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标题导航 |
 |
|
|
|
|
|
|
日前,省政府公布了第四届山东省文化创新奖获奖名单,我市推荐的“城市历史文化街区新时代文旅融合联动建设的‘十笏园路径’”项目成功入选(全省排名第三)。近年来,潍坊十笏园文化街区充分挖掘城市历史文化内涵,积极构建具有“中国画都、金石之都、潍县古城”等潍坊特色文旅IP的文化名园—— □本报记者 潘来奎 通讯员 张新星 文/图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城市历史文化街区作为一座城市的文化名片,见证了城市建设历史发展与演变过程,是中华文化的物质载体。 2018年10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广州市荔湾区西关历史文化街区考察时指出,城市规划和建设要高度重视历史文化保护,不急功近利,不大拆大建。要突出地方特色,注重人居环境改善,更多采用微改造这种“绣花”功夫,注重文明传承、文化延续,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2019年1月习近平在天津考察期间再次指出,要爱惜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 习总书记的系列指示为城市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再生提供了根本遵循。潍坊十笏园文化街区充分挖掘城市历史文化内涵,坚持“四向”理念,搭建“五大支撑平台”,构建“7+格局”,建设“十大文化中心”,实现了政府部门、文化事业单位、文化企业、文化类协会、金融机构等资源之间的联动建设,蹚出了一条新时代文旅融合联动建设的“十笏园路径”,为建设现代化高品质城市提供新动能。 理念先行 确立独具特色的文化创新目标 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全国不少地方一哄而上,“千街一面”的同质化现象突出。在多年的理念碰撞与调研探讨后,潍坊十笏园文化街区确立了独具特色的文化创新目标,注重文化内涵与教化功能成为其与众不同的开办特色。 “国内不少历史文化街区都因为过度的商业开发,对历史文化元素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往往是‘吃喝玩乐’一条街,并且没有明显的街区特色。因此,‘千街一面’是我们十笏园文化街区这些年来在开展工作方面极力避免的雷区,在商业与文化的融合中,我们更加注重文化的首要性,更加突出街区的文化内涵与教化功能。”潍坊市投资集团副总经理兼潍坊十笏园文化运营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朱洪池说。目前国内文化街区大多采用“古建+商铺”“古建+旅游”等形式,过分倚重商业的介入,普遍没有发挥历史文化应有的影响力,业态没有鲜明的地域特色,甚至出现了同质化严重的现象。十笏园文化街区依托“中国画都”的文化资源优势和老潍县自古以来拥有的商埠和手工业名城、鲁东商品集散地的区位优势,加快培育书画、非遗、木版年画、会展、民俗、旅游等文化业态,积极探索街区+书画、街区+非遗、街区+民俗、街区+金融、街区+旅游、街区+休闲、街区+互联网的“7+格局”创新,推动形成了书画展览交易、非遗传承保护、文化产权交易等产业链。 用保护带动开发,以开发促进保护,这是十笏园文化街区始终坚持的理念。在此基础上打造与传统风貌相协调的历史文化街区。通过空间环境的打造和所举办的新春文化庙会灯会、十笏园非遗嘉年华、收藏博览会等系列活动,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十笏园文化街区也因此被评为AAAA级旅游景区,并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景点,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不断提高。自2015年开园以来,十笏园博物馆等文保单位参观人数年均增长30%以上,年门票收入由原来的几十万元增加到近1000万元。门票收入的增加使这些文保单位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到修缮之中,近几年施工面积6000平方米以上,共有180间旧房屋得以新生,文保单位的活力迸发,焕然一新。 十笏园新春文化庙会灯会主要围绕弘扬老潍县优秀传统民俗文化,通过组织举办系列健康向上的特色民宿民韵文化体验活动,传承了积淀丰厚的乡土民俗风情,连续两年登上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被评为“中国十大民俗文化庙会”;街区内潍坊市美术馆开展的中国花鸟画大师于希宁艺术研究,学术成果丰硕,所申请的展览项目于2018年、2019年连续两年入选了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季项目;郑板桥纪念馆、潍县战役纪念馆的打造,让游客在参观之后能够感受到深刻的廉政教育和红色革命教育,实现了文化的教化功能;非遗空间能够让游客与非遗传承人面对面交流,体验非遗、了解非遗,感受传统技艺的艺术魅力。十笏园文化街区通过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有机结合,赋予了传统和现代融合的生命力,在实现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的同时,促进了文化的有效传承。 提高群众的参与性,也是文化街区建设的题中之义。为此,十笏园文化街区在开展系列文化活动的同时,特别注重配套举办系列学术讲座、市民大讲堂、艺术体验活动。“潍美手艺”传统技艺学习项目、非遗空间非遗体验专场、“暑期艺术公开课”已成为十笏园文化街区响亮的艺术体验品牌。百余名本土演员根据郑板桥故事,打造了潍坊市首部文化旅游实景演艺项目《板桥情》。“开城”“巡街”“老潍县风情秀”“板桥断案”四个主要环节以潍县地方民俗为脉络,打造了丰富多彩的古装巡游和地方民俗文化动态表演,展现了潍坊历史文化与人文情怀。这些重文化、有特色、接地气的文化活动,大众可以免费参与,丰富了广大市民的文化生活,让城市本土居民也愿意时常到街区游赏参与,享受到了城市发展的红利。 作为省市两级重点文化产业项目,自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开展以来,十笏园文化街区坚持先行先试,积极整合实践资源,先后在街区推动、建设了新时代文明实践街区,分别打造了潍县战役党性教育基地、郑板桥政德教育基地等实践基地,并将22处新时代文明实践点整合归纳为政德教育、红色文化、非遗传承、现代艺术、健康养生等5大实践基地,在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探索方面走在了前列。 共享共建 打造独具魅力的城市会客厅 深厚的文化资源为十笏园文化街区保护和复兴提供了支撑。在此基础上,十笏园文化街区在国内历史街区保护与开发中创新性提出“四向”理念,凸显“寓文于游、寓教于乐”的功能定位,使人们可以在博物馆中欣赏原汁原味的明清建筑文化,在美术馆中观看高端艺术展览,在非遗空间中动手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在节庆庙会中体验民俗文化风情,在板桥纪念馆中接受廉政文化教育,在红色景点中感受爱国主义情怀。 ——向内提升硬软件设施,创造良好环境。该街区在硬件载体方面着力打造“十大文化中心”:即以美术馆群为依托的书画艺术展览中心、以“非遗空间”集聚区为依托的非遗保护传承中心、以潍州书画城、古玩市场为依托的收藏展览交流中心、以“十笏园大舞台”为依托的地方民俗展示中心、以潍县战役纪念馆为依托的爱国主义教育中心、以十笏园博物馆为依托的历史古建保护中心、以周边美食街为依托的美食养生健康中心、以街区各旅游景点服务资源整合形成的文化旅游集散中心、以关帝庙和文昌阁为依托的祈福纳祥活动中心、以公益场馆和社区文化大院为依托的公共文化服务中心。通过各大中心的集中打造,保持了街区历史风貌的原真性,提高了街区整体设计的协调性,实现了街区文化生态的多样性。在软件方面构建政策信息平台、会展交流平台、产权交易平台、培训服务平台、产业孵化平台“五大支撑平台”,建立资源联动机制。 ——向外打造特色文化品牌,树立良好社会形象。开园以来,该街区先后成功打造树立了“中国潍坊国际年画节”“十笏园新春文化庙会”“中国(潍坊)收藏博览会”“可见之诗——中国风景油画作品展”“非遗嘉年华”“中国·十笏园摄影季”“陈介祺艺术节”“潍坊书画名家研究展”等8个高规格、高档次的大型文化活动品牌,并成功承担了中国画节、文展会、风筝会的分会场任务。其中,“十笏园新春文化庙会”每年客流量高达200余万,是中国十大民俗文化庙会之一。庙会盛况于2018年、2019年连续两年被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黄金时段关注报道;作为中国油画界一年一度的艺术盛会,“可见之诗——中国油画风景作品邀请展”落户潍坊,已成为当今中国风景油画领域学术性、专业性、品牌化兼具的大型品牌展览;陈介祺艺术节,每年吸引来自中、日、韩、法、马来西亚等国篆刻家协会、印社机构和篆刻艺术爱好者、从业者和观众等千余人,成为国内金石界的一大盛事;“潍坊书画名家研究展”每年举办各种展览近百个,2018年以来策划举办的“于希宁艺术研究展”已连续两年入选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季”项目。 ——向上争取高端文化资源支持,提升社会影响力。加强与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收藏家协会、中国画学会、中国油画学会等高端机构的合作,建立了联动机制,持续合作举办了国际年画节、陈介祺艺术节、中国(潍坊)收藏博览会等一系列高规格、高档次的大型文化活动。由中国油画学会支持的“可见之诗——中国油画风景作品邀请展”永久落户十笏园文化街区,已成为潍坊的文化名片。2019年打造了国家级“潍水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十笏园非遗空间”集聚区,是省内最大的非遗传习传播综合体、文化旅游消费目的地。通过提供政策扶持、专业运营指导、媒体互动融合能力、建设非遗开放平台及开展线上线下融合营销和创新合作等方式,全方位助力潍坊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发展与活态传承,实现非遗文化价值、市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有效转化和提升。 ——向下扶持本土人才,讲好潍坊文化故事。街区开园后加大了本土人才和现有人才培养扶持力度,实施青年精英人才计划,选拔一批中青年学术技术骨干、领军后备人才和科研团队,在资金项目上予以扶持。深入实施文化旅游产业人才促进、重点人才培养工程,统筹推进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努力提升人才队伍素质,为人才创新创业提供有力技术保障、智力支撑和文化自信。比如:十笏园文化街区举办的扶持本土文化人才的展览,“潍坊故事”浞水漫画作品和“粉墨丹青——张惠昌的老潍县印象”,展览作品均为潍坊本地画家描绘的本地文化现象。两大展览被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专题报道,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社会影响、广受赞誉。 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十笏园文化街区实现了资源共享,联动共建,进一步提升了园区文化产业的升级发展,并对新形势下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挥了显著促进作用,充分展现了潍坊十笏园文化街区作为城市客厅的独特魅力,打造了响亮的城市名片。 文旅融合 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潍坊十笏园文化街区以打造“世界风筝都大客厅、中国画都新地标”为目标,充分挖掘潍坊文化艺术资源,拓展“街区+”多元化渠道,将自身打造成为融文化、美食、旅游、商业、公共服务,集创作、展示、交易、服务为一体的文化旅游综合体,社会影响力和公众美誉度持续攀升,成为推动书画事业发展的文化平台,成为连通古今的文化桥梁,成为大众亲近高雅艺术、提高人文涵养的一座人文殿堂,成为潍坊市区最知名的文化地标和最响亮的文化名片,也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延续城市文脉,推动本土文化艺术振兴。十笏园文化街区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重新发现历史街区蕴含的文化价值,带动了十笏园博物馆、关帝庙等文保单位的修缮,让古建焕发了活力,营造了街区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通过艺术名家研究系列工程,让传统书画文脉得以梳理;青年艺术家扶持工程,让本土艺术家有了更多与国内顶尖名家交流学习和展览展示的机会,推动了艺术家创作水平的提升。近年来,入选国家级展览“可见之诗——中国油画风景作品邀请展”的潍坊籍画家数量逐年递增,入选全国画院美术作品展、第十三届全国美展的画家数量在全省地级市中名列前茅。 培育新型业态,引领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十笏园文化街区融合提炼出“创业全服务链”的全新产业孵化理念,规划出“众创空间”到“孵化器(基地)”再到“创业园区”的完整孵化步骤,为园区内的商业画廊、文创商店、文化产权交易中心等创业项目提供专业服务,做到了“历史有根、文化有脉、非遗有源、传承有序、创业有路、发展有助”,实现了文化产业、旅游产业、金融产业等融合发展。据潍坊十笏园文化运营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人李伟介绍,自开园以来,十笏园文化街区还先后荣获了“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收藏文化示范基地、中国工艺美术科普教育基地、山东省首批历史文化街区、山东省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山东省首批文创集市、山东省诚信旅游示范单位、山东省版权示范园区、山东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山东省首批服务业特色小镇、潍坊市级创业园区”等一系列高端荣誉称号。 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十笏园文化街区用品牌性艺术活动、展览、演出等形式丰富活跃园区的氛围,不断满足公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需求,把这里打造成为海内外独树一帜的权威性国际化金石文化交流之都、中国画展示名城、风景油画创作高地、中国摄影艺术展示区、百姓寻找潍坊记忆的归宿地、潍坊非遗传承与保护的聚集空间,以及策划举办一年一度的新春庙会灯会、非遗嘉年华等活动。十笏园文化街区连续两年被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全国网络媒体潍坊行等活动让潍坊十笏园文化持续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目前十笏园文化街区已成为海内外游客来潍旅游的第一站,成为潍坊城市文化的金字招牌。 自2015年开园以来,十笏园文化街区每年举办各类书画展览、活动180余场,接待各类旅游、参观团1500余个,旅游人数达600余万人次,带动十笏园博物馆等文保单位收入实现了年均60%的增长。目前,十笏园文化街区已吸纳孵化100余家非遗创新机构,集聚500余家文旅产业商户,带动就业30000人以上;拉动街区商户文化旅游产业年交易额10亿元以上,实现年利税2亿元以上,成为潍坊乃至山东省文旅融合发展的典型代表。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