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国内国际
 
标题导航
习近平向第七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致贺信
新编历史吕剧《板桥县令》汇报演出暨第三届潍坊文化惠民消费季启动仪式举行
潍坊国家农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部省市联合工作机制第一次会议召开
推进动能转换加快转型升级
红色交通线——渤海走廊
2019年中国电子元件百强发布
我市天然气价格改革落地
中心城区户外广告整治工作成效显著
2019年07月28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红色交通线——渤海走廊
◎单保华 孙建设 张葆海



  她像一根弯曲的银线。她的东首在昌邑东北部的胶莱河畔,西端在寿光东北部的榆树园子村一带。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这根银线将胶东与清河抗日根据地相连。
  她像一根飘动的带子。她位于渤海莱州湾南岸的昌邑、潍县、寿光三县北部沿海地区(在本文中将此地区简称“三北”地区)。她的基本区东西长120多里、南北宽10余里。
  她像一根流动的血脉。她一度是胶东通往清河、进而转去鲁中的唯一交通要道。中共山东分局和中共胶东区党委等机关,通过这条通道输送了大批干部、黄金、军用物资等。
  她就是那条在那艰难岁月里不可或缺的红色交通线——渤海走廊。
  为庆祝建国七十周年,7月13日至14日,潍坊日报组织了“不忘初心·红动潍水——渤海走廊行”活动。7月13日上午8时,我们乘车抵达昌邑东北部,从渤海走廊东首开始行走。如今的渤海走廊,已非当年战乱中千疮百孔的土路,而是新时代四通八达的柏油路。我们寻找当年的遗迹,沿途瞻仰了胶北特委旧址、李福泽事迹陈列馆、渤海走廊革命斗争陈列馆、抗战殉国烈士祠、蔡家栏子起义纪念碑、大湾口报国亭等馆祠碑亭,参观了红色马渠村、瓦城村、蔡家栏子村等我党堡垒村。我们记录往事,采访了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抗战殉国烈士祠守祠人魏铁良,大湾口村老支书袁训武等人。我们一路走下来,在感动中对渤海走廊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与理解。
  中国共产党在“三北”地区及其周围建立地方党组织,发动武装斗争,发展抗日武装,为渤海走廊的开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北”地区拥有滩涂面积2000多平方公里,海岸线154公里。境内海河陆交汇,沿海滩涂贫瘠荒芜,滩涂以南土壤肥沃。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早期共产党人在“三北”地区以救国救民为志向,组织发动了农民暴动等一系列初期斗争,播撒了革命火种。与此同时,我党在“三北”地区及其周围先后建立了各级地方党组织。
  1937年12月29日,我党组织发动了寿光牛头镇武装起义,创建了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鲁东游击队第八支队。这是我党在潍坊地区建立的第一支抗日武装。1938年2月5日早晨,第八支队在寿光县城南三里庄公路一侧设伏,击毙日军官兵3名,打响了潍坊地区抗战第一枪。
  1938年2月,我党组织发动了潍县蔡家栏子和昌邑瓦城武装起义,组建了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鲁东游击队第七支队。
  3月,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鲁东游击队第八支队奉命东进,在昌邑瓦城与七支队胜利会师并合编。合编后,这支部队首先开赴黄县,帮助胶东创建和巩固了蓬(莱)掖(县)黄(县)根据地;之后西去清河区,南下沂蒙山区,转战在临朐、沂水、泰安、莱芜一带广大地区,成为八路军在山东的一支重要武装力量。
  4月,中共昌潍县委成立,负责昌邑、潍县的工作。同时,中共寿光县委也进行了改组。
  12月,中共胶东特委根据山东省委指示,组建了中共胶北特委。胶北特委领导昌邑、潍县等地人民开展抗日斗争;创建了抗日武装——昌潍独立营。
  1939年7月,根据形势发展,胶北特委撤往胶东。之后,昌潍独立营升级为主力部队,调离昌潍。
  尽管胶北特委和昌潍独立营离开了“三北”,但为以后形成和保卫渤海走廊打下了坚实的军事基础、组织基础和思想基础。
  1940年4月,日伪军集中力量对鲁南、胶东等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此前,胶东与山东分局(驻沂蒙山区)的联系主要通过高(密)诸(城)莒(县)交通线,至6月,此交通线因敌人“扫荡”而被迫中断。
  8月,胶东区党委为了密切与山东省委之间的联系,组建了交通部队,专门负责执行交通护送任务。9月,区党委帮助昌潍中心县委组建了昌潍游击大队,并为部队配备了干部和武器……
  随着各项工作的开展,我党在“三北”地区逐步建立了根据地,并在“三北”地区开辟了一条由胶东通往清河、进而转去鲁中的交通要道。此交通要道被誉为“渤海走廊”。渤海走廊因地应时而生。
  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武装,针锋相对,浴血奋战,成为保卫渤海走廊的中流砥柱。
  从1940年底开始,日伪顽通过扩充兵力、增设据点等形式,对“三北”抗日根据地进行反复“扫荡”和“蚕食”,妄图切断渤海走廊。
  1941年1月,为保卫渤海走廊,抗击敌人,经上级批准,潍县县委将在昌邑北部活动的昌潍游击大队第三中队调回,并在第三中队的基础上建立了潍县县大队。潍县县大队跟随县委活跃在潍北沿海的利渔、央子、固堤场等村一带。
  6月,国民党顽固派张景月部28团400余人,企图袭击驻大湾口村的潍县县大队。住在大湾口村的县大队二中队和路过此地的胶东五旅交通营的一个连参加了战斗。此次战斗毙伤敌人100余人。从此,潍县县大队在潍北地区站稳了脚跟。潍北抗日根据地逐渐形成。
  1941年秋,胶东区党委和山东纵队5旅为巩固发展“三北”地区根据地,先后派出李力超、宫愚公、刁一民等一批干部到昌潍地区工作。胶东第3军区将招远独立营的一个连调入潍县县大队。  
  “三北”地区各抗日武装队伍在当地人民群众的支持下,针锋相对,开展了以改造地形、伏击歼敌、拔除据点、健全情报网络、反挖壕、反挖河、反伪化、反奸特、瓦解日伪和破坏敌人设施等形式为主的对敌斗争。
  1941年冬,中共昌邑、潍县、寿光县委组织发动根据地军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改造平原地形、大挖抗日沟运动。昌潍抗日根据地形成了纵横交错、四通八达、村村相连、乡乡互通的网状地带,使敌人的“长途奔袭”战术失灵。抗日军民则利用“抗日沟”游刃有余地进行游击作战,取得了许多伏击战和反“扫荡”的胜利。
  1941年冬,日伪军决定在昌邑北部开挖一条宽10米、深5米的大壕,以达到切断渤海走廊交通线的图谋。为了粉碎敌人的这一阴谋,中共昌邑县委领导抗日军民采取少出人、磨洋工、白天挖晚上填、派小分队暗中袭击监工等方式,给敌人的挖壕行动造成了极大的破坏。日伪军无可奈何,只好放弃挖壕计划。
  各抗日武装在健全情报网络方面,除了在据点附近设立“两面政权”、建立情报站以外,还把情报工作做到了敌人内部。昌邑县大队接受乡绅傅老八的建议,将维持会拿过来为我所用。
  1942年5月,日军向昌北根据地进行了大规模“扫荡”。“扫荡”结束后,驻昌邑城的日伪军经常到马渠以南的村庄抢掠财物。昌邑县大队在逄翟村设伏,将日伪军击退。从此,马渠村一带的根据地得到巩固。
  1942年7月,为了统一和加强对渤海走廊地段的领导,山东分局和山东军政委员会将潍县、昌邑两县管辖权由胶东区划归清河区。同时,清河军区组建了昌潍独立团。10月,清河区党委决定,将寿光县的九、十两区和潍县的四、五两区合并为寿潍县。这样,整个“三北”地区由清河区清东地委和专署统一管辖。12月,潍县县大队改为寿潍县大队。
  1943年2月,昌潍独立团改建为清东军分区兼清东独立团,仍辖寿潍县大队。4月,厉文礼部在公开投降日军后,令其所属三支队重新占领大湾口村。寿潍县大队突袭大湾口,俘虏伪军70余人,缴获轻机枪2挺,长短枪60余支。蔡家栏子据点是离渤海走廊最近的伪军据点。7月19日晚,清东独立团团长赵寄舟指挥寿潍县大队的两个中队、清东军分区直属1连和昌邑独立营1连,向蔡家栏子据点发起了猛攻,一举将守敌歼灭。
  1943年5月,日伪军在昌邑北部的徐家庄安设了据点,严重威胁着渤海走廊的安全。对此,昌邑县大队开展了以徐家庄据点为重点的围困战。从7月至9月间,昌邑县大队先后4次在白塔、龙池、郭疃等地伏击从据点出来的敌人,并活捉了日本兵龙达、青山和岗森。自此,敌人龟缩在据点内,再不敢轻举妄动。
  1943年,昌潍的日军为了在经济上达到“以战养战”的目的,决定从昌北柳疃村至瓦城村之间开挖一条新河道,以便用潍河水把瓦城附近大片土地改造成稻田,从而解决军粮不足的问题,同时利用河道和稻田分割我抗日根据地。为了粉碎敌人的阴谋,昌邑县大队同敌人展开了反挖河斗争。3月的一天,县大队带领马渠村民兵,在昌邑城至柳疃之间的沟崖村设下埋伏,伏击了敌人先遣队,俘虏了敌水稻专家刘洪祥、3名日本兵及10多名伪军。5月中旬,日军从潍县调来一个中队的伪军驻守柳瞳据点,专门押解、监视附近村庄的群众出工挖河。县大队挑选了十几名优秀射手,分成两组,轮流到挖河工地附近开枪射杀伪军……一个月后,敌挖河工程被迫停止。
  ……
  我党领导抗日武装,针锋相对,浴血奋战,成为保卫渤海走廊的中流砥柱。
  中国共产党领导“三北”地区的人民群众,建立抗日民主政权,积极支持抗日武装,成为渤海走廊的坚强后盾。
  日伪顽制造的惨案几乎每天都在发生。昌邑马渠村曾在一个月内遭敌人29次扫荡。昌邑龙池惨案、潍县平旺仉庄惨案、寿光牛头镇“五三二”惨案更是惨不忍睹。
  1941年2月,昌潍根据地第一个抗日民主政权——昌邑县政府在瓦城正式成立。与此同时,昌潍两县党组织领导所辖的各区、乡、村建立了“各界抗日救国联合会”,发展了自卫团组织。清河区清东地委遵照上级指示,在寿光榆树园子村一带成立了寿潍二边办事处。
  渤海走廊形成后,我党在渤海走廊沿线绝大多数村庄建立了党支部,锻造了一批批优秀共产党员。1942年,共产党员李福康为了掩护群众转移,不幸被捕。日伪军用铁钩子穿过他的锁骨,将他挂在了大槐树上。日伪军挥起了屠刀,每割一刀就问他一次投降不投降。他坚定回答不投降。他一共被问了38次,被割了38刀,最后英勇就义。
  渤海走廊两侧有上千个村庄、40余个集镇、几十万名群众。我根据地党政军通过采取政治民主、发展经济、思想解放等措施,使广大群众紧紧地团结在党的全面抗战旗帜下。
  昌邑的马渠村是抗日堡垒村。该村村民陈志强是一位原来连名字都没有的农村家庭妇女。她在党的教育下走上了革命道路,并为自己取名“志强”。她冒着生命危险,数十次掩护县、区干部安全转移,还把自己的家作为县委办公地点和联络点。
  1943年5月的一天深夜,昌邑营子村的魏大娘,为掩护刘文等干部转移,壮烈牺牲。
  昌邑渔尔堡村是渤海走廊的重要供应站,担负着过路部队、干部和工作人员的生活保障任务。1942年,在日伪顽军对根据地残酷地进行“梳篦清剿”“铁壁合围”“反转电击”等大扫荡中,该村群众在共产党员陈传伟的带领下,夜以继日地为八路军带路。他们仅一个月就护送部队和抗日干部达二十多次,平均每天要走一百多里路。
  “三北”地区的群众自发组织起来,抬担架,送军粮,传递情报,担负战地勤务,并为烈军属代耕代种。群众还踊跃参军,出现了许多母亲送儿去参军、妻子送郎上战场的感人事迹。昌邑渔埠村的孙阁田先后把6个儿子送到了前线。潍县崔家央子村的崔大娘早年丧夫,她把唯一的儿子送到潍县县大队。
  抗战期间,我“三北”地区连续遭受历史上罕见的自然灾害。1939年,渤海发生百年不遇大海潮;1940年,“三北”地区发生大旱灾;1942年,“三北”地区发生春季大旱、秋季蝗灾。而日伪顽却变本加厉实行“三光”政策,使根据地群众的生活十分困难。各级党组织发动开展群众性借粮斗争和“减租减息”“增资留雇”等运动,帮助群众解决了生产生活困难。
  昌邑县委、县政府号召党政军民,一手握枪杆,一手拿锄镰;作战当英雄,生产是模范。寿光发动群众开展纺线、织布、卷烟、榨油等生产活动,不仅满足了本地需要,而且支援了鲁中、胶东根据地。
  ……
  实践证明,没有最广泛的人民群众的支持,就没有抗战的全面胜利,就没有渤海走廊的存在和畅通。“三北”地区的人民群众在我党的领导下,建立了政权,支援了抗战,成为渤海走廊的坚强后盾。
  渤海走廊将胶东与清河根据地相连。中共山东分局和中共胶东区党委等机关,通过她输送了大批干部、黄金或军用物资等。她为抗战作出了突出贡献。
  党的坚强领导、军队的浴血奋战、人民群众的拥护支持,使渤海走廊经受住了严峻考验。渤海走廊发挥了护送过往干部、密运战略物资、协助跨区调兵和培养革命骨干四大作用。
  仅抗战期间,就有2400多名党政军干部经过渤海走廊来往于胶东和清河、鲁中根据地。如,1941年4月,时为延安抗日军政大学主任教员的聂凤智带领干部大队,经过渤海走廊,到胶东创办“抗大”一分校胶东支校。
  抗战时期,我党政军经费困难。在弹药、医药购置和外事处理等问题上,需要用大量黄金或外汇来办理。山东招远成为黄金供应地。胶东、清河、鲁中等根据地党政军民以高度负责的精神,担当起向中央、山东分局输送黄金的重大政治任务。1940年秋,胶东蓬黄战区党政军委员会书记、指挥部政委曹漫之,带领800人精干团,携带一批黄金,经过渤海走廊,前往山东分局。1940年冬季,胶东抗大支校校长贾若瑜,率领两个营的部队,护送3万多两黄金前往山东分局……抗战期间,从胶东经渤海走廊运送到山东分局的黄金达16万两。
  通过渤海走廊,除了运送黄金外,还输送了大批棉花、粮食、药品、武器弹药、食盐等战略物资,保证了根据地党政军民的作战、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胶东与清河、鲁中之间的部队调动亦经过渤海走廊。如,1941年2月,时任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三旅旅长的许世友率清河独立团,经过渤海走廊,赴胶东参加反投降作战;同年9月,贾若瑜带山纵五旅青年营,经过渤海走廊去鲁中。
  此外,渤海走廊曾是山东战邮交通线的一段。从1940年到1943年,通过渤海走廊,传送各种书信情报多达300余件。
  1943年7月,我滨海、鲁中和胶东部队奉山东军区命令进驻诸(城)日(照)莒(县)一带山区,由此打通了鲁中和滨海、胶东的联系。同年8月,胶东去往山东分局的干部及物资,即改道从高密境内越过胶济铁路,经滨北区诸城等县到达分局驻地——莒南县十字路、大店一带。至此,渤海走廊由上述通道代替,完成了她特殊的历史使命。
  一言以蔽之,渤海走廊为抗战作出了突出贡献。
  而在保卫渤海走廊的伟大斗争中,英雄的三县党政军民同仇敌忾、不怕牺牲,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史诗,铸就了“忠于使命、勇于担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渤海走廊精神”。
  ……
  这就是渤海走廊。她又像一根舞动的大弦。我们仿佛听见,那大弦拨出的声音如泣如诉、时怒时喜;我们仿佛觉得,那人、那水、那树、那村庄,还是旧时模样。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
友情链接:潍坊妇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