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风筝会特刊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综合
 
标题导航
寒亭:全力打造乡村振兴“潍坊模式”升级样板区
2019年04月19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农业全面升级 农村全面进步 农民全面发展
寒亭:全力打造乡村振兴“潍坊模式”升级样板区
  ▲友谊村村民领取考核分红
  ▲寒亭西瓜
  ▲爱国主义教育
  ▲杨家埠木版年画
  ▲潍县萝卜
  ▲中国食品谷总部基地
  ▲全国文明村前阙庄村
  ▲柳毅山风光
  ▲叶家庄子新貌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着重推进智慧农业、数字农业、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联合体,实现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要点提纲挈领,为寒亭区全面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发展方向。
  高水平编制完成全区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成功创建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区,潍坊国家农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获批建设,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顺利通过农业农村部认定,省级田园综合体试点项目——东篱田园综合体初具规模……今年以来,寒亭区积极对标乡村振兴“五大振兴”要求,精心编制规划,突出比较优势,以高点站位、高质量突破实现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全面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传统农业的嬗变
  从无区位优势、无资源条件、无集体积累的“三无村”,到建成可辐射周边10余个村,容纳5000多人居住的“全国文明村”,双杨街道前阙庄村历练15年终于破茧成蝶。
  “一家一户经营成不了大气候,抱团发展,优势互补,才能有集约规模经营效益。我们村要当好‘领头雁’!”前阙庄村村支书于英智一语中的,道破乡村振兴的要义。
  2008年创新土地经营模式,采取“土地入股”的方式成立村土地经营股份公司,完成全村1600亩土地的整体流转;2009年成立“东篱乡村生态果蔬专业合作社”,培育出“东篱乡村”等3个农产品特色品牌,形成“土地换保障、二三产业再增收”的双重收入格局;2018年,全村人均年收入2.5万元以上,村集体收入超过1000万元。
  不满足于现状,前阙庄村立足实际,目前正全力打造东篱田园综合体。作为潍坊市2018年唯一一家获山东省田园综合体试点的项目,综合体以番茄种植、精深加工、仓储物流“新六产”为产业基础,打造现代农业、生活服务、休闲旅游、康养教育等六大示范区,总投入11亿多元。建成后,年可实现产值1000万元,辐射带动周边5个村近1500户村民稳步增收。
  2019年赓续接力,寒亭区将充分发挥农业综试区建设“主阵地”作用,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推动11条先试先行政策落地,全力抓好核心区“五个中心”、国际院士谷、国际食品展示交易中心暨电商产业园、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技术集成示范区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打造全国农业开放发展引领区、农业科技创新先行区和现代农业高端要素聚集区。深度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重点打造叶家庄子、东篱等一批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田园综合体,大力培育潍县萝卜、寒亭西瓜等绿色优质区域公用品牌,新增农业“三品一标”5个以上,引领现代农业加快发展。
新型职业农民的成长
  2018年,寒亭区获批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郭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由守昌瞄准这块金字招牌,在园区技术集成示范区承包1000余亩土地,建设多功能卷帘温室大棚,实现错季生产,一年四季都有瓜可售。
  “今年3月26日,产业园内14个西瓜大棚开棚上市,头茬30元一斤,一天产出2万斤依然供不应求。”进入销售旺季,由守昌每天“坚守”大棚,看长势、查问题,订单电话亦响个不停。
  带着“追着太阳种瓜”的理念,由守昌在科技创新的路上砥砺前行。郭牌农业目前在内蒙古、新疆、山东、辽宁、海南共部署种植基地5600亩,实现从南到北错季生产,年产值过亿元;与英国诺丁汉大学、日本泷井株式会社等合作研发西瓜品种,做到严选优选;在种植管理上拥有12项国家专利,严把品控关;引入智慧大棚项目,转型升级发展智慧农业。“当前正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智慧农业转型的变革时期,郭牌农业也要走在智慧农业的前列,通过数字化技术让智慧农业走进大棚,实现高质量、标准化生产。”由守昌说。
  截至目前,寒亭区已建立潍县萝卜、固堤西瓜两大农业主导产业,2018年发展到6万亩,总产值达49亿元。产业园内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农村电商等第三产业发展势头迅猛,投资7000万元新建采摘观光基地、虞河农业观光带2000亩,发展乡村旅游示范点17家、农村电商200余家,直接受益群众5万余人。
  2019年脚踏实地,寒亭区将继续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作、产业带动的培训机制。重点围绕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的负责人及骨干,做好生产经营管理、生产技能等方面的系统培训,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50家以上,新型职业农民200人以上。完善农业科技培训机制,整合培训资源,优化培训内容,努力培养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以创业带动就业,推动寒亭现代农业向更高层次发展。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蓬勃发展
  4月3日上午,在固堤街道东常寨村,来自当地北王小学的全体师生开启了一段红色文化寻访之旅。“山东兵团司令员许世友、政委谭震林等出敌不意、挥师东进、直取昌潍,自此,潍县战役拉开序幕……”在潍县战役指挥部旧址,学生们聆听着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接受革命精神的洗礼。
  “东常寨村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以来,以潍县战役指挥部为依托,突出红色文化引领,努力打造红色文化的乡村宣传主阵地。”东常寨村村支书孙明源介绍。
  以文化人润物无声。2019年,寒亭区全面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实现文明实践活动村庄(社区)全覆盖,创出特色品牌,形成常态机制,打造成为提升城乡社会文明程度的综合载体平台。
  深入挖掘农村中蕴含的红色资源,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打响红色文化教育品牌。用好用活潍县战役指挥部、蔡家栏子起义纪念碑、潍坊红色文化纪念馆等场所,精心培育现场教学点,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重温光荣历史,传承红色文化,培养爱国爱党情感。
  完善农家书屋、新时代文明实践文化广场等一批有特点、有吸引力的实践活动场所,积极构建“艺家驿站”15分钟城乡公共文艺服务圈。创新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百姓宣讲、知识讲座等文化活动,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让群众真正能看得见、听得懂、学得到。
  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大力扶持民间文艺社团和业余文化队伍,增强农村基层文化“造血”能力。持续推进“百千万”公共文化人才培养工程,加大对农村文体团队的投入,组织文化能人、民间艺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对农村文体团队、文化骨干进行辅导培训。扶持壮大文化志愿者和群众文化活动队伍,繁荣发展乡村文化,不断满足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人居环境的持续改善
  阳春三月,鸟语花香,高里街道邵吕店村的空气中都弥漫着花草的芬芳。“受益于禹王湿地修复工程,我们村现在巷道整洁卫生、柳树纳新吐绿,村里的环境是真的好了。”邵吕店村村支书肖高芝看着村边的湿地水塘,娓娓道来。
  民之所向,力之所及。2018年初,寒亭区启动湿地修复工程,短短一年便颇见成效。今年的寒亭区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明确提出,“投入3亿元,实施禹王湿地生态恢复与保护工程;投入3623万元,开展成片植树造林;投入10.5亿元,利用三年时间完成虞河、浞河、张面河、大圩河等河道整治”。诸条实打实举措彰显着寒亭区对于生态环境的重视,更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
  2019年共建共享,寒亭区将着力加强水系治理,梯次提升河流生态服务功能,围绕白浪河、潍河、虞河、溎河、峡山灌渠,打造全区“一横四纵”水系景观廊道,完成白浪河河堤修缮等11处防洪排涝工程建设,疏浚农村田间沟渠,切实提升防汛抗灾能力;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加快农村污水处理和垃圾分类试点工作,提高城乡环卫一体化水平;因地制宜加快推进“厕所革命”,完成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1.99万户。开展农村公路“三年集中攻坚”专项行动,改造提升“四好农村路”72.6公里。实施农村电网升级改造,新建线路143千米;以景区标准规划建设一批示范村庄,“美丽乡村”达到65%以上。
村事民议 乡村善治
  “要实现乡村振兴,靠蛮干肯定不行。”谈起村里这些年的变化,张氏街道友谊村村支书孙玉辉目光笃定,村里的事还是得村民说了算。孙玉辉在2011年刚上任时,村集体负债累累,管理混乱,村民组团上访早已见怪不怪。面对发展僵局,孙玉辉大刀阔斧搞改革,科学管理谋发展,终于成为友谊村合格的“当家人”。
  党群干群交流会现场答疑,“千分制管理”激发活力,重大村务由村民表决……张氏街道友谊村敢为人先,不破不立,真正尝到了由“为民做主”到“由民做主”带来的“甜头”。
  在友谊村第一份“五年发展规划”上,一枚枚鲜红的指印,见证了村子的发展,也成为村民当家作主的一个缩影。开发建设老年公寓,全村同意率90.6%;开发友谊村居民新区,全村同意率90%;村资产股份制改制按股分红,全村同意率89%……短短7年,村集体资产达到2亿元,村集体年收入1000万元。
  从曾经的问题村、上访村、贫困村,到如今的文明村、和谐村、幸福村,友谊村的“小村巨变”,为乡村振兴写下了生动注脚:以自治激发活力,以法治定分止争,以德治春风化雨,让乡村治理逐步走向善治境界。
  2019年不忘初心,寒亭区将加强农村党组织带头人建设,深入实施“领头雁”培育工程。把提升村“两委”班子素质能力作为乡村振兴的头号任务。依托农村党建创新发展论坛,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加大基层党组织书记教育培训力度,年内评选十佳优秀党组织书记、30个过硬支部,形成雁阵效应。充分发挥村“两委”班子在乡村治理中的中流砥柱作用,进一步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加快推动“阳光议事日”“四议两公开”等民主决策制度落实,真正构建自治、德治、法治相融合的乡村治理新格局。
  大地回暖农事早,一犁新雨润春耕。寒亭区将立足乡村振兴新动能培育需求,全面对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农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创建等重大政策平台,加快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为打造乡村振兴“潍坊模式”升级版贡献寒亭力量。
图文统筹:
  寒亭区委宣传部
  潍坊经济开发区党工委组织部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
友情链接:潍坊妇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