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综合
 
标题导航
山东省募集1000亿元基金促进高速铁路建设
绘就现代农业新画卷
田庆盈到寿光调研灾后重建和防汛抗旱工作
中国U16女足夺得潍坊国际青年女足四国锦标赛冠军
今日起我市进入雨季将出现雷电大风天气
致敬最美奋斗者选出你心中的英雄
“最美奋斗者”学习宣传活动公示候选人信息 开始群众投票
《潍坊市中心城区环境卫生专项规划(2018-2035)》通过专家评审
从1辆面包车到22辆小轿车
2019年07月23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1辆面包车到22辆小轿车
——聚焦临朐县黄谷中心村的脱贫之路



  □本报记者 石莹
  近日,站在867米的山东海拔最高村——临朐县淹子岭山顶俯瞰,半村山水半村花,石头建筑高低成趣,一辆辆上山旅游的汽车“咬着尾巴”在苍翠中穿梭……原始质朴的古村落让人流连忘返。
  淹子岭隶属于嵩山生态旅游区黄谷中心村,在过去这个村因地处大山深处,交通闭塞、基础设施落后、经济发展乏力,鲜有外人进来,年轻人也都外出打工,是名副其实的“空心村”。在2015年,全村只有一辆旧面包车,是省级贫困村。
  撬动一地发展,需要一个行之有效的支点。2016年,黄谷中心村以发展乡村旅游为契机,深挖当地文化内涵,独具特色的乡村文化旅游蓬勃兴起,游客络绎不绝,特色产品畅销全国,仅一年多时间,所辖5个自然村全部脱贫摘帽。
  如今,淹子岭全村38户,已有22户买了私家轿车,村里还专门建起了停车场,在刚刚过去的端午假期,村集体三天收入6万元……
把准脉开良方,打通一条致富路
  “一脚踏四县,鸡鸣闻三市”的黄谷中心村由淹子岭、北黄谷、音窝、南黄谷、小黄谷等5个自然村组成。“原先俺村路难走、缺水,小米、佛手瓜种上也卖不出去。赶集都要到离村20里路外的暖水河,这还是最近的一个集。天旱缺水的时候就四处去挑,都去到周边的青州等地挑水,挑一担水,来回得五里山路。年轻人都走了,家里只剩下了老弱病残幼,当时山上的地都荒了,在村里也很难见到人。”黄谷中心村党支部书记国成勤介绍。
  越是穷苦的地方,勤劳致富的愿望也就越强烈。借力临朐发展“全域旅游”的东风,2016年嵩山生态旅游区明确了把黄谷村打造成乡村旅游度假区、有机果品生产基地和美丽乡村示范点的发展思路。
  经过一番“望闻问切”,“交通是最大的短板”,只有修路才能去除“穷病根”。把准了脉开良方,在充分征得村民意见后,从最难啃的“硬骨头”——7个山顶村开始沿线修建西部环山路,因地势高险,蜿蜒曲折,施工难度大,被当地人称为临朐的“天路”。
  顺民意就能得民心。“嵩山人最懂无路之苦,最感有路之福。”这是临朐县嵩山生态旅游区党工委书记夏树英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天路”开工建设后,黄谷村村民自发组织,主动出让土地,移除地面附作物,同施工队一起拓路基、挖碎石……一年间,总投资3700万元,全长55公里,总面积46万平方米,横跨全省海拔最高村淹子岭村、临朐第二高峰摸云崮,穿越桥头林区和“江北最大水杉林”崔木林区,平均海拔700米的“天路”建成通车。
  铺下的是路,连接的是心,通达的是富。“养在深闺人未识”的黄谷村本来就很美,“天路”把沿线的绿水青山串珠成链,黄谷村走上了发展乡村旅游的快车道。
  春风又绿淹子岭。经过一年的发展,黄谷村不仅当年脱贫,还成为山东省旅游特色村,被评为全市美丽乡村。第三届山东省乡村旅游节在淹子岭举办,山顶高山房车露营基地变成了能看星星的“网红打卡地”,一年吸引全国各地游客4万人。 
  □本报记者 石莹
  近日,站在867米的山东海拔最高村——临朐县淹子岭山顶俯瞰,半村山水半村花,石头建筑高低成趣,一辆辆上山旅游的汽车“咬着尾巴”在苍翠中穿梭……原始质朴的古村落让人流连忘返。
  淹子岭隶属于嵩山生态旅游区黄谷中心村,在过去这个村因地处大山深处,交通闭塞、基础设施落后、经济发展乏力,鲜有外人进来,年轻人也都外出打工,是名副其实的“空心村”。在2015年,全村只有一辆旧面包车,是省级贫困村。
  撬动一地发展,需要一个行之有效的支点。2016年,黄谷中心村以发展乡村旅游为契机,深挖当地文化内涵,独具特色的乡村文化旅游蓬勃兴起,游客络绎不绝,特色产品畅销全国,仅一年多时间,所辖5个自然村全部脱贫摘帽。
  如今,淹子岭全村38户,已有22户买了私家轿车,村里还专门建起了停车场,在刚刚过去的端午假期,村集体三天收入6万元……
把准脉开良方,打通一条致富路
  “一脚踏四县,鸡鸣闻三市”的黄谷中心村由淹子岭、北黄谷、音窝、南黄谷、小黄谷等5个自然村组成。“原先俺村路难走、缺水,小米、佛手瓜种上也卖不出去。赶集都要到离村20里路外的暖水河,这还是最近的一个集。天旱缺水的时候就四处去挑,都去到周边的青州等地挑水,挑一担水,来回得五里山路。年轻人都走了,家里只剩下了老弱病残幼,当时山上的地都荒了,在村里也很难见到人。”黄谷中心村党支部书记国成勤介绍。
  越是穷苦的地方,勤劳致富的愿望也就越强烈。借力临朐发展“全域旅游”的东风,2016年嵩山生态旅游区明确了把黄谷村打造成乡村旅游度假区、有机果品生产基地和美丽乡村示范点的发展思路。
  经过一番“望闻问切”,“交通是最大的短板”,只有修路才能去除“穷病根”。把准了脉开良方,在充分征得村民意见后,从最难啃的“硬骨头”——7个山顶村开始沿线修建西部环山路,因地势高险,蜿蜒曲折,施工难度大,被当地人称为临朐的“天路”。
  顺民意就能得民心。“嵩山人最懂无路之苦,最感有路之福。”这是临朐县嵩山生态旅游区党工委书记夏树英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天路”开工建设后,黄谷村村民自发组织,主动出让土地,移除地面附作物,同施工队一起拓路基、挖碎石……一年间,总投资3700万元,全长55公里,总面积46万平方米,横跨全省海拔最高村淹子岭村、临朐第二高峰摸云崮,穿越桥头林区和“江北最大水杉林”崔木林区,平均海拔700米的“天路”建成通车。
  铺下的是路,连接的是心,通达的是富。“养在深闺人未识”的黄谷村本来就很美,“天路”把沿线的绿水青山串珠成链,黄谷村走上了发展乡村旅游的快车道。
  春风又绿淹子岭。经过一年的发展,黄谷村不仅当年脱贫,还成为山东省旅游特色村,被评为全市美丽乡村。第三届山东省乡村旅游节在淹子岭举办,山顶高山房车露营基地变成了能看星星的“网红打卡地”,一年吸引全国各地游客4万人。 
  □本报记者 石莹
  6月7日,站在867米的山东海拔最高村——临朐县淹子岭山顶俯瞰,半村山水半村花,石头建筑高低成趣,一辆辆上山旅游的汽车“咬着尾巴”在苍翠中穿梭……原始质朴的古村落让人流连忘返。
  淹子岭隶属于嵩山生态旅游区黄谷中心村,在过去这个村因地处大山深处,交通闭塞、基础设施落后、经济发展乏力,鲜有外人进来,年轻人也都外出打工,是名副其实的“空心村”。在2015年,全村只有一辆旧面包车,是省级贫困村。
  撬动一地发展,需要一个行之有效的支点。2016年,黄谷中心村以发展乡村旅游为契机,深挖当地文化内涵,独具特色的乡村文化旅游蓬勃兴起,游客络绎不绝,特色产品畅销全国,仅一年多时间,所辖5个自然村全部脱贫摘帽。
  如今,淹子岭全村38户,已有22户买了私家轿车,村里还专门建起了停车场,在刚刚过去的端午假期,村集体三天收入6万元……
把准脉开方子,打通一条致富路
  “一脚踏四县,鸡鸣闻三市”的黄谷中心村由淹子岭、北黄谷、音窝、南黄谷、小黄谷等5个自然村组成。“原先俺村路难走、缺水,小米、佛手瓜种上也卖不出去。赶集都要到离村20里路外的暖水河,这还是最近的一个集。天旱缺水的时候就四处去挑,都去到青州淄博挑水,挑一担水,来回得五里山路。年轻人都走了,家里只剩下了老弱病残幼,当时山上的地都荒了,在村里也很难见到人。”黄谷村中心村党支部书记国成勤介绍。
  越是穷苦的地方,勤劳致富的愿望也就越强烈。借力临朐发展“全域旅游”的东风,2016年嵩山生态旅游区明确了把黄谷村打造成乡村旅游度假区、有机果品生产基地和美丽乡村示范点的发展思路。
  经过一番“望闻问切”,“交通是最大的短板”,只有修路才能去除“穷病根”。把准了脉开方子,在充分征得村民意见后,从最难啃的硬骨头——7个山顶村开始沿线修建西部环山路,因地势高险,蜿蜒曲折,施工难度大,被当地人称为临朐的“天路”。
  顺民意就能得民心。“嵩山人最懂无路之苦,最感有路之福。”这是临朐县嵩山生态旅游区党工委书记夏树英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天路”开工建设后,黄谷村村民自发组织,主动出让土地,移除地面附作物,同施工队一起拓路基、挖碎石……一年间,总投资3700万元,全长55公里,总面积46万平方米,横跨全省海拔最高村淹子岭村、临朐第二高峰摸云崮,穿越桥头林区和“江北最大水杉林”崔木林区,平均海拔700米的“天路”建成通车。
  铺下的是路,连接的是心,通达的是富。“养在深闺人未识”的黄谷村本来就很美,“天路”把沿线的绿水青山串珠成链,黄谷村走上了发展乡村  (上接1版)美丽乡村寄乡愁,变美变富的家乡吸引着在外务工的村民返乡创业。看到家乡通了路,乡亲们都吃上了“旅游饭”,在临朐县城“飘”了6年的村民孙启伟拿出全部家当回村开起了农家乐。“我们主打原生态,房屋脊上挂山货,客人来了凳上坐,一桌‘十二八’让更多游客体验我们当地的特色。”孙启伟说,开业当月,就接待游客1600余人,净收入两万元。
  站在“天路”旁,夏树英如数家珍:“每年四月底,万亩桃花盛开,大批游客观山赏花,等到花谢果熟,游客又可采摘瓜果,形成‘春赏花,夏避暑,秋采摘’的全产业生态农业链条。”
落脚农民增收,深挖“后备箱经济”
  外来游客多了,老百姓自然也就富起来了,增加农民收益是发展乡村旅游的根本出发点。
  游客走进来,农产品走出去,随着黄谷村名气越来越大、旅游配套设施不断完善,一批批游客纷至沓来,慕名来淘“山货”的游客也大有人在,自驾游带来的“后备箱经济”让村民们的小米、熏腊肉、土鸡蛋等土特产供不应求。“我们村里产高山黑小米,在过去种上都没有要的,打完谷子推着去赶集,3块钱一斤卖不出去,现在厉害了,游客到村里买黑小米,每斤卖到10元,并且供不应求,到了旅游旺季,你去村里问问谁家有黑小米,谁家都没有。村里的山货,没有卖不了的!”黄谷村村民肖广玉自豪地说。
  “‘后备箱经济’是指市民从城市开车到乡村去旅游时,去的时候汽车的后备箱是空的,在返程时,捎上的当地特色产品将后备箱装得满满的这样一种经济现象。”夏树英认为,发展“后备箱经济”首先要有好产品,其次服务要跟上,这样才能不断厚植一个村脱贫致富的发展基础。
  特色种植和乡村旅游双管齐下,黄谷村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贫困户)”模式引导村民发展蜜桃、猕猴桃和乡村旅游等富民产业,盘活万亩丘陵资源,实现“一年四季有活干、有钱赚”,真正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
  “划得来!”黄谷村曾经的贫困户国成忠算起当年的收入账,8亩山地流转费1700多块钱,打工挣了1.5万元工钱,蜜桃还有3000多块钱的分红。
  黄谷村陆续建起了黑小米、高山蜜桃等特产门店,贫困户脱贫摘帽,村集体收入也水涨船高。仅旅游业一年就为村集体带来40万元收入。
文化铸魂,擦亮黄谷旅游品牌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这是一种双向的力量,“种”下去的力和“长”出来的力,相生相长。激发村民内生动力,将被动式扶贫变为村民主动脱贫致富,就需要以文铸魂,把精准扶贫与道德扶贫、文化扶贫相结合,同时,传承乡村文明也是发展乡村旅游的精神内核。
  通过文化振兴,“扶志”以自强,“扶智”以自立,脱贫的内生动力才会奔腾而来。而对于山村来说,保护与传承本村的乡土文化,让村民在挖掘传承中增强认同感、归属感和本土文化自信,是文化扶贫的重要途径。
  “我小的时候,印象很深的一件事,就是村里的‘四季祭山’。春夏秋冬,每一茬农活忙完了,村里的男人们都会聚到一起,就在村口的空地上,杀几头羊,吃一顿。也不多,一人一碗。这一碗能吃大半天。就是大家聚到一起放松聊天打牙祭了,就是村民大联欢。只要能走得动的男人,都去!”黄谷村村民肖永通回忆:“也没忘了妇女和孩子。杀好羊之后,会首先按户数分成多少块,一家很少,用叶子包着,家家户户的小孩去领。我很怀念那个时候。”黄谷村通过对村中老人走访,还原了祭山风俗的流程,恢复了祭山的民俗传统,举办“祭山敬老节”。
  与“祭山敬老节”一样,同样重拾薪火还有“黄谷戏社”。在解放前,北黄谷村一直有自己的村民戏班子,大部分村民都能唱几出京剧或者吕剧。78岁的王秀英回忆说:“一直到1950年,三村五里的,哪个村不知道俺北黄谷大戏啊,谁没听过咱北黄谷的戏啊?”虽然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戏班子解散了,但一直到现在,村里还有不少人爱唱戏、会唱戏、坚持唱戏。黄谷村组建成立了“黄谷戏社”,“北黄谷大戏”从此得以薪火续传,乡音不息。
  现在的黄谷村已经成了国内小有名气的写生基地,带学生来写生的山东财经大学东方学院人文艺术系老师杨晋东说:“风景秀丽的地方有很多,但是像黄谷村这样,乡村文化传承保护好,凝聚着乡土之美、人文之美的村庄并不多,这里适合创作,古村处处氤氲着一种厚重的历史文化氛围。”
  变田园为景区、农家为客舍,把农产品变成旅游商品。走生态路,打旅游牌,同时铸牢文化振兴这一灵魂,黄谷村让乡村文化真正“活”起来,农民更有精气神,农村更有吸引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擦亮特色品牌,给深山古村注入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
友情链接:潍坊妇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