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
滨海强化部门联动念好机动车污染防治“紧箍咒” |
|
|
本报讯 (记者于菲)为进一步加强柴油货车等移动源污染防治,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为打赢蓝天保卫战提供有力保障,今年以来,滨海区生态环境、公安、交通、综合行政执法等部门不断强化部门联动,全力推动柴油车专项整治行动深入开展。 加强源头监管。加大国Ⅱ及以下柴油货车源头管控力度,对已达到强制报废标准和检验有效期届满后连续3个检验周期内未取得机动车检验合格标志的车辆,督促机动车所有人限期办理注销登记,目前已办理注销登记32辆;加快推进国Ⅲ以下重型营运柴油货车淘汰,督促436辆国Ⅲ及以下重型营运柴油货车车主尽快办理注销车辆营运手续,目前已淘汰77辆;加强检测机构监管,逐步建立机动车安全技术、环保检测机构和营运车辆综合性能检测机构常态化监管机制。 加大道路监督执法抽测力度。以路面为主战场,加强路面管控。紧紧围绕辖区内重型柴油货车集中通行的省道222、223等物流货运主干道,在重点路段、重点时段组织生态环境、交通、公安、综合行政执法等部门严查驾驶不符合排放标准重型柴油货车上道路行驶,不符合排放标准重型柴油货车闯限行等交通违法行为。今年以来,共开展联合检查6次,检查车辆30车次,对超标排放车辆下达超标排放告知单,督促其进行维修整改。同时积极开展渣土车综合执法检查,强化联合执法,形成环境执法高压态势,全力破解机动车超标污染问题。 加强危化品运输车辆交通安全检查。区交警大队加大执法力度,从研判分析、严格准入、源头管理、路面管控等环节入手,严防发生涉及危化品运输车交通事故。经排查,目前滨海共有危化品运输企业12家,在滨海区注册的危化品运输车辆219辆,尚有个别物流公司的危化品运输车辆存在逾期未审验违法行为。对此,滨海区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严禁存在此类违法行为的车辆上路行驶,并处以相关处罚,同时严厉打击企业环保设施不正常运行、危化品运输车辆存在安全隐患等违法行为。 加快新能源车辆及配套设施建设。不断调整优化运输结构,加快高污染车辆淘汰,全区公交车辆已全部更换为新能源公交车;加快建设集中式充电桩和快速充电桩,截至目前已在汽车站、欣泰商业街、国家电网、生活广场、未来大厦等周边建成230个,超额完成建设任务。 不断提升铁路货运能力。充分发挥铁路运输高运量、低成本、低污染的整体优势,提高多式联运货物运输量,构建以大莱龙铁路为主干、各铁路专用线为终端的铁路运输网络,进一步优化海化集团、中棉物流专用线等两条既有专用线运输组织。工程实施后,大莱龙铁路年运量将由目前1800万吨增加到3000万吨,有效提升了路网运输能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