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发展成就巡礼·青州市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关注
 
标题导航
放大品牌效应 提速全域旅游发展
推动全域生态化建设 共筑城市发展绿色屏障
2019年10月1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推动全域生态化建设 共筑城市发展绿色屏障



  本报讯 (记者井峥 通讯员郑秀宝 孙楠)“仁者乐山,智者乐水”。青州是一座山水相依的城市,云门山、驼山、玲珑山,三山联翠,障城如画;南阳河、北阳河、弥河,穿越城乡,蜿蜒而过。近年来,青州市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生态优先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和全过程,以绿色发展助推新旧动能转换和乡村振兴,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生态强市的可持续发展新路子。
  依法划定“生态特区”,加强原生环境保护。该市从“立规矩”入手,把生态优先的理念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先后出台西南山区生态保护、水源地保护、云门山风景区保护、古城保护四个决议,坚持用法治守护生态红利,持之以恒抓好生态建设,确保优势生态资源可持续利用。关停破坏生态环境的石灰石矿山企业37家,矿山(坑)复绿面积2900多亩,关停和搬迁14家工业企业、24家养殖场、78家餐饮业户,综合治理流经保护区的11条大小河道,加强森林水源保护与生态涵养,着力构筑生态安全屏障。划定12平方公里的古城风貌保护控制区,对标志性建筑物和传统民居进行全面保护,对列入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历史文化遗存进行重点保护,又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先后投资6亿元进行保护性修复建设,千年古城重现繁华生机。
  统筹生态系统治理,做好显山露水文章。该市坚持封山育林,见缝插绿,把原先分散在乡镇或社区、村庄的山区开发权限,统一收归到青州市政府,任何山区开发项目一律报市里审批。积极倡导“每人每年植树不少于一棵”,发起“认种认养”活动,推进“增绿增色、拆墙透绿、黄土不露天”行动。在城区,开展单位庭院、居民社区、房前屋后无死角植树绿化;在乡村,实施山体造林美化、农田道路绿化美化、村镇驻地绿化美化、水系绿化美化四大工程。每年投入专项资金3000万元,确保每年荒山绿化5万亩。吸引40多家社会经济组织承包经营荒山,建设各类生态林、经济林4万余亩,该市森林覆盖率达到22.1%,绿化覆盖率达到43.1%。
  重拳治水,创新机制,在全省率先实行了“河长制”。青州市委书记担任“第一总河长”,青州市委副书记、市长担任“总河长”,其他市级领导担任各河道“河长”,沿河镇街和村居负责人分别任“段长”和“分段长”。实行河道物业化管理,搭建“智慧河长”管理平台,用信息化手段提升管理效能。对辖内水库、池塘、湿地实施水生态景观式保护治理,实现境内“五河五库”水系串连贯通。对辖内23座水库进行全面改造提升,建设拦河坝和水池455处,小型水库21座,增加蓄水能力200万立方米。沿水沿河栽植各类乔木39万株、花灌木131万平方米,种植草花35个品种、地被65万平方米,有效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
  坚持生态富民惠民,共建共享绿色发展。立足山区优越自然条件,该市在宜林耕地栽植蜜桃、核桃、山楂、柿子等经济林木;在浅山区栽植连翘、黄栌、杜仲、金银花等中药材,形成“春季赏花、夏季看绿、秋季摘果”绿色产业链条。近年来,西南山区的王坟镇绿化造林21.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2%,其中山楂、柿子、香椿等经济林7.8万亩,成为全国最大山楂鲜果交易集散地,果品加工企业发展到138家,全年山楂制品产值达14亿元,带动8000多名农民在家门口就业。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的生态给老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实惠。该市积极整合优质资源,以旅游项目为抓手,加快特色乡村旅游业态培育,农业、农村焕发出了新生机。依托花卉资源打造花卉观光、花卉休闲体验和花卉探秘游;依托西南山区生态资源打造农家体验、生态休闲、观光采摘游;依托仰天山、泰和山、黄花溪等自然生态资源,打造山水风情游;依托浓郁原生态色彩的井塘、黄鹿井、王辇等古村落,打造古村风情民俗游。2018年,乡村旅游游客达41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8亿元,参与经营的农户人均年增收9000元;由此带动青州市旅游产业全线飘红,中外游客达106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07亿元,人民群众在共建共享绿色发展中有了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
友情链接:潍坊妇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