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刘杰 当你摘掉“世俗观念”的有色眼镜看这里,这里美好且富足,是一片生机盎然的净土;当你打开“唯学历论”的紧箍,用理性的思维再看这里,这里是学生成长成才的乐园,是匠心筑梦的摇篮。 这里就是山东工业技师学院。因办学成绩突出,学院先后被有关部门授予人社部一体化教学改革试点院校、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全省首批“山东省技工教育特色名校”、省级工业设计中心、山东省金蓝领技师培训基地、山东省大学生就业创业培训基地等荣誉称号,另设有齐鲁技能大师特色工作站、山东省技师工作站等。 一个人,一批人才 2017年10月19日,阿联酋阿布扎比,山东工业技师学院学生袁强迎来了属于他的荣耀时刻,在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中,他荣登工业控制项目世界冠军的宝座。 从一名中考落榜生到登顶世界冠军,袁强硬是做到了。他怀揣梦想,不惜汗水,不惧困难重重,凭借一股冲劲儿干劲儿韧劲儿,向世人证明,只要肯学肯钻研,哪里都是成才的地方。 2017年,袁强被山东省人民政府记个人一等功,当选首届山东省青年技能形象大使,是山东省齐鲁首席技师,全国技术能手。为回报母校,袁强决定留校任教。 学习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对接世界上最先进的标准。山东工业技师学院高度重视技能大赛工作,建立健全技能大赛常态化工作机制,不断探索将世赛标准和世赛选手培养过程融入日常教学,努力实现“两个转化”:即世赛技术标准向技能人才培养标准和课程标准转化;参赛选手培养路径向技能人才培养路径转化。 有耕耘就有收获。近三年来,山东工业技师学院师生大赛成果丰硕,在省级以上技能大赛中获得三等奖以上奖项380项,学院先后被人社部确定为第44、45届世界技能大赛工业控制项目中国集训基地、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管道与制暖项目中国集训基地。 2018年6月,学院共有8名选手参加2018中国技能大赛暨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全国选拔赛,参赛选手和项目数量创历史新高。最终,工业控制、管道与制暖、印刷媒体技术和水处理4个项目的6名选手入选国家集训队。其中,学生王祥力获得管道与制暖项目全国冠军,王明辉、单体宝分别获得工业控制项目、印刷媒体技术项目全国亚军。 10月份,学院15名选手参加中国技能大赛——第八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决赛,全部获奖,其中7人包揽了山东省代表队获得的全部一等奖,8人获得二等奖。 为让更多的人才在这里诞生,山东工业技师学院建立了创新中心、大师工作室、产教融合基地等产学研一体化的人才培养平台,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学院是人社部命名的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拥有金属切割、现代焊接、电气自动化、工业控制、汽车检测维修、印刷技术、摄影摄像、生物技术、电子商务、乘务、物流等40多个现代化实训室,实训面积4万余平方米,各类实训设施6000余台(套),西门子工业控制实训设施、海德堡五色印刷机、动漫设计动作捕捉设备等硬件设施在全国同类院校中处于领先水平。先进完善的实训设施充分保障了高技能人才培养对教学设施的需求。 近日,在人社部公布的全国67家“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候选单位”中,山东工业技师学院作为山东省唯一一所技工院校榜上有名。 一种教育,一支队伍 爱,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落脚点,培养一支德技双馨的人才队伍则是山东工业技师学院不变的奋斗点。“博学敬业、厚德载物”是山东工业技师学院的校训。 德塑人生,有品有尊。学院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强化德育为先,能力为重,独创“一二三四”教育工作法,即紧紧围绕“立德树人”一个根本任务,抓牢“思想教育”和“常规管理”两个环节,强化班主任、学生干部、思想政治工作者“三支队伍”建设,坚持以德育早课和主题教育课为基本规范、以评优树先为正面引导、以校园文化艺术节等第二课堂为人文平台、以校规校纪为基本约束“四个抓手”,努力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与之同步推进。同时,学院不断创新德育模式,有计划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升国旗爱国教育,成人仪式责任感教育,党史国史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工匠精神”教育及全面素质拓展教育,推动学生整体素质不断提升。 言传身教,培育“匠心”。奋战在学院教学一线的专业教师不仅传道授业解惑,更把“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传递给每一位学生。在学院专业教师队伍中,双师型教师占比75%以上,具有高级职称和高级技师教师比例在50%以上,国家级和省级技术能手30余人,省级和市级首席技师或突出贡献技师13人,国家级和省级技能大赛获奖教师135人。他们为有的放矢的教学带来了源头活水,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 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让学生遇见更好的自己。3年或者5年的学院生活让经历过落榜、看不到前进方向、对未来充满迷茫的学生,一路成长为有梦想、有一技之长的专业人才。 “从这里毕业走出去的学生,都自带‘企业基因’。”山东工业技师学院办公室主任仵强笑言。 据介绍,学院坚持“校企合作,人才共育”方针,以大型企业和知名企业为重点,持续扩大校企合作范围。先后与西门子、ABB、中海油、通用汽车等世界500强企业和大连机床、潍柴动力、北汽福田、歌尔声学等中国500强企业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吸引了北大方正电子公司“教学科研合作基地”及“授权认证培训中心”、海信制冷实训中心、省级工业设计中心、西门子SCE师资研修中心先后落户。同时,学院与中国重汽、海尔集团、西门子(中国)公司、海信集团、徐工集团等省内外200余家知名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培养和用人关系,充分保证了毕业生就业渠道的畅通。 在此基础上,学院推行用人单位准入门槛,近年来校园招聘会人均岗位比例维持在1:7左右,即1名毕业生约有7个岗位待挑选,真正实现了毕业生满意就业,高薪就业。近三年学院毕业生就业率约为98%。 一项技能,一所院校 技能是什么?技能是今天学习的内容,明天就业或者创业的资本;技能是一个人展现才能的基础,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基石。 “山东工业技师学院的学生在我们一线,不仅能快速适应实操工作,还具备一定的抗压能力,是不可多得的优秀员工。”众多企业方这样反馈。 毕业即就业,上岗即上手。近年来,山东工业技师学院为社会培养输送了一大批技术工人和技师,其中不少已成为行业中的中流砥柱。比如李云飞,现为蓝视文化传媒(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刘进法,现任济宁三叶印务有限公司董事长;付博,现为上海华驿汽车技术有限公司技术总监;贾幸琳,现为上海汉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学院围绕专业培养目标,不断加强教学研究,大力推进“四化三结合”教学模式,逐步完善“文化基础教育信息化、专业理论教育一体化、技能训练模块化、生产实习岗位化”的四段式教学体系。不断加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建设校外合作基地,实现校企结合、校校结合、产学研结合的“三结合”人才培养方式转变,加快实用型、创新型和创业型人才培养,使学院招生、培养、就业进一步贴近社会需求。 以就业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山东工业技师学院科学规划专业布局,努力构建与区域经济发展相协调的专业结构。目前,学院已形成包括预备技师、高中级技工的学制教育和高级讲师、技师及中高级技工短期培训的多层次、立体交叉办学机制。现设有机电工程系、现代制造工程系、汽车工程系、印刷工程系、海洋生化系、信息工程系、基础教学部六系一部;开设的专业涵盖先进制造业、印刷包装业、制浆造纸、生物技术、汽车产业、信息产业、现代服务业,共15个专业大类34个专业小类。其中,全省技工院校百强专业2个、省级重点专业3个、市级重点专业8个。 实训基地同步跟进。学院建有机械实训中心、数控实训中心、汽车实训中心、印刷实训中心、海洋生化实训中心、信息及现代服务业实训中心、现代制造技术与创新创业中心、世界技能大赛(工业控制项目)中国集训基地等,教学设施设备随之不断“升级”。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春山可望,未来已来。创始于建国初、奋进在新时代的山东工业技师学院坚持“立足工业、面向社会、突出特色、服务就业”的办学宗旨,坚持“以人为本、从严治校、创新工作、和谐发展”的管理理念,传承“加强基础、注重实践、突出技能、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按照人社部“高端引领、校企合作、多元办学、内涵发展”的要求,以中国制造2025为导向,以新旧动能转换为契机,不断改革创新,与时俱进,以培养技能人才为己任,全力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大国工匠的培养,我们是认真的,从点滴着手,不求高大上,但求真求精求实。”院长邱尔臣如是说。打开校门,重视国际、国内交流与合作,学院先后与加拿大、澳大利亚、韩国、德国等多个国家的有关单位建立了友好交流合作关系;与山东大学、浙江大学、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世赛中国研究中心等多所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学术交流机制;聘请国内外专家20余人担任学院客座教授、特聘教授,定期开展学术交流活动;选派专业教师、管理干部参加国内外进修培训、学术会议和考察访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