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妙手仁医军魂铸就 |
——记高新区自主择业军转干部贾进喜 |
|
□本报记者 张传亮 他是一位普通的退役军人,更是一位普通的医生,只有身临他的诊室,才能为他的敬业精神所感动,只有听到老百姓对他如潮般的赞语,才能为他的人格所折服,他就是高新贾进喜诊所主治医师贾进喜。 高中毕业以后,贾进喜从鲁西南一个偏僻的乡村,走上了从军路。火热的部队生活,严格的军事训练,很快让他完成了由一名普通老百姓向革命军人的转变。组织上看他文化底子好,思想稳定,工作积极,推荐他到师医院学习。 学习期间,贾进喜除了学好专业教材外,还抽出时间向中医院的专家教授学习针灸推拿的有关知识。部队训练伤比较多,而针灸推拿是治疗训练伤比较显著的疗法,看到战友们一瘸一拐的样子,他就暗下决心,一定要找到一条医治训练伤的有效方法,为战友们解除伤痛的折磨。 为了体验针感,贾进喜就在自己身上反复练习扎针,由于进针手法要领掌握不当,身上被扎得青一块紫一块,两条腿和胳膊肿得老高。为了练习按摩的指力、臂力和耐受力,他在桌面上、地板上反复练习,仔细体验,有时手背被磨得出了血,虽然钻心般的疼痛,但终于练出了被患者所称道的“刚柔相济”的一指禅推拿手法。 为了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医术,贾进喜还到青岛、胶州、唐山等地遍访名医。为了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他又参加了北京中医药大学的自学考试,并顺利完成学业拿到毕业文凭。他还参加了在北京举办的“全国针灸从业人员技术考核”取得了优异成绩,被评为“A级针灸医师”。 通过刻苦自学不断探索,贾进喜终于练成了诊断准、下针稳、见效快的诊疗风格,并在治疗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骨性关节炎、中风后遗症、失眠等疑难杂症方面形成了自己一套完整的治疗思路。 通讯营战士毛世民,患坐骨神经痛,行走困难,经驻军医院和地方多家医院治疗,效果不佳,思想负担较重,情绪低落,对治疗失去信心。连领导找到了贾进喜,根据毛世民的病情,制定了详细的治疗方案,同时从思想上开导,让他放下包袱,解除心理压力,积极配合治疗。经过三个疗程的精心诊治,毛世民的病情奇迹般的痊愈,重返训练场。 1998年原部队撤编后贾进喜调入了军分区,从事老干部保健工作。岗位变了,服务对象变了,但立足本职,为老干部服务的宗旨没变。他对待老干部像对待自己的亲人,想他们之所想,急他们之所急,耐心细致,不厌其烦地为老干部排忧解难。 离休老干部王清立,患骨性关节炎,双膝红肿,卧床半年多。贾进喜为老人制定了详细的治疗方案,经过连续不断地治疗,王清立终于能走动自如了。每当老人在院子里散步看到贾进喜时,总会热情地拉着他,久久不愿松开。 2013年,贾进喜退出现役,创办了以康复医学科为主的高新贾进喜诊所。 无论在部队,还是到地方,贾进喜始终保持为民服务的本色。每天,面对络绎不绝的病人,无论多么繁忙,多么劳累,他总是微笑着以极其温和的态度给病人精心治疗,对那些经济困难的患者,他总是想方设法给他们减免治疗费用,决不让老百姓多花一分钱。他常说:“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只要摸着良心行医就能减少许多不必要的医患纠纷,只要把病人当亲人,病人才能把医生当亲人。” 出租车司机张智能,因患腰椎间盘突出症,瘫痪在床,后来慕名找到贾医生,治疗一个月后,张智能又重新开起了出租车。当得知张智能因病一年多未开出租车,有二十几万的贷款,生活困难时,贾进喜主动为其减免了大部分的治疗费用。重新上岗后的张智能在出租车上挂上了“雷锋出租车”的牌子,免费接送老弱病残乘客,逢人就说:“是贾医生让我重新开起了出租车,我要像贾医生那样多做一些好事。” 八十五岁高龄的台胞王风楼老先生,患有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来大陆探亲期间,慕名找到贾医生治疗。贾进喜根据老先生的病症,运用传统的中医刺血拔罐疗法,几次下来,病症全消。老先生万分感激,写信说:“多年陈疾一朝除,感谢大陆贾医生”,并让人专门从台湾捎来“名医济世,术精德厚”的烫金匾牌。 对那些来拜师学艺的人,贾进喜总是毫不保留地将自己多年积累的宝贵经验传授给他们。 退役老兵梁忠,下岗后生活困难,在别人的介绍下找到贾医生,要求拜师学习。一年后,梁忠自己开起了“老兵推拿工作室”,年收入达到20多万元。此后,每逢3月5日学雷锋纪念日,他都会到军分区在安丘的帮扶点去义务巡诊。他还经常到敬老院给老人义务治疗,并免费给老人们带去自己研制的中药热敷包……他常感慨地说:“贾老师不仅传授给了我技术,更使我学会了怎样做人。” “始终把名利拒之门外,才会时刻把病人装在心里”,这是贾进喜一贯坚守的职业观、医德观。2012年贾进喜被评为“潍坊好人”“高新区最美医生”,山东电视台优秀退役军人风采栏目进行专题报道。《解放军报》《前卫报》《潍坊日报》和新华社、山东电视台、潍坊电视台都先后对其事迹进行报道。2001年入选由中宣部组织出版的《中国当代青年大典》一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