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风筝会特刊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综合
 
标题导航
坚持“六化”方向创新提升“寿光模式”新内涵
2019年04月19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坚持“六化”方向创新提升“寿光模式”新内涵
  ▲创新提升“寿光模式”研讨会
  ▲高标准育苗室
  ▲五彩椒承载着菜农的彩色梦
  ▲寿光市蔬菜高科技示范园植物工厂
  ▲寿光蔬菜产业集团工厂化种植
  ▲检测中心技术人员正在进行蔬菜检测
  ▲寿光市稻田镇崔岭西村农民崔江元正在操作水肥一体化设备
  ▲寿光市文家街道桑家村现代农业园区生产的品牌蔬菜实现了可追溯管理
  ▲蔬菜文化艺术节
  ▲国家现代蔬菜种业创新创业基地落户寿光



  “寿光模式”是伴随着改革开放40年进程一路探索、实践形成的,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978年到1989年,以建设蔬菜批发市场为突破,蔬菜产业逐步成为寿光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第二阶段是从1989年到2000年,以冬暖式蔬菜大棚推广为标志,一举奠定了寿光“中国蔬菜之乡”的地位;第三阶段是从2000年到2012年,以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举办为契机,寿光蔬菜迈向国际化;第四阶段是从2012年至今,以现代化大农业发展为引领,向全国输出寿光标准和集成解决方案。
  在这个过程中,重点实现了“五个转变”:一是由传统蔬菜种植向科技引领转变。新建大棚中智能温控、智能雾化器、水肥一体化等物联网设施应用率达到80%,农民劳动生产率提升200%以上,自主知识产权蔬菜新品种达到64个,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0%。二是由增产导向向提质导向转变。累计认证“三品”农产品586个,推广了微生物肥料等七种土壤改良模式,实现了农药用量、化肥用量和农业用水总量三个“零增长”,蔬菜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9.5%以上。三是由分散生产向适度规模经营转变。探索了“反租倒包”“飞地园区”等土地流转新模式,创新推行村“两委”领办合作社,各类合作社达到2900多家,辐射带动10万多农户,构建起了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四是由“一产独秀”向“三产融合”转变。加快农业向生态旅游、装备制造等产业延伸,4A级生态景区发展到5家,有5000多种蔬菜、种苗、农资实现网上销售,列入“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创建名单。五是由技术输出向标准模式输出转变。常年有8000多名技术人员在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建设大型蔬菜基地或指导蔬菜生产,2015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寿光企业在遵义建设的农业园区时,对寿光的企业负责人说,“我到这里来,主要就是看中你们对农民的带动作用。大棚不错,希望继续努力”。 
  潍坊是全国农业产业化的发源地,寿光作为设施蔬菜的发源地、推动农业产业化的领头羊,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格局中责无旁贷,必须体现新担当、展现新作为。尤其是去年习近平总书记一年内两次提到“诸城模式”“潍坊模式”“寿光模式”,给寿光全市莫大的鼓励和鞭策。2019年,寿光围绕如何创新提升“寿光模式”开展了全市大讨论,重新审视、深度谋划,坚持世界眼光、全国定位,以生产标准化、农业园区化、蔬菜品牌化、农民职业化、乡村宜居化、公共服务均等化为抓手,全方位推动理念创新、技术革新、模式更新,以产业振兴带动乡村全面振兴,以农业的突破推动“三农”工作的全面突破。
  在“生产标准化”上深化拓展、创新提升。2018年,山东省政府和农业农村部共建的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在寿光挂牌运行,为整体提升寿光蔬菜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目前,成立了国家级专家委员会,已编制完成了37种蔬菜的54项生产技术规范。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谁制定标准、谁就拥有话语权”的要求,成立国家蔬菜质量标准产业联盟,设立全国蔬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设施蔬菜分技术委员会等国字号平台,集成一批蔬菜全产业链寿光标准,逐步上升为行业标准、国家标准,试点推行标准化生产,力争用3-5年时间,把寿光设施蔬菜全部标准化,进而带动全国“菜篮子”的生产标准化。
  在“农业园区化”上深化拓展、创新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规模化种植是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方向,寿光将坚持大区域布局产业带、聚集区,在新规划建设的18个重点园区,全面推广大型水肥一体机、智能温控、自动补光等新技术和区块链全程追溯系统,使每个大棚、每个园区都成为一个“绿色车间”“绿色工厂”。规范提升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积极推广“合作总社+标准社+农户”“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等新模式,构建以规模经营为依托、利益联结为纽带的联合体,年内农民入社率超过65%,实现“小农户抱团闯市场”。
  在“蔬菜品牌化”上深化拓展、创新提升。“寿光蔬菜”区域品牌得到了全社会的认可。下步,寿光将以农发集团为引领,聘请农业品牌建设专业机构对“寿光蔬菜”品牌进行顶层设计,设立品牌蔬菜体验营销中心,探索高端直供、订单生产、专柜直销等销售模式,让寿光菜成为“健康菜、绿色菜”的代名词。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必须下决心把民族种业搞上去”的要求,以打造“全国蔬菜种业硅谷”为目标,制定专项扶持政策,全力推进与科研院所的联合,统筹整合种业研发力量,加快构建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体系,逐年提高自主研发种子在全国市场占有率。
  在“农民职业化”上深化拓展、创新提升。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发展现代农业,解决“谁来种地”问题的根本途径。近年来,寿光开展了30万农民科技大轮训工程,通过对纪台、化龙、稻田、孙家集四个农业镇的调查,近5年返乡创业、回村种棚人员平均增加20%。下一步,寿光将依托山东(寿光)农村干部学院、蔬菜视频云校等平台,开好“寿光模式”讲习所、用好“田间课堂”,培养一批有技术、有见识、会经营的新型“绿领”农民;积极搞好对外技术输出,帮助外地培育职业农民,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寿光力量。大力实施市民下乡、能人回乡行动,特别是借助“双招双引”,打好乡情牌、亲情牌,吸引各类人才返乡创业,形成人才回乡、资金回流的创业氛围。
  在“乡村宜居化”上深化拓展、创新提升。生态宜居蕴含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是“两山”理论在乡村建设中的具体体现。从2019年开始,寿光全面启动了美丽乡村暨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提升三年行动,设立专项奖补资金,每年选取300个左右的村进行集中整治,2019年,市财政列支预算1.35亿元,平均每个村奖补45万元,确保3年内全市975个村全部达到美丽乡村示范村标准。坚持把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全面实施农村厕所、道路、供暖、供气、污水处理等“十改”工程,积极探索专业化、社会化管理机制,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着力补齐农村发展短板。
  在“公共服务均等化”上深化拓展、创新提升。为解决农村公共服务领域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寿光将注重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同步提升,推动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全覆盖,全力构建从幼儿园到全日制大学的全学段教育体系,推广“日间照料中心+镇街养老服务中心+养老院”多元化养老模式,探索建立紧急临时救助机制,切实兜牢民生底线,让群众享受到城乡同质的公共服务。坚持“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作用,深入实施思想筑魂、环境改善、移风易俗、家风建设、文化惠民五大工程,实现农业生态美、农村环境美、农民精神美。 
  记者付生 通讯员黄海艇 张永升 付瑶 赵德彦 宋胜刚
  (本版图片由寿光市委宣传部提供)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
友情链接:潍坊妇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