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行业亮点·民政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深化农村殡葬改革 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流浪的人”终于有了“家”
举办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培训班
召开《关于加强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的实施方案》新闻发布会
组织“捐献热血 奉献社会”活动
潍坊福彩扎实开展“双报到”工作
以文化振兴助推乡村振兴战略
2019年07月3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福彩公益金社会故事系列报道
“流浪的人”终于有了“家”
  刘会吉老人在辛寨敬老院过的开心快乐



  □通讯员 辛丽卫
  “流浪”,在诗歌里可以被描述得非常诗意、美好,我们可以偶尔让身体或者灵魂去“远方”,去体会“流浪”的感觉。然而,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流浪汉,恐怕没有那么多心思去欣赏什么“沿途风景”。
  临朐县辛寨敬老院始建于1986年,属于福彩公益金资助单位,现收养五保老人50名,流浪人员3名。走进临朐县辛寨镇敬老院,恰逢一年里最炎热的季节,然而这里给人的感觉却是干净清爽、绿树成荫,知了在树上欢快地鸣叫,院子里的小菜园郁郁葱葱,鲜嫩的葱苗、长长的豆角展示着勃勃生机。老人们在院子里的树下散坐着,有的两三个人聚在一起聊天,有的则独自摇着蒲扇闭目养神。
  “来了敬老院,俺总算是找到‘家’了”
  刘会吉是辛寨镇蒋市村人,69岁,2012年2月来到辛寨镇敬老院。他中等身材,略微发福,一脸络腮胡,一副憨厚的样子。据敬老院护理人员介绍,刘会吉比较老实木讷,左手先天残疾。在刘会吉二十岁左右的时候,父母亲就相继去世,他孤身一人生活在村里,为了谋生,曾在乡镇的酒瓶厂工作;后来跟随村里的施工队到潍坊,在食堂帮忙干活。之后,他就一直留在潍坊打工。
  在三十岁前,刘会吉有过一段短暂的婚姻,后来妻子患脑瘤去世,留下了一个跟他一样老实木讷的儿子。没有人知道,父子两人一起生活的漫长岁月究竟是如何度过的,刘会吉本人也说不清楚。可以想象,这爷儿俩的日子比乞讨也好不到哪儿去,应该说,他们就像两个“流浪汉”一样生活在潍坊。儿子大些之后就跟着一个施工队独自讨生活去了,刘会吉则到处打点零工养活自己。
  2011年冬天,刘会吉在下班后回租住地的路上不小心摔了一跤,左腿粉碎性骨折。联系不到儿子,多亏房东把他送到医院救治,由于没有什么积蓄,他很快就无法支撑医疗费用。几经周折,潍坊民政部门联系到了辛寨镇敬老院,并为他办理了入住手续。说到刚来院的时候,刘会吉露出了幸福的笑容,他说:“来了敬老院,俺总算是找到‘家’了,敬老院的人送我去医院看腿治病,管我吃、管我住,现在一点也不用为生活犯愁了!”
  “你们对我太好了,你们都是‘好人’!”
  护理人员依然记得,当时刘会吉是用担架抬到敬老院来的,腿一动也不敢动。从医院治疗回来之后,差不多一年才敢自己拄着拐杖慢慢下地走路。护理人员像对待自己家的老人一样,吃喝拉撒全部悉心照顾,刘会吉经常感激地对他们说:“你们对我太好了,你们都是‘好人’!”刘会吉的腿伤好些之后,他也经常帮着食堂干点力所能及的活。
  有句话说,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无论走到哪里都是流浪。刘会吉漂泊大半生,在晚年的时候因为一次偶然的摔伤,受到民政部门帮助,从此结束了“流浪”生活,终于有了一个可以“让心栖息的地方”,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家”。
  刘会吉跟很多受到过福彩公益金帮助的人一样,他们也许并不知道什么是福利彩票,更不知道有多少人受到过福彩公益金的资助;福彩公益金就像水滋润万物一样,默默奉献而不争功。福利彩票发行机构将不忘初心,秉承“扶老、助残、救孤、济困”的发行宗旨,把幸福的种子播种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
友情链接:潍坊妇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