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潍坊周末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国内国际
 
标题导航
文化滋润美好生活
耿红梅:既是手艺人,又是守艺人
 让全社会充满道德温度
首届山东省茂腔艺术传承发展高峰论坛在高密举办
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揭晓
2019年06月28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耿红梅:既是手艺人,又是守艺人



  □本报记者 刘晓杰文/图
  传承是一种继承、一种自信、一种认同,承载着一种责任,延续着一种情怀,彰显着一种精神。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昌邑民间布艺展现着她独特的魅力。
  布艺即指布上的艺术,是古时期中国民间工艺中的一朵瑰丽的奇葩。中国古代的民间布艺主要用于服装、鞋帽、床帐、挂包、背包等。以布为原料,集民间剪纸、刺绣、制作工艺为一体的综合艺术。
  “我们昌邑布艺以传统手工布艺为主,源自于家族世代相传的手工艺,传承至今,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了。受家庭熏陶,我从8岁就跟随大人学习,从画纸样开始,经过八九年才能全面掌握剪样、缝制针法技艺。”日前,记者走进昌邑市卜庄镇石桥村见到了民间布艺第四代传承人耿红梅。她说:“昌邑民间手工布艺制作具有久远的历史,如以虎文化为代表的布老虎、虎头鞋、虎帽、老虎枕头,造型生动形象,寓意平安吉祥,地域特点鲜明。”
  走进耿红梅的工作室,映入眼帘的是式样繁多的手工艺作品:布老虎、绣花虎头鞋、香包、剪纸……每一个都十分精巧,透出浓浓的民间艺术气息。
  “我做的这种布老虎与寒亭、高密等地的布老虎不同,它的眼睛、嘴巴等都是一针一线绣上去的,其他地方则是用布贴的。”耿红梅说。在作品细节上,她要求精益求精。为了让尾巴看起来活泼灵动,她要在里面穿上可以弯曲的铁丝;为了让眼睛看起来更生动,她要用几层不同颜色的布堆叠绣制,并配上亮片、珠子等材料……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针一线承载着耿红梅对布艺的热爱。她以片片碎布为颜料,用一把剪刀做画笔,让手中的针线勾勒出生动的线条,将美好的情感和愿望倾注到针线缝制中,完美制成了一件件栩栩如生的布艺作品。
  尽管制作一个布艺作品要花费不少精力,但耿红梅仍然乐此不疲。她说:“我做的不是手艺活,是精气神。”对她来说,布艺就是她的精神支柱。
  “现在很少有年轻人会做布艺了,有的甚至连针线都不会拿。我担心这些手艺会失传,所以非常欢迎大家来学。让布艺这门传统手艺得到传承,是我最大的心愿。”耿红梅说。
  除了传承祖辈的手艺,耿红梅一直在思索传统布艺玩具制作、剪纸的创新,时常到各地参加展会。“一方面展示了自己的作品,同时也与其他手工艺人进行交流和学习。”耿红梅说,“现在有一些中小学开设了非遗进课堂,我就面对面给孩子讲课,让他们了解布艺文化。”
  2015年耿红梅的布艺作品《布鱼》在首届齐鲁巾帼手工艺精品大赛中获得优秀奖;2016年创作的布玩具作品《连年有余》在第九届中国潍坊风筝博览会暨第四届潍坊工艺美术节中荣获金奖;2016年被授予潍坊工艺美术“布玩具”界“拔尖人才”荣誉称号;2016年被授予“潍坊工艺美术名人”荣誉称号;2017年创作的布艺刺绣作品《手绣香荷包》被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收藏;2018年创作的布艺在中国山东(济南)首届传统手艺文化大展中荣获金奖;2018年7月,作品《山东吉祥布老虎》系列被天津大学收藏……每一个成绩的取得,都凝聚了耿红梅对布艺文化的热爱与执着,也正是凭借这份初心,她将昌邑布艺带向远方……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
友情链接:潍坊妇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