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沂蒙山革命老区——临朐县档案馆保存着一份抗日战争时期、1939年11月3日出版的《大众日报》,该报在第一版头条发表了题为《庆祝临朐大胜利》的社论。这篇900余字的社论,记述了1939年10月25日,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一支队指战员面对日伪军的突然袭击,灵活运用优秀的游击战术,经过激烈的战斗,全部歼灭进犯敌寇200余人的历史史实;并盛赞五井之战是“一个伟大的胜利”,是“山东抗战两年来的最模范的胜利战斗”。 五井镇是临朐县的西南重镇,距离县城15公里,是临朐通往南麻、莱芜的必经之地,战略位置十分重要。该镇四周建有6米高的青石围墙,东西南北各有一座大门;镇东南500米处有一座莲花山,是距五井镇最近的高地。 抗日战争初期,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一支队为保卫沂山、鲁山抗日根据地,于1939年8月,奉命进入淄河流域并东进临朐。司令员马保三、政委周赤萍率司令部和机炮连、特务连驻在茹家庄村,副司令员钱钧率一营营部和一、二连驻在司令部东约4公里的五井镇,三连驻五井镇东南10公里的平安峪村,骑兵连驻镇东头的山坡上,临朐县独立营驻在下五井村,莲花山上安放了一个班哨和一个游动哨。 八路军的到来,引起了驻临朐县城日军的极大恐慌,视为心腹大患,于是纠集日军和伪军200余人,于10月25日凌晨2时许对五井镇进行突然袭击。清脆的枪声打破了深夜的寂静,敌人从东门和北门同时向五井镇发起进攻。枪声就是命令,钱钧副司令员立即赶到枪声最激烈的东门。钱钧从“清脆”和“闷钝”的枪声中判断,进攻东门的是日军,进攻北门的是伪军。这时,设在莲花山上的班哨撤了下来,向钱钧副司令报告说莲花山已被敌人占领,而且全是日军。钱钧副司令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他一边命令骑兵连火速派人到茹家庄向司令部报告,一边和李福泽营长及连长们研究作战方案,决定一连牵制日军,二连和县独立营阻击伪军;待击溃伪军后,再集中全部兵力包围日军,争取打一个漂亮的歼灭战,让敌人有来无回。于是,兵分两路,钱钧副司令指挥一连守五井镇东门,阻击日军进攻;李福泽营长指挥二连守护北门,阻击伪军。李营长迅速赶到北门,立即组织二连战士进入战斗岗位,并派副连长鲍汉源率一个排出北门向伪军侧后迂回,与县独立营汇合,以形成前后夹击之势。伪军在警备副司令王德平和伪大队长的逼迫下,向北门进攻。八路军战士们一阵排枪、手榴弹,打得伪军鬼哭狼嗥、晕头转向。正在双方僵持时,敌后东北方突然枪声大作,原来是我迂回部队在临朐县独立营的配合下向敌人猛烈开火。在八路军两面夹击下,伪军伤亡惨重,伪大队长被击毙,伪警备副司令王德平负重伤,于是慌忙撇下进攻东门的日军和120多具尸体,狼狈逃窜。 在北门激战的同时,几十名日本鬼子在迫击炮、掷弹筒和机枪的掩护下哇哇叫着向我东门发起猛烈攻击。我一连官兵在钱钧副司令的亲自指挥下,沉着应战,等敌人快要接近围墙时,机枪、步枪、手榴弹一齐向日寇开火,鬼子丢下几具尸体败下阵来。日寇不甘心失败,丧心病狂地逼迫老百姓把高粱秸、玉米秸堆积在东门口并点燃,我一连战士等待老百姓退去,一排手榴弹扔去把大火炸熄,日寇企图用大火烧毁东大门的阴谋也破灭了。 太阳渐渐升起了,日寇久攻不下,只得向莲花山退去。这时,支队机炮连和一营三连也奉命赶来增援。钱钧副司令调整了作战部署,集中兵力围歼龟缩到莲花山上的日寇。 战斗打响了,在机炮连炮火的支援下,营长李福泽带领一连向莲花山发起冲锋,二连、三连从南北两面向莲花山东侧高地发起攻击,使敌人腹背受敌。穷凶极恶的日军凭借着居高临下的有利地形和优良的武器,负隅顽抗。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激战,五井镇的制高点—莲花山,重新回到了我军手中。从山上败退下来的鬼子仓皇逃至莲花山东北300多米处的一片树木茂密的坟地里。 太阳快要落山了,这时我军已对这片坟地形成合围。一连、二连在西南两面占领了有利地形;三连也占领了坟地东边的山坡;县独立营则在公路北边的大沟南沿进入阵地。钱钧副司令下达了总攻的命令,参战部队以排山倒海之势一齐向敌人压去,机枪声、步枪声、手榴弹爆炸声响成一片。经过不到20分钟的激战,退缩在坟地的日寇全部被歼灭。 至此,历时17个小时的五井战斗胜利结束。这次战斗将进犯敌寇200余人全部歼灭,缴获大炮2门、机枪4挺,步枪100余支,及其它军用品一宗。日军中队长木莫、小队长岩井和石日在此次战斗中毙命。五井歼灭战,不但对向鲁南根据地进行第二次“扫荡”的日军起到了牵制和打击的作用,更重要的是极大地鼓舞了广大军民的抗日斗志,坚定了抗战必胜的信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