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坚守教育初心 勇担育人使命 |
——高密市第五中学教育教学发展纪实 |
|
□本报记者 孙孔嘉 通讯员 杨生柱 在巍峨美丽的凤凰塔下,闪耀着一颗璀璨耀眼的教育明珠——高密市第五中学。学校始建于1958年,办学多年来,受到了教育界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该校先后荣获山东省健康示范学校、山东省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中科院重大课题协作单位、第23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金牌学校等荣誉称号。 2012年,由于城市扩建道路的需要,高密五中整体搬迁到现在的学校,即原来的实验中学,随着教学规模的扩大,现在的校舍仍然不能满足学校日益发展的需求。在高密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学校开启了校园重建工作,建筑面积由原来的24000平方米增加到44000平方米,新建教学楼集多功能实验室,无线网络教学系统等现代化设施于一体。 学校紧紧围绕“面向全体,突出个体,大面积、大幅度提高学生成绩”的核心使命任务,多层次、多渠道、多任务开展教学工作。学校着眼高考,锤炼课程,加强多元课程体系建设,打造学科品牌,构建特色学科基地,以满足不同学科、不同学生学习的需求。学校实施了学科分层教学,狠抓教学落实,提高课堂效率;抓实常规,细化落实,提升教育教学管理质量。 园圃花千树,贵在园丁勤。学校把教师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实施教师发展“四大工程”:“新竹成长工程”“攀登工程”“名师工程”“双优工程”,积极为青年成长及各层次教师的专业发展搭建平台,提供助力。并鼓励教师培训学习,更新理念,促进教学实践,打造了一流教学团队。 学校一直强化德育教育,立德树人,擦亮教育品牌。积极推行文化激励工程,组建由知名校友参与的新校园文化研究团队,深入挖掘五中深厚的文化底蕴,建设知名校友文化长廊,创建五中校史馆等,构建文明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同时打造丰富多彩的特色社团课程,开设了近百门校本课程,成立了近50个学生社团,《摄影基础入门》《电脑艺术设计》等9门课程被评为潍坊及高密市级精品课程。 世纪之交的前后二十年,学校培养了以张岩、杜邓宝、侯文竣、高成温、宫玉才、昝晓、秦鹏、宫厚军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清华、北大学子,现在已奋斗在祖国建设一线,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贡献自己的才智和年华。 教育的路,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事业的心,只有虔诚没有懈怠。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新时代号召下,趁着全国教育改革的东风,高密五中以“培养有品位、有学识、有特长、有责任、有担当之人”为育人目标,所有教师心怀“创办适合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教育”的办学理念,精准定位,打造学生发展多元化办学特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