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北海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理论
 
标题导航
沉醉在春天
为春天的荠菜驻足
轻轻打开故乡的册页
赏读《崔子玉座右铭》
高庄馒头
雕刻石佛的人
黄昏寻趣
2019年04月05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高庄馒头



  ◎刘希宝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老百姓生活的主题不是挣钱,而是挣饭吃。那年我爹十六岁,已经和大人一样干活挣工分。要入冬了,生产队派人去临县的煤矿往回推炭,计一天工分,管一顿午饭。我爹报了名。
  天刚蒙蒙亮,独轮车队就集合出发了。40多里路,紧走快赶,到煤矿时已经快中午了。装炭的空当,每人分了三个馒头和一碗咸汤。馒头细长高挑,叫高庄馒头,听说最早源于一个叫高庄镇的地方。热乎乎的馒头,对整年吃不到白面甚至有时还要挨饿的人来说,简直就是山珍海味,闻闻味儿,都会流口水。但三个馒头对干体力活的人来说,也就能吃个半饱,大家三口两口就吃光了,都不住地夸赞——“又香又筋道,真好吃哩”。我爹只推说自己还不饿,喝完咸汤,悄悄把馒头包在棉袄里。
  冬天太阳落山早,大家不敢耽搁,装好炭就返程了。独轮车装满炭,足有400多斤,袢绳绷得紧紧的,人们弓着腰,走着八字,目不斜视往前赶路。推独轮车既要有力气,还要有技巧,越是推重物,越得快走,慢了容易失去平衡。我爹说,那天推着独轮车,又累又饿,走到后来,脑子里除了回家,什么都没有了,只听见自己的喘气声,独轮车的吱嘎声,鞋在沙子路上的摩擦声……
  回到家,夜已经深了。我爹从棉袄里摸出那三个高庄馒头,兴冲冲地递给奶奶。“高庄馒头,中午剩下的。又香又筋道,真好吃哩。”三个馒头,爷爷、奶奶、叔叔每人一个。我爹连喝了几碗粥,一头扎到床上睡着了。
  后来,奶奶还是从邻居那里知道,推炭那天中午每人只发了三个馒头,我爹中午只喝了一碗咸汤,推着400多斤炭,走了40多里路。心疼得奶奶一边掉泪,一边数落。爹只说,自己年轻,以后的日子还长呢。
  一晃,我爹已经快八十岁了。馒头,在今天变成了再普通不过的面食,普通得有些不受待见,人们更爱吃风味的花卷、油饼、小点心,煎饼都比它贵好几倍。有一天,偶然买到细长高挑的高庄馒头,听着那段如烟的往事,我默默嚼着馒头,尝出了其中的辛酸和香甜。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
友情链接:潍坊妇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