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于担当抓落实 敢于“亮剑”谋打赢 |
市生态环境局全面强化“九大领域”攻坚治污“火力” |
|
|
本报讯 (记者付生)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市委、市政府把开展环保整治攻坚行动作为着力解决制约我市环境质量改善重点难点问题的重大举措。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勇于担当抓落实,聚焦聚力重点领域、关键问题和薄弱环节,强化九大措施,以“亮剑”的态度和精神,坚决打赢治污攻坚战。 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以“亮剑2019”生态环境攻坚为主战场,紧紧扭住工业、燃煤、机动车、扬尘四大污染源,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解决、一个领域一个领域地突破,分清轻重缓急、注重标本兼治。扎实推进“四减四增”,全力做好六家企业搬迁过程中的环境管理,督导企业编制拆除活动污染防治方案和环境应急预案,安排专人入场督导,解决企业在新厂区建设和搬迁关停过程中遇到的环保问题,严防环境事故。加快重点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第四时段提标改造,在商混、挥发性有机物治理等重点领域,推进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倒逼企业节能减排、转型升级。督促有关部门实现施工精细化管理、车辆精细化管控、城市精细化保洁,把精细化理念融入城市建设管理全过程。 全力打好碧水保卫战。深入落实主要入海河流综合整治攻坚方案,结合河道生态修复等水生态治理思路,推动实施70个城镇污水处理厂水质提升改造。加快解决污水溢流问题,按照既定方案做好城中村、城乡结合部污水的收集处理,推进老旧城区、背街小巷雨污分流改造等重点工程。对难以实施改造的,及时采取截流、回抽、调蓄等应急处理措施,坚决杜绝污水直排河道。加快推进市控河流和县级地表水水源地水质在线监测监控体系建设,确保11月底前全面完成河流断面在线监测系统,实现河流断面24小时联网监控。 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以国家和省“土十条”为遵循,扎实推进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做好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详查,确保11月底前完成信息采集工作。加快建立疑似污染地块名单,有序开展污染地块修复试点工作。加快重金属污染防治三年规划的制定出台,深入推进涉镉等重金属行业企业排查整治,落实重金属减排措施。加快地下水污染防治实施方案制定,开展试点示范,逐步构建地下水环境监测监管体系。加强工业废物处理处置,全面排查整治固体废物堆存场所,完善防扬散、防流失、防渗漏等设施,防止工业固体废物污染。加快推进危险废物综合处置项目建设,督促海利尔等7家企业尽快清理危险废物存量,不断提升涉危废企业规范化管理水平。 坚决抓好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进一步完善优化整改方案,对督察“回头看”反馈问题进行更深入地排查,建立问题清单台账,逐条逐项整改落实。对2017年中央和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情况进行梳理,建立年度整改任务配档表,强化推进落实。进一步完善督察整改推进机制,健全整改销号办法,明确销号流程、销号要求等。强化问题整改督导检查,对督察组累计交办的信访案件整改情况逐一进行现场核查。按照时间节点,对重点问题整改情况适时开展日常督导,推动问题扎实解决,确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落实到位。 加强生态保护修复与监管。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重大战略规划政策研究。组织开展“绿盾2019”自然保护地监督检查专项行动,对各类自然保护地,包括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湿地公园、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海洋保护地、水利风景区等,进行全面清查整顿。统筹安排乡村生态振兴各项工作,推进农村污水治理、农村黑臭水体整治等,加强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水源地、胶东调水工程输水沿线等环境敏感区域内的村庄污水治理工作。加强环境科技服务,组织参加污染治理及循环利用技术交流供需对接会,提高企业污染治理能力和水平,推进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大力开展清洁生产审核,鼓励引导创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提高核与辐射安全监管水平。认真开展自查自纠,全面梳理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工作,排查漏管、脱管等问题,抓紧组织整改。以水源地、沿海陆源溢油污染等高风险领域和石化、危化品等高危行业为重点,市、县两级分别组织应急演练,开展环境应急培训,提升环境应急和辐射事故处置水平。持续抓好环境风险管控工作,修订市、县两级环境应急预案和环境风险企业应急预案,着力解决规定不明确、流程不具体等问题。深入开展环境风险源隐患排查活动,以水源地保护区、化工园区、居民聚集区等环境敏感区域为重点,排查整改各类环境安全隐患,确保环境安全。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执法监管。以中心城区空气质量改善、挥发性有机物企业监管、涉危废企业监管、水源地违法建设项目清理整治等为重点,定期开展联合执法,推动夜查常态化,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始终保持环境执法监管高压态势。进一步完善网格化环境监管体制,对全市网格进行合理布局调整,逐步配齐镇街、村居两级网格员,加大网格员整合培训力度。通过实施网格化环境监管,切实落实监管责任,实现环境保护精细管理。加强环境监测能力建设,摸清家底,加大投入力度,增加监测设备,扩大监测范围,强化质量控制。加强业务培训考核,提升监测队伍素质,提高环境监测服务环境管理和社会公众的能力。 深化生态环境领域改革。全面深化生态环境领域“放管服”改革,结合省级环评审批权限下放,明确市生态环境局和各分局环评审批权限,优化审批流程,全面推行环评网上审批。加快推进重点行业排污许可证核发,切实抓好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清理整顿工作,做到“核发一个行业、清理一个行业、规范一个行业、达标一个行业”。根据市委、市政府出台的《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量化问责实施细则》等,加强量化考核,每月对各县市区情况进行排名,对排名靠后、工作推进滞后的,严格按规定约谈问责。 提高科技支撑保障能力。实施精准科学治污,推动激光雷达监测项目建成投用,精准研判污染成因和变化趋势。聘请国家“一城一策”分析团队,深入开展源排放清单编制和源解析工作,为科学治污、精准治污提供决策支撑。加快推进“智慧环保”建设,利用信息化手段,通过大数据、云计算平台,提高动态发现环境违法问题的能力和水平。结合“鸢都环保进行时”主题活动,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宣传教育和绿色生活文化引导,褒扬先进、惩戒落后,凝聚全社会力量,推动生态环境事业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