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文化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专版
 
标题导航
春暖花开文化生活“热”起来
竹板声声传妙招 战斗堡垒“我”先行
用足“绣花”功夫提升城市“颜值”
潍坊非遗抗疫作品展评结果揭晓
市文联征集“现代化高品质城市建设”主题文艺作品
“80后”成为阅读人群主体
市国际象棋协会举办网络义赛捐款活动
2020年04月03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用足“绣花”功夫提升城市“颜值”



  ◎陈轩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近年来,不少地方用“一针一线”的“绣花”功夫,逐渐提升城市“颜值”,在不断创新和摸索中走出了一条改善生态环境的新路子。简而言之,做好生态文明工作,关键就是要有“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从细节入手,一步一步地做实各项工作,只有始终保持昂扬的斗志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才能真正实现我们建设美丽山东的宏伟目标。
  生态环境的改善,健全的工作机制是基础,更是保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为我们很好地诠释了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的关系。多年来的实践证明,一个地区如果生态环境搞坏了,即使GDP暂时得到发展,那这种发展无疑是饮鸩止渴。例如,昌邑市在这种理念的引领下,制定了专门工作方案,首先从机制上为各项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有了好的机制做基础,工作效能就能更加科学有力。短短几年的时间,该市的生态环境就得到了进一步改善。
  生态环境改善,工作模式创新至关重要。时代在进步,工作方式也必将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调整,因此敢于创新才能确保始终站在时代进步的前沿。城市环境改善工作如果只是遵循原有的工作模式,显然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城市基础设施和交通网络。据了解,昌邑市当地创新出一套“一冲二扫三洒”的城市环卫作业模式,实现城区精细化保洁的“无缝隙、无盲区、全覆盖”,及时清除各类污染城市环境的垃圾。检验一项工作做得好坏,群众最有发言权。大家对该市环境改善的肯定和支持,就是最好的证明。
  生态环境的改善,狠抓工作质量是根本。很多地区存在生态“顽疾”,相关管理部门也深感头痛,而单靠一个部门的努力也不能达到预期效果。要想逐渐改善这种状况,一方面须加强有关部门间的合力,对环境整治齐抓共管,对各类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令行禁止,严肃问责;另一方面,还应该持续发挥“绣花”功夫,从小处着眼,从细节入手,着力解决痛点难点,把本地区的颜值逐渐“绣”出来。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一个地区的生态环境状况不仅体现着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精神面貌,也是当地民众生活状态的重要体现。唯有用坚实的努力和付出,才能真正把我们山东的生态环境建设做好,才能绣出“美丽山东”。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
友情链接:潍坊妇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