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潍坊周末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综合
 
标题导航
 五井战役—
百姓大舞台 有才你就来
网红经济诚信方有未来
2019年11月08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五井战役—
  山东抗日初期最模范的胜利战斗



  群山巍巍,岁月钩沉。
  1939年11月3日的《大众日报》头版,曾刊发当时罕见的社论,题目是《庆祝临朐大胜利》。社论中,称誉五井战役“是一个伟大的胜利”,是“山东抗日两年来的最模范的胜利战斗”。
  岁月无痕,而苦难辉煌有迹可循。
  固守一方水土的莲花山曾见证这场“伟大的胜利”:1939年10月25日,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一支队全歼日军30余人、击溃伪军300余名。
  秋风乍起时,记者来到临朐县五井镇莲花山下,在战斗打响的地方,一座建于明嘉靖年间的石桥长虹卧波,河水依然像1939年一样,自南而北安然淌过;战斗最激烈的北门,而今大道通衢、街市繁华;歼灭30多名日军的老坟场,一座座高楼已拔地而起;站在古城墙遗址极目远眺,群山苍翠、瓜果飘香……昔日大战场,已是致富地。
  80年弹指一挥间,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而顽强抗争的不屈精神,已融入地域气质,成为无数后人追怀感念的宝贵精神财富。
  浩气长存。

  临朐县城向西南约15公里,就是五井镇。这里地处峡谷出口的丘陵地带,东临弥河平原,西、南、北三面山峦起伏成天然屏障,东西延伸的峡谷里有一条公路,自古就是能进能退、能攻能守的兵家必争之地。在抗战爆发前,这里就人烟稠密、街市繁华,是沂蒙山区西南诸县商旅来往频繁的大集镇。
  1939年8月到1940年4月,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一支队就驻扎在五井镇。
  1939年8月1日,在距离五井镇不远的地方,八路军山东纵队正式成立,加强了山东的统一军事领导。山东纵队各部队在鲁中、鲁东南、清河、胶东等地大力开展游击战争,扩大了根据地,而第一支队更是发展迅速,节节胜利,引起了日寇恐慌。
  1939年10月25日,侵占了临朐县城的日寇对驻扎在五井西村的第一支队发动偷袭,想以此削弱山东纵队的力量。当日凌晨2时,日军30余人、纠集伪军300余人,在日军中队长木莫的带领下,突袭五井镇。
  时任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一支队副司令员的钱钧,在1982年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潍河怒涛》一书中,对这场战役进行了回忆——
  10月25日凌晨,村外突然传来一阵激烈的枪声。钱钧听到枪响之后,披衣出门,当时五井西村的村外有高五米多的城墙,钱钧爬上城墙最高处的东门门楼,趁着月光,看到一大片日军、伪军正在距离村不远的地方向东门行进。回身远望时,他发现村东的莲花山制高点也已经被日军夺占。
  战情危急!钱钧一边命令骑兵连火速派人到茹家庄向第一支队司令马保三汇报,一边召集人员商议部署作战方案:由二连抽一个排牵制日军兵力,一连和二连的两个排集中火力猛攻伪军,骑兵连作为机动部队,独立营为预备队。待击溃伪军后再集中兵力对付日军形成合围,争取打一个漂亮的歼灭战!
  在周密部署与骁勇善战下,伪军在东门久攻不下。天渐渐亮了,伪军见强攻不行,便试图借着村北的一条大沟作为掩护,迂回到北门实施偷袭。借着炮火的闪光,钱钧与战友很快弄清了敌人进攻的阵势:东门是日寇,北门和炮台处是伪军。很显然,敌人想依靠火力的优势,相互策应,一举得手。然而,他们没想到,这同时给了我军各个击破的机会。
  据《临朐村镇志略》记载,当时营长李福泽带领队伍到北门时,进攻的伪军已快到围墙跟前。他当即命令副连长鲍汉源带一个排开门出城,向敌侧翼运动,同时组织战士在围墙上喊话:“中国人不打中国人!”本来士气就低落的伪军,在心理攻势面前更加胆虚气怯。伪军指挥官于是开枪威逼,同时在加大火力掩护下,伪军仍不得不继续向我军逼近。
  看到伪军仍继续攻击我军,一支队的战士愤怒了,阵阵排枪射向敌人,手榴弹在敌群中纷纷爆炸,伪军被阻击在围墙下。双方正在僵持,敌人的侧后突然枪声大作,我军的迂回部队开火了。伪军受到夹击,一时乱了阵脚,狼狈逃窜。
  钱钧后来回忆道:“这些伪军是如此不堪一击,我们当时也感到意外。事后得知,原来一名伪军大队长当场被我军击毙,伪鲁南警备军的副司令王德平也负了重伤。树倒猢狲散,眼看当官的非死即伤,伪军抛下日寇和一百二十多具尸体,一哄而散,狼狈逃命而去。”
  宜将剩勇追穷寇。
  伪军逃走后,只有日军在莲花山至五井东门和莲花山北麓一带。进攻的敌人也被迫退回到山顶。此时,机炮连赶到,钱钧与战友得到了益都、临朐的敌人已无兵力向五井增援的可靠情报。于是,钱钧下达命令:立即出击,夺回莲花山!
  为彻底歼灭敌人,钱钧重新进行了兵力部署:临朐县独立营迂回到背后切断敌人的后路;机炮连在南门外监视莲花山上的敌人,并配合一营进行炮击;一、二连以最快的速度向莲花山运动;一营长带领一连正面进攻;二连从敌后进攻。为确保以绝对优势歼灭敌人,传令三连一个排留守,两个排前来增援。
  “炮弹不停地落在敌人据守的山头上、大庙里。在炮火支援下,李福泽营长带领一连战士一跃而起,巧妙地利用地形,迅速接近山头。”这是临朐县档案馆有关战役的资料记载。
  战斗开始后,一连向山上冲去,敌人凭借有利的地势、精良的武器负隅顽抗。赶来增援的三连,从南北两面向莲花山东侧高地发起进攻,使敌人腹背受敌。穷凶极恶的日寇端着刺刀,嚎叫着向我军反扑。一场肉搏战在山头展开了。
  我军战士勇猛冲杀,不到一个小时,五井的制高点莲花山重新回到了我军手中。日寇丢盔弃甲,夺路逃窜。
  决不能给敌人喘息的机会。钱钧立即下达了穷追猛打、聚歼顽敌的命令。战士们奋勇争先,紧紧追赶,将敌人团团包围在莲花山东北山下四五百米处的一片坟地里。日军突围无效,援兵不来,便凭借坟包、树木垂死挣扎。首先冲进坟地的是距敌较近的三连指导员带领的突击队员,他们从北面冲进坟地并占领了一个较大的坟堆。但由于坟地开阔,地形平坦,突击队员有了新的伤亡。
  这时,胶东军区通讯营正从这里经过,也投入了战斗。三连也从南面山上压了下来。日寇处于四面包围之中,已成瓮中之鳖。眼看全歼残敌的时机已到,钱钧重新组织了部队,命令一、二、三三个连队向残敌发起了全面进攻。
  一声令下,我军所有武器,一齐开火,强大的火力压制住了敌人。三连的战士们选择较为有利的攻击方向和地形,以排山倒海之势向敌人压过去。经过两次冲杀,攻占了外围坟包,迫使守敌退入坟地中心。一、二连乘三连创造的有利战机,也相继攻进坟地。成排的手榴弹向敌人的头上飞去,炸得残敌血肉横飞。战士们手端刺刀,争先恐后,一举攻占了坟地中心。
  这一战,不到二十分钟,打得干脆、利落。

  至此,五井战役胜利结束。除一名敌寇因掉在枯井内没被击毙外,其余全部被歼。五井战役前后历时十七个小时,共毙日军30余名、击溃伪军300余名。缴获迫击炮2门,重机枪1挺,轻机枪3挺,步枪31支,手枪2支,机枪子弹1箱,步枪子弹5万余发以及钢盔、刺刀等一大批战利品。
  五井战役结束后,我军将日军尸体抬到路旁,同时给驻临朐的日军送去了一封信:
  “临朐日本驻军部队长殿下:贵军于10月25日在五井与我军激战终日,贵军官兵全部阵亡,尸体俱全,现安放在五井莲花山庙前,希望接函后酌情处理。如需帮者,愿尽力为之。日军侵华以来,遭遇中国人民之坚决抗击。我军配合人民,持久抗战,誓死打败日军,收复失地,不达目的决不罢休。静候明察。”
  “如需帮者,愿尽力为之;誓死打败日军,收复失地!”穿越八十年时空,荡气回肠。
  几天之后,日军从胶济线上调集来三四百人,来到莲花山下乱放了一阵枪,随后慌慌张张地把尸体搬走了,走时也留下一封信:“八路军驻五井部队麾下:贵军人道主义,本军钦佩。留下的尸体完整无损,特致谢意。”
  五井战役的规模并不是很大,歼敌也不是很多,但在八年抗战的初期阶段,它对提升我军民士气、打击敌军嚣张气焰所起的作用却是巨大的。因而战后不久《大众日报》社论中盛赞这次战斗“是山东抗战两年来的最模范的胜利战斗”。
  五井一役,五井镇便同抗日战争联系在了一起,名声大振,并随着胜利的歌声,唱出了沂蒙山区,传遍了整个山东。当时的八路军山东纵队队歌的歌词唱道:“日寇侵入了山东,投降派便挂上了免战牌。投降派逃跑了,我们便从地下站起来。”
  五井西村的村民房崇禄曾向子孙讲述这个细节,他当时只有13岁,当晚的枪炮声一声声震得房子土墙墙皮簌簌往下掉,一开始村民们都非常害怕,村里的青壮年男子主动集结向一纵队报到,保卫家园。等到天快亮时,枪声渐渐消散,敌人也并没有进村,这才放下心来。在战争结束后的次日,房崇禄跟随大人跑到莲花山庙前,围观了过日军的尸体。在后来很长一段年岁里,他总是向孩子们说起:“共产党护住了我们的家园,也保护了敌军遗体的体面。”
  抗争精神、家国情怀与朴素的人道主义精神,如云蒸霞蔚,闪耀着光辉,在这片土地绵延不息。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在五井战役中,当地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面对装备精良的日本侵略者和伪军的围攻,不屈不挠,顽强拼搏,全村男女老少全上阵,没有一个临阵退缩,硬是打退了敌人的进攻。
  五井西村的村民王学栋当时21岁,是游击队的代理队长,没有真正参与五井战役,但他与其他游击队员、父老乡亲为战士们送水送饭,还送过伤药。王学栋曾回忆,五井战役当天中午,连续的激烈战斗,战士们体力消耗太大。他与父老乡亲们商量,想给战士们送点吃的喝的。于是家家户户用大锅煮绿豆汤、煮鸡蛋、烧开水……虽然当时生活条件都很艰苦,但是为了八路军战士,淳朴的乡亲们愿意倾其所有。
  军爱民,民拥军。王学栋回忆道,当时他们去城楼送饭,战士们十分关心村民的安危,纷纷喊着:“危险!快下去!”王学栋弓着腰,隐蔽着将饭和水送到了战士们的手中。
  “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块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个娃,送去上战场。”革命老区的人民,就是这样的秉性,正因为此,精神才能载入史册、光耀千秋。不止在五井镇,在那个年代里,潍坊大地涌现出了多少可歌可泣的凡人壮举:宁可让自己的孩子饿着,也先把粮食留给重伤员们;宁可自己冒险,也要保护重伤战士周全;舍得性命,也要把情报安全送到……
  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
  五井战役后八十年的同一个秋天,在临朐县五井镇镇政府办公室,73岁的前副镇长、退休干部许心安打开了一张详细绘制的战斗形势图,小心翼翼,珍之重之。对那场战斗的前后细节,许心安了然于胸,如数家珍。清清楚楚的地理位置、红蓝分明的攻守方向、线条流畅的各种标识,一笔一划中,足可见老人研究这场战斗的用心程度和对伟大胜利的朴实深厚感情。
  让历史告诉未来。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
友情链接:潍坊妇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