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标题导航 |
 |
|
|
|
|
|
|
□本报记者 尹莉莉 时间是常量,也是奋进者的变量。 谭旭光是一个梦想者,也是一位改革者,更是一位奋斗者。他执掌潍柴20余年,脚踏实地、仰望星空,用“不争第一 就是在混”的进取精神,用“一天当两天半用”的奋斗精神,把全部心思和精力用到“干”上,无论是在跌宕起伏的市场中,还是在发展的困境和逆势中,都勇敢走过险滩,成功爬坡登顶,一步一步走上世界舞台,汇成了变革潍柴、发展潍柴、壮大潍柴的磅礴力量,一步一步奔向“迈向高端、跨越百年”的“潍柴梦”。 成就潍柴,逐梦世界。这位从潍柴成长起来的国际化企业家,始终以开放的前瞻眼光定制发展战略,纵横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全面发力,多点突破,带领潍柴在世界舞台上实现从追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完美逆袭,让一家潍坊本土企业成长为引领全球行业趋势的国际化大集团,与国际一流企业站在同一平台上,一步步成为“一带一路”沿线明星品牌。
“我无法改变事业比生命更重要的初衷”
“我这些年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发动机的事业上。我们现在从发动机做到了动力总成,又从动力总成做到了整车,又从中国做到了世界,去执着干这一件事,不断成功,我觉得这就是最大的幸福。”作为一个国际化企业集团的老总,谭旭光这样说自己的幸福观。谭旭光在追梦、圆梦、再追梦的路上收获着这样的幸福。 激情奋斗是潍柴一往无前、勇攀高峰的制胜法宝,也是16岁就走进潍柴的谭旭光铸就的品格体现。 回望谭旭光四十多年的执着追梦之路,从1977年16岁进厂,到如今带领潍柴走向全世界,他个人的成长与梦想、企业的兴衰与沉浮,都与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来的大势融为一体,密不可分,潍柴的发展也是新中国发展的一个缩影。他克难奋进,一路走来,铸就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政治本色,心怀梦想、勇攀高峰的责任担当,实业报国、服务社会的家国情怀,锐意创新、一往无前的改革精神,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的坚韧品质。 执着追梦,是企业家敢于挑战的最大动力。谭旭光为潍柴谋篇布局,不断地造梦、追梦、圆梦,不断提出新的挑战。多年来,他给潍坊人留下了一个个传奇一样的故事,断了四根肋骨去跑市场、送到手术室后发现心脏冠状动脉已经堵了99%、20年没有一个春节在家过……有人说,中国应该多一些具有远见卓识、宽广胸怀和坚强毅力的谭旭光式企业家。 追梦是诗意的,而市场是无情的。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期,潍柴滑入低谷时期,谭旭光专注主业,专注质量,召开千人质量大会,开始了质量意识的觉醒,干就负责,做就到位,打赢了质量翻身仗, 在快速成长期,他打造资本市场的潍柴模式,构建重卡黄金产业链,带领潍柴实现了成长中蜕变。 改革突围后的潍柴实现了高速发展,成为领军企业,谭旭光进行了冷思考,提出了冲向千亿目标,向国际化起步。 …… 每一个发展节点,谭旭光都精准地踏在了节拍上。翻开他的《质量成就梦想》的新著,透过一个个通过全链条管理模式将质量优势转化为效益的实践案例,我们看到了他思想的火花,凝聚成了WOS潍柴质量管理模式,这些复杂、高速变化环境下的企业质量管理经验,成为潍柴快速成长的“学习方法论”,回答了大型制造业企业快速成长中遭遇的问题。 透过这本书,我们还看到了谭旭光的思路抉择的心路历程,对改革的担当魄力,对危机的敏锐预判,对机遇的准确把握,对团队和文化建设的劳苦用心,而这正体现着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政治本色,心怀梦想、勇攀高峰的责任担当,锐意创新、一往无前的改革精神。 谭旭光一天要工作多少个小时自己也不清楚,只记得一年最多的时候飞行过40万公里,一年和家人吃饭不到十次,一年到头只能在八月十五和年三十回家看看父母。这些恰恰是折射出了他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的坚韧品质。 他全世界各地飞,到底在找什么?他找的是下一代吃饭产品,找的是引领行业大变革的新动能。像被誉为“欧洲三部曲”“北美二重奏”的五次海外并购,谭旭光看得准,出手快,无一失手,让潍柴掌握了全球高端叉车、智能物流、高端液压、燃气动力等最优质的产业和技术资源。 “谭总在潍坊时间不多,但每次回来,他都要到一线去慰问员工,一号工厂、二号工厂、三号工厂,把每个厂都转一圈,可能要到晚上10点多,才回去休息。我们潍柴的效率文化‘一天当两天半用’,就是谭总的真实写照,现在已经是我们全体潍柴人的共识。”今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潍柴首席技师王树军这样说。 他每年只能去看父母两次,难道他不是孝子?可能最理解他的人是曾在潍柴工作过的父母。在1998年改革时,家人为他担心,“潍柴人一个人一口唾沫就把你淹死了”。看到谭旭光改革动真格时,又有人找谭旭光的父亲为其说情,他父亲一句“谭旭光连我都不要了”挡了回去,因为谭旭光改革改到了家人头上。 现在再回味这句话,既有为儿子挡风遮雨的情愫,更有着为儿子改革的理解和支持。 “永葆激情,我无法改革事业比生命更重要的初衷”“‘不争第一 就是在混’,是我一生的追求”“用激情点燃自己,用热情感染团队,打造钢铁团队、虎狼之师”……这种忘我的工作状态和奋斗精神是谭旭光的常态。他身边的工作人员都说,我们这些年轻人都跟不上谭董事长的思路和步伐。 衡量一个优秀企业家的标准,关键是要看企业创造了多少价值,解决了多少就业。对于谭旭光而言,他带领潍柴积极回馈潍坊社会经济发展,在诚信经营、严控质量、安全管理、节能减排、公益事业等社会责任履职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努力,充分彰显了他作为国有企业家的实业报国、服务社会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担当。 1998年以来,潍柴向潍坊市累计纳税超过280亿元,连续十几年位列潍坊市纳税企业前列。 作为潍坊市装备制造业龙头企业,潍柴不仅带动了潍坊上百家零部件企业配套,而且吸引带动了几十家国内外知名配套企业落户,培育和发挥产业集群优势,打造了一批扎根于潍坊的小巨人企业,助力潍坊打造国际动力城。 潍柴坚持全球招聘、校园招聘与本土招聘相结合,为地方解决就业数万人;将全球最顶尖的高端人才引进潍坊,为打造高端人才聚集高地提供重要支撑。 从2002年提出要将发动机做中国的“英特尔芯”开始,潍柴人在谭旭光带领下,在不断的“造梦——追梦——圆梦”中实现了一次次的跨越,也造就了潍坊装备制造业的资源新格局。 今天,潍坊聚焦打造国际动力城,做大做强装备制造业,这是山东省交给潍坊的任务,也是潍坊的最大优势所在。潍柴的掌舵者谭旭光坚定不移地扛起国际动力城的大旗,以振兴潍坊和民族工业为使命,抢抓发展机遇,坚定发展信心,转变发展方式,争当新旧动能转换转型发展的“排头兵”,努力探索构建新能源动力产业链,不仅为中国汽车工业寻找“新动力”,而且也以潍柴以主线,为潍坊国际动力城建立起构架合理的动力城体系。 潍柴加快将全球优秀智力成果引入潍坊并实现落地,加快引进一批全球战略供应商在潍坊实现产业化落地……谭旭光发出了诤诤誓言,真正把潍坊国际动力城这个名片叫响,把中国制造潍柴品牌叫响,共同实现打造受人尊敬的国际化强企的梦想。 这个梦想,已伴着潍柴制造漂洋过海变为现实。
“国有企业只有在与全球巨头的博弈中才能成就世界级企业。”
意大利工商业领域的最高奖“莱昂纳多国际奖”被誉为“意大利企业的奥斯卡”,今年谭旭光是本届唯一荣获“莱昂纳多国际奖”的外国企业家。 莱昂纳多奖,为何会颁发给一位中国的企业家?以胸怀全球的气魄、开放引领的精神,谭旭光在欧洲亚平宁半岛上书写了这样一段佳话,他带领潍柴战略重组意大利法拉帝集团,“救活”这家全球名企,稳居全球行业第一,走上良性发展快车道。 潍柴与法拉帝集团的异国“缘分”始于2012年,一个是成立于上个世纪40年代的民族工业品牌,一个是成立于1968年的全球最大的豪华游艇制造商,为两家作“嫁衣”的恰恰是谭旭光。 谭旭光再次彰显了潍坊制造的国际实力,体现了中国企业家走向全球的巨大影响力。潍柴集团也因此实现了从投资驱动向消费驱动的转型,柴油机从陆上动力向海上动力的转型,产品从中端向高端的转型,企业从中国品牌向国际品牌的转型。 “不同于意大利企业家,谭董事长在当时作出一个被认为非常大胆的决策:在危机期间继续加大对研发的投入。也正是谭总这一明智的决定,后续推出的新船型帮助企业重新回到盈利轨道。”意大利法拉帝集团CEO格拉斯这样看待谭旭光富有东方智慧的大胆行为。 在格拉斯眼里大胆的谭旭光真是他人眼中的是“谭大胆”吗?“其实我胆最小了。大家回过头来看,我这二十年做的事情没有一件失败,这样的现象背后一定是‘胆最小’的。”谭旭光这样给自己定性。我们看到,他身上有着敢于冒险的企业家基因,他有着创造条件干成事,不给企业和自己留遗憾的机遇意识,还有不乱来、不膨胀、不瞎折腾的周密策划,时刻保持清醒头脑的科学决策。 谭旭光是位敬畏市场的理性企业家,并购法拉帝不是心血来潮。追梦海外,是谭旭光的一个情结。 时光倒回到1987年,谭旭光主动要求调到潍柴刚组建的外贸科做业务员。1991年,他带领维修服务小组常驻印尼,成立潍柴首个海外服务站。每天他顶着烈日拿着地图,走遍印尼大大小小的岛屿,与当地代理商洽谈,为客户提供服务。“我去过最荒凉的小岛,钻过最深的船舱,什么苦活脏活都干过。”在他的努力下,第一年当地业务量就增长了10倍。 在外贸公司期间,懂技术、会维修的谭旭光从员工、东南亚首席代表、副处长,直到企业成立进出口公司担任总经理。1998年离开外贸公司时,他硬是用一台台柴油机换回了一年高达6000万美元的外贸总额,成为全国机械行业出口第一名,受到了当时外经贸部吴仪部长的颁奖。 海外的历练,让谭旭光最先品尝到市场经济的酸甜苦辣,也让他切身体会到国家的对外开放程度决定着企业的发展广度和深度。 机遇从来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制造业都在萎缩过冬,一大批知名企业深陷财务困境,企业经营步履维艰,急于寻求合作伙伴以注入资金,走出泥淖。在谭旭光心里酝酿着一场跨国并购的破冰之旅,提出并购法国博杜安动力公司,此时,这家具有百年历史的船用发动机设计和制造企业在这场危机中负债累累。 起初,谭旭光提出并购博杜安的想法时,在潍柴引来一片反对之声。为了说服潍柴管理团队,谭旭光给大家算了一笔经济账。在谭旭光看来,节省研发成本只是其一,更重要的是,并购博杜安,潍柴就拥有了第一个海外工厂,可以用“最低的学费”进行一场国际化扩张的试验。 最终,潍柴第一次海外并购以299万欧元顺利完成,补了潍柴的短板,推动潍柴从陆地动力向海上动力的转型。 “国有企业只有在与全球巨头的博弈中才能成就世界级企业。” 试水博杜安之后,谭旭光率领潍柴正式挺进全球高端市场,相继战略重组了意大利法拉帝,德国凯傲、林德液压,美国德马泰克、PSI等欧美大型集团公司,投资整合全球最优质的资源,补足产业短板, 补齐企业、行业甚至国家的短板,在潍柴大家庭中全部实现高效协同发展。用谭旭光自己的话说就是,“资本运作只是手段,做强主业才是目的”。 潍柴并购是为了补短板、调结构,资本走出去,技术引进来,加快中国落地,实现高质量发展。而且每一次扩张都会给技术、产品带来一次延伸,每一次并购都会让彼此的产业优势得到相互的补充、提升。 在一次次大手笔、大魄力、大智慧的并购谈判背后,是艰辛,是挑战,都倾注着谭旭光的心血。他有这样的一套管理思路,在企业每一次决策中,都严格按照流程决策,而且一些重大并购,就像收购意大利法拉帝集团,当时潍柴聘的中介机构都是两套,从这两套中来分析比较最优方案。 谭旭光从不满足于只做中国的潍柴,他的梦想是“成为受人尊敬的国际化强企”,这里面体现了一个企业家的理想、信仰和情怀。他相信与最强的竞争对手同台竞技,倒逼自身在产品、技术、管理、人才等各个领域实现华丽蜕变,实现更快更高质量的发展。 在潍柴改革创新发展20周年大会上,谭旭光给他的合作伙伴颁奖,其中送给世界500强企业——德国博世集团两匹奔跑的骏马。“马的寓意是争锋,我想告诉博世公司,要加快跑,否则,会被潍柴撵上”。 谭旭光运筹帷幄,拓展着他的国际朋友圈。他带领潍柴深耕“一带一路”,通过“出口贸易突破、国际并购提速、当地制造落地”三大方略,印度、埃塞俄比亚、缅甸、白俄罗斯等海外项目先后落地,以真正的实力在“一带一路”沿线遍插民族工业品牌的旗帜,将潍柴品牌镶嵌在“一带一路”,熠熠生辉的明珠在古丝绸之路彰显着潍柴品牌中国制造的风采。 “这个荣誉不是我一个人的,是山东的,是山东潍柴的。潍柴已经得到国际企业界的认可,潍柴品牌将会被越来越多的欧洲国家接受。”走上领奖台的谭旭光一次次证明,已经成长为国际化企业集团的潍柴,不仅是潍坊的潍柴,更是中国的潍柴,世界的潍柴。 迈入新时代,以谭旭光为代表的中国企业家早已超越“江河汇聚成川”的初始阶段,将以“百川东流归海”的激情,推动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增长的轨道,完成登顶前的辉煌一跃。 “谭旭光是一只风筝,无论飞得多高多远,根永远在潍坊。”这个根在潍坊的追梦人,正带领潍柴人心无旁骛,勇攀高峰,用激情奋斗一点一滴、一举一动锻造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不断的“造梦——追梦——圆梦”中实现了一次次的跨越,给风筝之都一次次的惊喜、一次次的震撼,在全球叫响中国制造潍柴品牌,实现打造受人尊敬的国际化强企的梦想。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