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设绿色矿山 留住绿水青山 |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深度谋划扎实推进全市矿业绿色发展 |
|
□本报记者 于 哲 通讯员 钟绵荣 发展绿色矿业、建设绿色矿山,既是立足国内提高能源资源保障能力的现实选择,也是转变发展方式留住绿水青山的必然要求,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矿业绿色发展作为当前新形势下矿业发展的新标准,将其贯彻到矿产资源保护监督管理工作全过程。按照试点先行、典型带动,我市先后创建国家级绿色矿山6家,省级绿色矿山3家,实现了液体矿山、露天矿山和地下矿山的全覆盖,树牢了矿业绿色发展理念。 转变发展理念 绿色矿山建设氛围更加浓厚 多年以来,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绿色矿山建设,提出坚决走矿业绿色发展道路,切实把“两山”理论充分体现到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监督过程中,坚决杜绝以破坏生态地质环境为代价的矿产资源经济,把绿色矿山建设作为市、县级矿产资源规划编制需把握的首要原则,提出“批大矿、关小矿”战略,促进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把生态地质环境保护作为矿产资源开发的重中之重,破坏生态地质环境的一律退出,达不到绿色开发条件的一律不审批,提升改造达不到要求的一律不延续,确保把绿色矿山建设作为采矿权人履行义务的重要考量。2016年以来,我市逐步关停小型露天开采矿山10余家,大中型矿山企业占比已超过50%。 强化制度保障 筑牢绿色矿山建设根基 为扎实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全面贯彻落实上级要求,主动与财政、环保、质监、银监等部门单位加强沟通和对接,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制定推进绿色矿山建设的“潍坊”方案。同时,进一步细化内部分工,对用地保障、标准制定、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土地复垦、采矿用地手续办理等方面进一步落实责任,形成了分工负责、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 在绿色矿山建设初期,由于缺乏绿色矿山建设的行业标准,“摸着石头过河”还是“大胆架桥过河”成为了我市矿业绿色发展的一道难题。 “要积极建立潍坊市绿色矿山建设标准”。随着矿业绿色发展方向的确立,我市积极与省厅、省地科院和省矿业协会的领导、专家进行沟通协调,邀请省厅领导和专家到矿山企业进行现场调研,并组织大、中、小型矿山企业技术负责人座谈交流绿色矿山建设的有关问题。最终确定露天开采矿山和地下开采矿山绿色矿山建设以省厅制定的绿色矿山建设标准为依据,单独制定了符合我市天然卤水矿山、绿色矿山建设的标准。 科学统筹分类施策。我市现有矿山112个,其中露天开采矿山15个,地下矿山15个,液体矿山82个。不同矿山有不同情况,为避免“一刀切”的问题,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对全市矿山企业进行了全面的评估论证,确定了三个大的原则,即:大中型矿山马上办。2019年以来,全市7家大中型在产露天开采矿山、2家在产中型地下开采矿山、15家大中型天然卤水矿山全部按要求制定了绿色矿山建设计划,编制完成绿色矿山建设方案,并按要求开展绿色矿山建设工作。新建矿山必须办。从采矿权出让开始,出让公告、出让合同中就要对绿色矿山建设专门作出约定,确保矿山从一开工就严格按照绿色矿山标准建设。2018年以来,我市新出让的2家露天开采矿山正在按照绿色矿山标准进行建设,达不到标准的一律不得投入生产。小型矿山按需办。生产服务年限低于2年的,原则上不再开展绿色矿山建设;超过2年的,根据生产规模、生产经营状况和矿山实际确定是否进行绿色矿山建设。 结合督察促进服务。为进一步解决矿山企业绿色矿山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主要负责同志和分管负责同志定期进行现场督导检查,同时充分发挥现有矿产督察员技术力量,主动免费为矿山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得到了矿山企业的认可,提高了矿山企业推进绿色矿山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坚持典型带动 拓宽绿色矿山建设思路 青州中联水泥有限公司是第四批国家级绿色矿山。为推广该企业典型经验做法,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先后组织县市区局和相关矿山企业到该公司召开绿色矿山建设现场观摩推进会,通过经验分享、现场观摩和座谈交流,提高了矿山企业推进绿色矿山建设的认识。2019年,安丘山水、临朐山水两家水泥企业被评为国家级绿色矿山。 过去一段时间,我市天然卤水矿山一直没有被确认为绿色矿山,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绿色矿山建设的进程。为有效破解这一难题,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提出了“对标先进”的办法。2018年,我市先后组织部分县市区局和矿山企业到浙江湖州、广东梅州和江苏盐城进行调研学习,考察国家级绿色矿山现场,拓宽了思路,明确了方向,为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坚定了信心。 为实现以点带面,全面推进,我市按照规模集中、连片带动的思路,在寿光市成立了以寿光卫东化工有限公司、大地盐化有限公司、山东菜央子盐场有限公司为核心,昌邑市成立以灶户盐化、敖里盐化、裕源集团昌邑化工厂为核心,滨海区成立以海化股份有限公司、海王化工、龙威实业为核心的绿色矿山建设示范区域,推动了周边矿山主动完善提升,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局面。2019年,昌邑敖里盐化、寿光卫东化工两家卤水企业被评为国家级绿色矿山。 加强技术研究 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要绿色发展,就要变革传统采矿工艺技术,通过科学设计并采用先进技术,实现科学有序的开采,又把对矿区周边环境的扰动控制在允许范围内,以最小的环境扰动量获取最大资源量和经济效益。 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的积极组织协调下,各大型矿山主动加大技术投入,安丘山水水泥有限公司探索实现综合利用石灰石矿山白云质灰岩生产高镁熟料技术,破解了困扰矿山企业多年的资源品位低、废料无处放的问题;高密金坤诺矿业有限公司探索了利用陶瓷原料尾矿生产生态环保透水砖项目,减少了尾矿的排放,提高了尾矿附加值,增加了企业经济效益;寿光卫东化工和山东海化股份在溴素提取工艺上进行技术革新,特别是空气吹溴全流程自动控制技术进一步提高了溴素选矿回收率,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大大提高。这些先进技术均通过了省自然资源厅审查,前两项技术还入选了自然资源部《矿产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目录(2019版)》。同时,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还积极探索绿色开采的办法措施,严格落实开采防尘抑尘要求,督导矿山企业改进爆破工艺,将绿色开采实时监控信息接入科技管矿监控平台,提高了监管效益,降低了矿山开采带来的扬尘污染。 积极修复生态 促进矿产资源开发利益共享 为严格落实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义务,改变过去先开采、后治理,开采完、不治理的老路子,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严格按照“边开采、边治理”要求,落实采矿权人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的法定义务和责任主体,确保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与资源开发同步进行。 走综合性治理新路子。我市把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作为一项民生工程来推进,近几年,通过多元投入,市场化运作,先后完成了坊子区城南废弃矿区生态修复项目、昌邑市“青山秀水”旅游度假区项目、安丘市“齐鲁酒地”项目、青州峱山工业项目区和峡山华以国际农业科技孵化器项目等一批有影响、生态和经济效益俱佳的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项目,消除了地质灾害隐患,保护了优质耕地,释放了宝贵的土地空间。 共享资源开发成果。2018年,市政府发布实施了《关于加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采矿权出让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采矿权人要主动履行社会责任,帮助解决矿区周边群众就业,已投产矿山每年拿出不少于税后5%的收益,补助所在镇街或村集体用于改善民生支出,切实发挥矿产资源开发带来的社会效益,让老百姓共享矿山开发成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