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潍坊周末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国内国际
 
标题导航
那片土地 那片深情
“蛋壳黑陶”:古代制陶艺术的巅峰之作
寻找更多“未来感”
市艺术剧院“送戏下乡”到昌邑市进行公益演出
我市举办老年人趣味运动会
市图书馆获得省级表彰
2019年03月29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寻找更多“未来感”



  ◎盛玉雷

  看似异军突起,实则厚积薄发。科幻电影的未来感,恰恰是来自当下的现实感。
  把人类送到未来的是我们自己,决定未来面貌的关键取决于当下。一颗跳动着的好奇心,可能就是打开未来世界的一把钥匙。
  今年初,国产科幻电影收获票房和口碑的“双丰收”。有人说,这预示着中国科幻作品从杂志、图书走向了影视时代。从冷门题材到热搜话题,“硬核科幻”的崛起,激发了更多人对未来强烈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中国现在最强的感觉是什么?是未来感。”荣获雨果奖的中国科幻作家刘慈欣,用“未来感”这个关键词来解释科幻文学的繁荣。他认为,科幻发展的每一步,并不仅仅是因为科幻本身,更是因为整个时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状态,给科幻文学、科幻电影提供了肥沃土壤。中国科幻电影的壮丽航程,恰恰反映了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历程。
  的确,看似异军突起,实则厚积薄发。科幻电影的未来感,恰恰是来自当下的现实感。以电影《流浪地球》为例,太空漫游、人工智能、外星家园……这些看似天马行空的设定,或多或少都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其源头活水。从1999年神舟一号无人飞船升空,到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首秀;从2007年嫦娥一号成功发射,到2019年嫦娥四号探测器着陆月球背面……中国在太空领域的里程碑式跨越,无疑是电影作品最有力、最深厚的时代背景。
  有作家曾评论道,“未来已来,只是分布得还不太均匀”。从这个角度来理解,越来越多的未来感已经出现在现实生活当中,在世界的各个角落不经意生长。可能是电脑上的一段代码,或许是实验室里的惊喜瞬间,也许是头脑风暴的灵光一闪,但无论如何,开往未来的列车不会停下。要知道的是,把人类送到未来的是我们自己,决定未来面貌的关键取决于当下。这也就意味着,一颗跳动着的好奇心,可能就是打开未来世界的一把钥匙。
  当然,关于未来的想象,科幻作家的答案并不一定准确。因为写科幻的人不是在预测,而是在把各种各样的可能性排列出来,却永远无法穷尽所有可能性。在很大程度上,这些作品的现实意义,不在于告诉我们未来是什么样子,而是希望人们不要停下探索的脚步,始终保持向前眺望的目光。即使风后面是风,天空上面是天空,但也还有更遥远的地方、更瑰丽的未来等待着我们去发现。
  人在通往未来的过程中拥有主观能动性,可以主动地寻找和制造未来感。在通往未来的列车上,每个人不仅仅是乘客。每天都在发生新的变化,每时每刻都能碰撞出思维火花,如此一来,更多的“未来感”就会层出不穷,最终聚变成惠及所有人的美好未来。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
友情链接:潍坊妇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