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镜头记录抗战老兵 让“荣耀”与时代同频 |
——访辽宁省旅游摄影协会副主席于文钧 |
|
开展啦 9月27日,第27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暨“一品景芝杯”首届潍坊国际摄影周在十笏园文化街区开幕。展览以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主题,设置“第27届全国摄影艺术展”、“潍坊国际摄影周主题展”等主题版块和相关系列活动,将一直持续至10月6日。图为展览现场。 记者王晓光 王乐 姜斌摄 本报记者 刘晓杰 “作为一名摄影爱好者,一定要有担当、有责任,一定要把握主旋律,传递正能量,力争创作出更多富有时代气息和生活情趣的、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回报大家的厚爱和人民的期待。”9月27日,前来参加第27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暨首届潍坊国际摄影周的辽宁省旅游摄影协会副主席于文钧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影像从心,摄影者拍的是自己的灵魂。63岁的于文钧是辽宁营口人,是辽宁省旅游摄影协会副主席、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从事摄影有20多年的时间,如今摄影已经成为他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习惯用镜头记录社会发展,记录生活百态的他,近几年的时间里,已经跟拍了130多位退役老兵,用镜头记录了他们的生活,传递着红色革命精神。 “这次评委会推荐我的参展作品是组照《最后的军礼》,共十幅照片,用镜头跟踪记录抗战老兵的生活状态,留下革命先辈们的印记,希望唤起更多的人关注老兵群体,传承红色记忆,弘扬革命精神。”于文钧说,最近几年的时间,自己一直在拍摄抗战老兵题材的照片,用光影记录下营口市内抗战老兵历尽战火洗礼后归于平静的生活,用相机展现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永不熄灭的爱国热忱,为他们“画”出一幅幅珍贵的人生肖像。 于文钧说:“《最后的军礼》中人物尹志宽是辽宁省营口市盖州陈屯乡人,1947年入伍,1949年退役。在大元山战役中,为伏击敌人卧雪一天一夜,脚趾冻掉留下残疾。退役在乡的几十年里,始终以一名军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在村里遇到军车时,他也会禁不住以标准的军礼致敬。老人已经于去年去世,他葬礼上,作为现役军人的孙子也以一个标准的军礼告慰老人英灵,这最后的军礼是革命精神被传承下去的见证。” “走进老人们内心世界,体会到的不仅仅是那份淳朴和善良,更多的是对那个时代的尊敬与感动。”于文钧说。 几年的时间里,随着寻访的不断深入,他从拍摄延伸到了寻访、关注、记挂,进而成为融于血脉的情愫。他也曾六次拜访并组织社会团体去探望、慰问老人,给老人送去关爱。 “我会继续用镜头传递革命文化、弘扬革命精神。”于文钧表示。20多年对摄影的热爱与坚持,寄托了于文钧对抗战老兵、对家乡营口的深深眷恋,一张张震撼人心的作品,诠释着摄影人的文化坚守和社会责任。“在今后的创作生涯中,我会沉下心境,精选题材,认真创作,用手中的相机观照现实生活,反映人民心声,努力创作出反映群众精神风貌的作品,这是摄影人的立身之本。”于文钧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