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潍坊市委员会提案委员会 |
关于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提案审查情况的报告 |
(2019年1月31日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通过) |
|
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期间,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界别小组和广大市政协委员,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共十九大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六三七五一”总体思路和任务举措,在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上“双向发力”,积极通过提案建言献策。截至1月29日下午4时,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共收到提案474件。按照潍坊市政协提案工作条例的规定,提案委员会对收到的提案进行了认真审查,共立案385件。其中,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提案57件,小组提案8件,委员提案320件。对不符合立案条件的89件提案,作为委员建议或来信处理。现将有关情况综合报告如下: 围绕经济建设方面的提案117件,占立案总数的30.3%。内容涉及:丰富“潍坊模式”内涵,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整合园区资源,推动园区健康发展;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再造农业发展新优势;加快现代农业冷链物流建设,助力潍坊综合试验区发展;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做好农业特色乡镇建设,推进产业兴旺;加强品牌建设,实现农业升级;加大金融对农村科技创新支持力度;加快智慧农业和品牌农业建设,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壮大农业“新六产”;利用“云大物智联”信息技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项目新业态;突出重点精准施策,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大力促进金融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加快潍坊五板资本市场建设;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构建协同创新体系,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推进我市虚拟现实产业发展;助推我市电子竞技新业态快速发展;强化企业主体责任,促进产品品质全面升级等。 围绕政治建设方面的提案47件,占立案总数的12.2%。内容涉及: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完善信用信息平台体系,提升诚信潍坊城市品质;推进整合各县市区政务云建设;破解乡村人才瓶颈制约,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扎实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加大对社会公益组织引导扶持力度;建立“法律防护网”,预防高空坠物等。 围绕文化建设方面的提案29件,占立案总数的7.5%。内容涉及:推进乡村文明建设,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重塑乡村风貌,建设特色美丽村居;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建设市级融媒体中心;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申报国家艺术基金扶持项目,实施鸢都风筝文化产业领军人才培养战略;加强历史文化遗存保护;加大文学艺术创作的扶持力度;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繁荣农村文化市场等。 围绕社会发展和民生方面的提案169件,占立案总数的44%。内容涉及: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强监管,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加强校园安全,保护未成年人权益;推进家长学校建设,提升我市育人环境;树立科学教育观,引导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关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提高青少年防毒意识;宣传和普及心肺复苏技能;加快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科学规范处置医疗机构内部可回收物;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推进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促进我市养老事业新发展;加强对交通秩序管理,缓解交通拥堵;建设城区快速路;推广共享停车场;科学设置公共交通系统,便于群众绿色出行;对市区主干道环岛进行改造;规范提升物业管理水平,构建和谐宜居社区等。 围绕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提案23件,占立案总数的6%。内容涉及:贯彻落实绿色发展要求,全面提升生态环境品质;推动生态振兴,焕发乡村新活力;建立完善我市水环境治理长效机制;加快发展生态农业;大力发展土壤修复装备;加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完善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等。 本次会议立案提案有以下四个特点:一是聚焦党政中心工作。委员们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集中围绕新旧动能转换、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等方面提出提案68件,占立案提案的17.6%。二是关注保障改善民生。委员们围绕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教育、医疗、养老、交通等方面提出提案133件,占立案提案的34.5%。三是委员参政议政热情高。在今年会议召开时间比往年提前的情况下,收到会前提案180多件,会议开幕两天就收到提案292件,而且多数提案质量较高。四是集体提案明显增加。本次会议共收到集体提案65件,比二次会议增长16%。 市委、市政府对政协提案工作高度重视。会议期间,市委书记、市长对部分重点提案分别作出了重要批示,对落实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广大政协委员深受鼓舞。市委、市政府督查室已对多数立案提案及时进行了转办。对已经立案尚未转办的提案,近期将转交市委、市政府有关部门和县市区办理,并在规定时限内答复委员。对提案统计截止时间以后收到的提案,也将作为本次会议提案,予以审查立案,并及时转交有关单位办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