润470.1亿元,分别增长14.3%和10%。全市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过100亿元的企业有15家,其中过200亿元企业6家。截至目前,我市共有7家企业入选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1家企业入选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64家企业入选省“隐形冠军”企业,21家企业入选省瞪羚企业示范。
加速跑的“潍坊制造”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创新,更是“潍坊制造”实现加速跑的关键一招。
  潍柴,20年如一日,坚持“科技强企”理念,始终保持研发大投入,依托内燃机可靠性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欧、美、日前沿创新中心形成了全球一流的科技创新能力,打造了一支可以把自己“逼疯”的研发团队,一大批自主研发成果不断涌现,一系列最具核心竞争力的产品横扫市场。
  盛瑞,坚持以技术创新为根本,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以重点项目建设为支撑,成功开发世界首款前置前驱汽车8挡自动变速器(简称8AT)并实现产业化,建起国内第一个自动变速器产业园,打造国际一流的高端自动变速器产业集群。
  雷沃,坚持强化创新驱动,搭建全球研发体系,推进智慧农业建设,形成行业领先、同步世界的科技创新能力,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引领中国农机行业在全球产业革新中稳步前行。
  作为潍坊优势主导产业的制造业,近年来创新体系日趋完善,全市80%以上大中型企业都建立了研发机构,并建立起市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梯次培育制度,截至目前,已建成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26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331家。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1家,省级工业设计中心18家,市级工业设计中心122家。潍柴、盛瑞、歌尔、雷沃重工被认定为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商用汽车动力系统总成、机器人与智能制造等十大创新中心全部挂牌运营。雷沃重工实现了我市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零的突破,8挡汽车自动变速器、机器人减速器、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自动变速器等一批关键技术和工艺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
  创新领域不独有“潍坊制造”。我市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以创新型城市建设为统领,软硬兼施,全力为创新保驾护航。
  搭建平台。我市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服务企业、资源共享、注重实效”的发展思路,围绕构建与“十大产业”发展相匹配的创新服务体系,加快推动科技研发平台、商务交易平台、公共服务平台、创业孵化平台、大数据平台、金融服务平台等六大类创新平台建设,配套奖补政策和动态管理办法,以平台建设助推全市创新水平提升,增强新旧动能转换内生动力。到目前,全市建成120个高端创新创业公共服务平台。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542家,居全省第3位。
  招才引智。我市坚持人才所能、发展所需,紧扣新旧动能转换、乡村振兴等重大战略,推动招才引智与产业对接、与需求对接、与生产力对接,实施“高精尖缺”人才引育、企业家发展领航、大学生集聚“三项计划”,以明晰目标引才引智;构建政策体系,以优惠的政策引才引智;搭建科技、园区、双创、国际合作有效平台,用好节会平台,以良好的载体引才引智;抓实“一次办好”为重点的改革,以优质服务引才引智。截至目前,全市成功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3.4万人,人才总量达到197.7万人,其中国家“千人计划”专家77人、泰山系列领军人才202人。
  已见繁花结硕果,更立壮志逐梦想。握手新时代,潍坊,今天正在继续创造着令世界刮目的奇迹,向着工业辉煌的明天昂首阔步!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
友情链接:潍坊妇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