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情帮扶打通村庄发展“血脉” |
——市社会保险中心聚焦民生多措并举开展包村帮扶工作 |
|
□本报记者 王聪聪 “帮扶组来了以后,我们切实感受到了村庄的变化,现在农田用电的电线杆立起来了,排水沟通畅了,沥青路铺好了,真是为我们老百姓干了实事儿。”来到峡山区王家庄街道于家屯村,村民毛玉领高兴地告诉记者。抓好帮扶工作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今年4月,市社会保险中心帮扶工作组正式入驻省定贫困村——于家屯村,驻村帮扶期间,工作组听民意、跑部门、要资金,竭尽全力办好民生实事。 电力供应奠定村庄发展之“基” 农田是村民的希望,长久以来,于家屯村民靠天吃饭,种植小麦、玉米、大姜、洋葱及桃、樱桃等,碰到恶劣气候减产是常事,尤其是露天樱桃十年九收,十分难种。“我们平时灌溉农作物都靠拖拉机和发电机带动水泵抽水浇地,现有的灌溉模式既费时,又费油费力,而且没法一人独立灌溉。”毛玉领回忆说。 没有电力供应,就没有农业的产业化发展,也制约着村民现代化农业种植的脚步。工作组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协调当地电业公司,投资110余万元,为1500亩农田电力灌溉项目立项。连日来,施工人员冒着刺骨的寒风紧张施工,120根电线杆在广袤的田野上一字排开,3台变压器安装完成后就可以扯线送电。建成后,村民只需刷电卡取电就能浇水,发展大棚、农作物滴灌等农业产业化种植得到保证,真正解决了村民浇地烦恼。此外,工作组还积极联系相关科研机构,在于家屯村专门开辟了改良繁育新一代圆葱种子试验基地,用于圆葱种子研发改良,试种成功后市场前景十分广阔,极大带动农民增收和就业发展。 多措并举改善村民出行之“难” 走进于家屯村,焕然一新的排水沟贯穿其中,还显露着它“青涩”的模样。以前的排水沟塞满了垃圾、淤泥和枯树叶,一到下雨天,排水沟的水翻涌而上,坑洼的路面积水满地,没处下脚。 为此,工作组积极协调区农林水利局,重建了村内两条350米排水沟,并对350米主街铺设沥青,对村内6条道路进行硬化,目前4条道路共3848平方米已经招标结束,由于季节原因,预计明年一开春就进行施工硬化。为实现村庄“亮化”,工作组争取企业捐助资金2万元,购买60盏路灯及5200米电线和附件,现已全部到位,争取在过年时让整个村子亮堂起来。 细节之处见证真情帮扶之“爱” 帮扶路上尤其不能落下对困难家庭的关心关爱。在于家屯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就有15户22人,工作组情系困难家庭,定期走访入户了解需求。“多亏了党和政府的关爱,要不是你们来帮助我,我的房子就没法住了。”80多岁的贫困户王永莲激动地说。如今,她已住上温暖宽敞的新房子,心里甭提有多高兴。 据悉,工作组入驻后,协调街办2万元为贫困户王永莲翻建房屋,协调市考试中心5600元为贫困户王振云修缮屋顶漏雨情况,为意外受伤住院的贫困户李桂富送去1000元慰问金,真正为老百姓解决了实际困难。每逢七一、中秋节等重大节日来临时,他们走访慰问贫困户和老党员,为他们送去油、大米、鸡蛋等慰问品。近日,10名帮扶责任人入村开展了帮助贫困群众过暖冬过好年活动,为贫困户送去了大米和棉被。于家屯村在帮扶工作组的全力扶持下,幸福指数稳步攀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