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经济薄弱村到全国文明村 |
——经济区前阙庄村发展变迁纪实 |
|
□本报记者 马林峰 通讯员 冷 雪 在无区位优势、无资源条件、无集体积累的情况下,乡村振兴的路子如何走?时代的要求、群众的期盼、肩负的责任,使村级党组织必须思考如何带领群众拓宽致富门路、共建和谐幸福家园。潍坊经济开发区双杨街道前阙庄村探索走出了一条由乱到治、自穷到富、从村到“城”、转衰而兴的发展之路,为全省乡村振兴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前阙庄村地处潍坊市区西北部,曾是潍坊经济开发区最偏远的一个村,现有村民295户、900人,总面积2000亩,其中耕地面积1744亩。过去,由于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信息闭塞,基础设施落后,村民观念陈旧,世代前阙人在贫瘠的土地上劳苦耕作,生活始终处于贫困状态。村“两委”班子人心涣散,干群关系紧张,上访问题突出,村民纷纷离村谋生,村级事务管理一度陷入瘫痪、无序。2004年换届以后,村“两委”在无区位、无积累、无资金的情况下,迎难而上,抢抓机遇,借力发展,探索出了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前阙模式”。前阙庄村先后被授予“全国文明村”“中央党校潍坊科研基地”“山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全省干事创业好班子”等多项荣誉称号,每年有二十多个省的近万名党政领导干部和党员群众前来实地考察、学习交流。 一个小小的前阙庄村,浓缩了7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潍坊乡村振兴的沧桑巨变,见证了潍坊乡村从解决温饱到迈向高水平小康、从告别传统农业到迈向三产融合的现代农业、从单调单一的乡村生活到丰富多元的现代新乡村文明的划时代嬗变。 打造美丽乡村 壮大集体经济 初秋时节,万物并秀;前阙庄村心齐气顺,风正劲足。我们听到广袤田野上强劲的乡村振兴脉动。 “总结前阙庄村的发展历程,关键是时刻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坚持抓班子、夯基础,抓产业、强支撑,抓服务、促提升,实现了农村党建、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互促共进。”前阙庄村党支部书记于英智说。 前阙庄村从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入手,开展村容村貌整治,打造美丽乡村。于英智说,新一届村“两委”上任后,从班子队伍建设和村庄规范管理入手,先后建立推行了民主议事制度、村务公开制度、矛盾调解机制等一系列制度,增强了班子凝聚力和战斗力,和谐了干群关系。在此基础上,2004年,针对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环境卫生、道路、用水等问题,村党支部带领全体村民齐上阵,通过带头捐款、争取上级资金等方式,完成了环境卫生综合整治、自来水改造、道路硬化亮化等工作,村庄面貌、村风民风焕然一新。村“两委”把件件实事办到了群众心坎上,赢得了民心、聚集了民力,为下步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从群众最关心的钱袋子入手,做活土地文章,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前阙庄村实行“党支部+土地流转”,在全市率先开展土地流转,先后与20余家企业签订承包合同,大力发展绿色、无公害蔬菜种植,村民不但有土地租金收入,而且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向二三产业转移,形成了“土地换保障,二三产业再增收”的双重收入格局。 前阙庄村人的探索,带着鲜明的时代印记,也记录着潍坊特色农业发展的产业脉络。“党支部+合作社”,创办“潍坊市东篱乡村生态果蔬专业合作社”,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实行专销专供,打造了“东篱乡村”品牌。“党支部+村企联建”,以办公场所及服务项目入股,与山东房建建设集团联合成立金昌置业有限公司,承揽建筑工程、棚户区改造等业务,带动了村庄发展、村民致富。“党支部+土地投资”,以20亩集体建设用地入股,引进潍坊乾赐橡塑公司,签订保底分红合同,开启了村集体经济保底增收的新模式。如今,前阙庄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3.8万元,户均拥有私家车1.5辆,村集体年经济收入可达1000余万元。 实施旧改棚改 村民变成市民 环顾前阙庄村文化大院广场四周,低矮潮湿的土房时代已经远去,耳边是欢歌笑语声和蓝天白云下高楼林立的场景。前阙庄人自信满满:“我们乡村的生活,让城里人羡慕。” 从群众最期盼的住房问题入手,2009年,前阙庄村利用“土地增减挂钩”政策,在全区率先启动旧村改造,村民全部实现“上楼”,人均面积60平方米,户均2套房。村集体在供暖、物业等方面给予补贴,降低了村民生活成本。在此基础上,抢抓国家棚户区改造机遇,建成占地247亩、总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可容纳1600户居民的二期项目,将周边后小河等村庄集中迁入安置。同时,按照“城市标准、一步到位”的原则,先后配套建设文化大院、社区服务中心、医院、老年公寓、公交车站、幼儿园等民生工程,引入中百超市、银行网点,水、电、暖气、天然气同步进村入户,村民过上了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富起来的前阙庄村人,对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也一天比一天热烈。从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入手,传承红色基因,凝聚发展合力。该村始终注重以德治村、文化孕育,实现了从“人管人”到“制度管人”到“文化育人”的转变。红色年代的前阙庄村是著名的堡垒村,先后涌现出革命烈士于清书,中共十大代表、全国三八红旗手张秀英等一批优秀共产党人。该村深入挖掘前阙红色文化资源,建成1000平方米的党史馆,使红色文化贯穿融入到日常管理,开启了以文化凝聚力量、引领发展的全新管理模式。 乡风文明之风,吹遍前阙庄角角落落,也吹拂着广袤的潍坊乡村田野。村里筹资680余万元,建成了综合性村级文化大院,为村民打造了高标准、高规格的公共文化活动场所。依托文化大院,先后组织开展百余场文体活动。成立歌舞小剧团、舞狮队、秧歌队,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积极开展“好媳妇好婆婆”“英俊少年”“文明户”等评选活动,营造了文明和谐、团结融洽、积极向上的村庄氛围。 发展田园综合体 打造产业支撑 一个温室大棚里,将智能采光、无土栽培、水肥一体化等技术,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自动化操控,演绎出前阙庄村农业的千姿百态。开门迎客的东篱田园综合体,项目一期首批种植的番茄进入收获期,静待果熟客来。 东篱田园综合体是2018年山东省省级田园综合体试点项目之一。项目建成后,将推动当地农业产业升级,带动当地村民增收致富。 前阙庄村从群众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入手,大力发展田园综合体,打造可持续的产业支撑。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和要求,与山东农科院、潍坊科技学院等开展全面合作,规划了以前阙片区为核心、占地2.2万亩的田园综合体,努力推动产业链相加、价值链相乘、供应链相通“三链重构”,建设生产美产业强、生态美环境优、生活美家园好“三生三美”融合发展的魅力新村。 规划建设方面,以全国文明村前阙庄村为中心,依托红色文化和绿色生态资源,以前阙红色教育为引领,以建设智能温室为重点,以实现蔬菜废弃物、农作物秸秆等循环利用为目标,规划打造“六区两带一中心”,逐步形成“生产田园化、生活社区化、生态景区化”的田园综合体新模式。目前核心区设施农业生产区一期番茄大世界已部分投用,与荷兰豪根道温室制造公司合作,采用智能采光、无土栽培等行业领先技术,进行品种对比筛选、特色种苗栽培;二期15万平方米建设全面展开,累计完成投资1.5亿元。生产营销方面,与北京奥科美公司合作建设大数据平台,时时掌握作物生长状况,实现标准化种植;利用“互联网+农业”,打造农商对接平台;建设中央大厨房,为客户即时配送加工农产品,提供“产供销”一条龙服务。利益联结方面,建立“六四三”利益分配模式,实现合作社有长远效益、村集体有股份积累、农民有产业收益。项目建成后,将形成集种苗培育、成果转化、智慧展示、农科培训、产品配送和电商销售为发展方向的现代农业综合服务平台,辐射带动周边13个村、近万名农民融合发展、稳步增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