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服务机制 提升服务效能 |
滨海优化营商环境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
|
|
本报讯 (记者付生 通讯员王卫东 魏彬)“现在注册企业真方便,一分钱不用花,连公章都刻好了。”准备设立公司的市民杨帆在滨海区政务审批中心大厅顺利完成企业注册,拿到了营业执照和企业公章。自1月1日正式推出免费刻章服务以来,滨海区共免费为143家企业刻制公章429枚,节约时间286天,为企业和客商节省费用57200元。免费刻章服务只是滨海区持续改善区域营商环境的一个缩影,滨海区按照“工作落实年”部署要求,担当作为、狠抓落实,积极为企业“松绑”,为群众“解绊”,为市场“腾位”,全力优化营商环境,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滨海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再造审批流程。滨海区深化“一次办好”改革,按照“应纳必纳”的原则,将156项区级审批事项和192项市级部门行政审批权限纳入行政审批局统一行使。对区级行政许可事项,刻制启用“行政审批专用章”,统一在许可文件上加盖审批专用章;对承接的市级行政许可事项,启用了市直有关部门单位“2号公章”。在办理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时,原来需区国土部门先初审材料,再到潍坊市国土资源局签订盖章,用时平均7天,审批事项集中后当天就能完成审批;企业开办时间由原来的14个工作日减至2.5个工作日。通过市区两级行政许可权的整合集中,做到了市区审批层级一体化,全方位推进行政审批提质提速提效。 实施“全并联”审批。滨海区实施“一口受理、同步收件、前置审查、并行办理”的“全并联”审批服务模式,环评、安评、能评、水评、施工图等所有审批事项办理不再区分先后顺序,可同期、同步开展。如今,投资项目从取得不动产权证书到完成施工许可的办理时限由54个工作日压缩至8个工作日,审批提速达到85%。同时,推行全程帮办服务,对全部政务服务事项无偿提供多方位、全流程、精准化、保姆式一对一贴心帮办服务。实行全天候办理,为群众和企业提供全天候急事急办随约服务,启用24小时自助服务区,实现全天候“不打烊”服务。 搭建税银合作平台。滨海区税务局与金融管理局、银行联合推出“税融贷”项目,签订“税融贷”业务战略合作协议,变“出口退税”为“融资资本”,最大限度盘活出口退税税款,缓解出口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为实现办税便利化,滨海区构建“1+7”网格化办税体系,由办税厅为主提供纳税服务的传统模式转变为网格化服务体系,实现涉税服务在集中办公区、街道社区和纳税人、缴费人密集区的全覆盖,打造五分钟涉税服务圈,充分缩短纳税人、缴费人的办税距离,优化税收营商环境,提升纳税服务质效。 追踪问效强服务。针对群众、企业申请办理的事项,滨海区建立动态化、常态化的追踪问效机制,对事项办理完毕的群众、企业,安排专人以电话回访、上门回访等方式多渠道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并建立台账。滨海区软环境办与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运用现场和在线评价、召开座谈会、抽样调查、第三方评估、营商环境评价等多种方式开展满意度调查,进一步建立健全企业群众满意度评价机制,实现对办理事项全覆盖追踪问效。扎实开展干部作风优化提升行动,一线掌握情况,一线解决问题,当好“店小二”,加快形成服务发展的强大合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