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理论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理论
 
标题导航
以深化改革持续推进营商环境优化
突出重点 精准发力 着力营造便捷高效政务环境
优化营商环境没有休止符
聚焦企业关切 主动靠前服务
2019年09月13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突出重点 精准发力 着力营造便捷高效政务环境



  于文梅

  营商环境建设是近年来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的软环境建设工作之一。在中共潍坊市委十二届八次全体会议上,惠新安书记指出,“要把解放思想体现到环境优化上,全方位探索创新优化营商环境的办法措施,对外来项目努力做到‘非禁即入’,为企业茁壮成长提供充足的阳光雨露。”优化营商环境需要“高效市场+有为政府”,因此,政府要坚持精准思维,全方位把握优化营商环境的重点环节和具体细节,从企业实际发展诉求出发,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把具体服务工作做细做实做到位。
  转变政府服务理念。目前,我市各级政府部门都在转变政府服务理念上谋求突破并取得积极成效。但由于受传统“人情”“面子”和“权力”观念的影响,个别部门及工作人员仍然存在将本职工作看作是行使权力而非提供服务的现象。思想先于行动,首先应当建立服务意识,实现“由我管”向“由我服务”转变。要加强依法行政、按规律办事的服务意识,主动与企业对接并为其提供高效便捷服务。在服务过程中,要遵守市场规则和契约精神,承诺给企业的就要兑现而不搞“迂回”,避免利用政府自身权力损害企业利益,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有关工作人员在工作中要提高自我要求,杜绝寻租、腐败、官商勾结等现象,主动建立起亲商清商的政商关系。理念的落实需要制度的有效引导与保障。建立和完善内部考评制度,真正有效发挥好考评机制作用,避免有关人员出现“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心态和氛围。
  创新政府服务方式。创新政府服务方式是政府高效服务的关键环节。新时期,伴随共享理念的不断推进,数据共享成为政府服务改革提升的有力支撑。
  首先,要利用互联网时代技术优势,在政府部门间建立起数据共享资源库以此来减少部门间的重复审批,增加可全程在线办理服务项目,为市场主体提供便利的政务服务。数据能够互联互通,共享共用,繁琐额外的证明材料就会自然减少,比如需求较多的社保参保证明以及个人住房信息查询证明等都可以网上验证。
  其次,推行“互联网+政府”新型治理模式。可以将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公布于官网,方便公众自行查阅、咨询和监督;或者推出网上办事大厅,使市场主体能够足不出户省时省力高效率办成事。对标杭州等城市,为了实现市场主体办事“24小时可办”的目标,充分利用手机APP和综合自助办事服务机,群众都能享受不出门的便利。
  再次,推进政府服务流程再造,优化运作机制。完善“单一窗口”制度,优化部门办事流程,整合缩减审批材料,减少行政审批过程中不必要的环节,为市场主体办事带来便利。对标上海自贸试验区,在实践中改变过去由多个部门分别管理企业准入事项的状态,通过“一表申报、一口受理、并联办事”服务模式,实现跨部门信息共享和网上办事。针对不能实现网上办理的事宜,政府提出“最多跑一次”改革目标,开创综合办理窗口,实现“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减少跑腿次数。从企业和群众角度审视“最多跑一次”项目清单,将清单定期动态整理,将长期没有办理需求、群众满意度不高以及重复无实质意义的事项进行排除清理,并不断补充额外有办理需求的事项。加强顶层设计,自上而下制定“一件事”指导目录,分领域梳理规范办事流程。 
  加大政府服务投入。物质条件是保证政府服务有效开展的重要条件。各级政府要继续加大对政务所需物质条件的投入力度,在人力方面要提供充足的技术和业务保障,在政务设施的建设和维护上要加大投入,尤其要加大对政府网站和相关工作App的投资力度,保证政务工作无障碍高效开展。
  改革的成败关键在人。除物质配套之外,政府高效服务更需要“心思”的投入。各级政府部门及领导干部是否“痛彻心扉”力图改变,将直接决定营商环境最终改善的效果。首先,要让各级部门人员充分认识到改革的意义,从心底对改革保持信任和有所期待。其次,要抱有改革的勇气。只要是改革,都将是刀刃向内革烦去苛之举,若没有坚定改革的勇气,就不会收获期待的改革成效。再次,市场主体发展靠政策也靠恒法,政府部门要不断提高依法办事能力,为市场主体价值交换创造自由、平等和公平的发展环境,保证其在法治轨道上持续健康发展。
  完善政府服务监督。完善政府服务监督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主要体现。通过不断严格推行政务公开建设透明政府。不断完善政府信息公开渠道,比如开通官方微信、官方微博,定时公开政府信息,完善部门公众之间的互动功能,畅通政府和公众之间的沟通渠道。完善政府的工作目标责任制,建立起企业和群众代表定期评议政府的机制,积极充分发挥好市场主体在营商环境建设工作中的监督作用。   (作者单位:潍坊市委党校)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
友情链接:潍坊妇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