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教育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综合
 
标题导航
栉风沐雨建百年名校 立德树人扬麓台文风
2020年06月04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栉风沐雨建百年名校 立德树人扬麓台文风
——潍州麓台学校创建“新样态”学校工作纪实
  ▲潍州麓台学校
  ▲庆“六一”文艺汇演
  ▲校园艺术节



  □本报记者 刘晓杰
  通讯员 刘玉龙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人民对教育,特别是对高品质教育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什么样的教育才能满足21世纪的需要?记者认为,适合的教育、选择的教育、需要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只有这样的教育才能满足个性发展的需求。在潍坊市区西南部,就有这样一所秉承千年文脉、顺应时代发展的学校——潍坊市潍城区潍州麓台学校。
  学校以建设“新样态”教育为出发点,以打造百年名校为目标,着眼学生核心素养提升,满足个性特色发展,建校短短三年时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学校先后获得潍城名校、潍城区文明校园、潍城区“先进党组织”、潍坊市中小学校建设先进单位、“潍坊市科普教育基地”“潍坊市两新组织党建示范点”“北京大学游戏化机器人编程教育实验学校”“中国楹联教育基地”“全国数独示范校”“全国民办学校党建特色建设项目建设基地”等荣誉称号。
品质立校 百年树人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永远是发展道路上的常青藤。
  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永恒的主题。学校坚持整合教育理念为引导。建校伊始,学校就把“品质至上”作为学校的核心理念,追求品质立校、品质办学,将“百年树人”教育目标与“百年名校”建校目标有机结合,梳理形成学校的“三风一训”。以“诚意正心、尚美弥新”为校训,以“诲人不倦”为教风、“学而不厌”为学风。充分发挥“三风一训”强大的引导功能,正确理解丰富内涵,发展成为学校的内驱力,凝聚形成积极向上、勇于创新、团结拼搏、爱岗敬业、锐意进取的“麓台精神”。突出教育品质为载体。以“适合的教育”为起点,培养融合传统与现代,富有优秀品质的人;以“选择的教育”为行进点,因材施教,制定有品质的成长计划;以“需要的教育”为归宿点,追求个性与发展,促进幸福成长。提升核心素养为目的。坚持“一切为学生发展而设计,一切为学生成长而服务”的办学理念,将学生核心素养提升作为学校工作的重点,通过“立主题、建体系、强载体”形成完整的教育生态圈,让学生的核心素养在“三大方面”“六大素养”“十八个要点”中真正落地。
红烛麓台 党旗领航
  党建是学校发展的永恒动能。学校坚持以党建文化创建为内驱力,积极营造高效务实的发展质态,充分验证“党建文化做实就是教育力,做优就是引领力,做强就是竞争力,做精就是满意率”的真谛。
  突出一个“工作策略”。学校党总支每年都根据上级党组织部署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工作,研究制定当年党建工作策略。2019年,精准实施“一线六化三推进”党建策略,一线: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党建工作主线。六化:组织设置科学化、制度建设体系化、队伍建设标准化、阵地建设规范化、党建管理精细化、党建活动特色化。三推进:定期调度、编发简报、典型推介。强化四个“同步推进”。不断规范完善各类制度。制定了“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支部生活日、谈心谈话等规章制度,以制度作为党建工作的有力保障。构建高标准的校园党建工作阵地。即“四室一园一街一讲堂”,四室:党员之家活动室、青春之家团队室、家校共育办公室、名师工作室;一园:一处“红烛麓台”党建园地;一街:一条党史国史文化街;一讲堂:打造一个麓台百家讲坛。营造浓厚党建氛围。打造党建“1+N”党建工作模式。活化党建工作组织形式、活动内容、整体设计,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不断扩大党建工作载体。通过“学习强国”“灯塔-党建在线”等平台,提升党建工作组织、管理、指导、服务标准。聚焦三个“指数指标”。开展阳光党建,聚焦透明指数。通过实施党员“三亮行动”(亮身份、亮承诺、亮行动)、挂牌党员责任区、实行党员积分制等行之有效的措施,推动党员争先锋做表率,激发党员队伍的生机与活力。传承红色基因,聚焦爱国指数。聚焦立德树人,认真落实“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总要求,通过办好思政课、建设多学科“红色课堂”、开展系列主题实践活动,在学生心中撒播“红色种子”,传承红色基因。强化党建研究,聚焦创新指数。将学校重点工作项目化管理,规划2020科室创新重点工作26项,初步打造“大党建”工作新格局;积极开展民办学校党建课题的研究,组织《实施“361”红烛行动、激发党员教师育人意识》等项目研究。落脚一个“群众满意”。将群众满意度作为党建工作唯一落脚点。不断提升惠民服务水平,落实“亮牌”、一站式服务,努力实现让家长“跑一次腿”或“零跑腿”;家校社政共建共治共享,“以良好校风影响家风,改变民风”。学校在2019年全区满意度测评中群众满意度为100%。
设施高端 资源领先
  报告厅、篮球场、网球场、实验室、训练室……近年来,学校不断加强学校硬件软件建设,精心设计,使学校育人环境优化,育人氛围浓厚。
  学校建筑各具特色。学校空间布局为“一纵”“两横”“三区”“六园”,另有种植、养殖、健身等基地。把地方传统文化融入学校校区建设,以麓台书院名人、历史名人、典故做主题,修建“文思泉涌”“潜学亭”“弥新园”“尚美园”等扮靓校园,在学校中形成儒雅、古朴、向上的风气和环境氛围,增添深厚的地方特色。实验室配备齐全。按照课程改革要求,积极探索实验教学新途径,高标准建设实验信息楼,从一楼至五楼高标准配套建设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9个,英语口语训练室2个,微机室5个,有完备的设施、实验仪器、管理制度,符合现代教育要求,营造学科实验的优良环境,满足学生日常实验、上课需要,有助于学生主动实践、学习和培养创新能力。功能室多种多样。建设科技体验馆、百工坊、古乐坊、科技长廊、思维训练室、3DVR实验室、创客实验室、BIT实验室等30余种功能教室,学生在内上课、训练,能高效达成既定学习目标。另外,还建有大型体育场一个,健身区一个,大型风雨运动馆一个,报告厅三个,网球场两个,篮球场六个,满足师生运动、健身等多种需要。教学设备高档先进。教室全部配备鸿合一体机,实物展示台,配套云资源教学系统,教学资源配置丰富先进;低年级配备小瓢虫机器人,让孩子会玩会用,提升了学生创新的能力;2-6年级配备华容道、九连环、金字塔、汉诺塔等益智类玩具,开展游戏化教学,增强了创新研究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高清录播室讲课、录课一体同步,回溯教学提升课堂效率。
师资队伍 优质均衡
  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深化学校发展的原动力。
  学校在发展过程中坚持把师资队伍建设放在重中之重。讲师表树师德。围绕《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中小学教师师德投诉必查内容36条》《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2018年修订)》等文件精神,创设廉洁从教环境,引导教师明确教育方向,坚定育人信心。通过设置“班主任节”、评选“十佳优秀青年教师”“十佳优秀班主任”“十佳教育工作者”“十佳优秀教师”四个“十佳”,树立典型,带动全体教师师德师风向更好更优发展。重培训助提升。学校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着力打造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教育教学质量一流的卓越教师队伍,为学生提供一流的教育服务。寒暑假、周末邀请国家、省、市知名专家开展专题培训,内容涵盖教育教学、课程课堂、学校管理、安全保障等;鼓励教师外出参加学科类培训,不断学习先进的科研理论,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打下基础;开展线上培训,全体教师参与中国教育干部网络学院开展的专业教育,教师的业务能力和个人素养进一步提升。兴科研培名师。学校邀请专家团队、教体局教研室专家定期到校指导课程开发、课堂改革,带动学科专业发展;4个区级名师工作室、8个校级学科工作室辐射带动学科抱团发展,进一步夯实科研基础;积极开展校级微课题、区级课题的研究和市级课题、省级课题、国家级课题的争取、立项、研究工作,立项校内微课题24个,市级课题1个,区级专项课题3个,省级以上课题1个。搭载体促成长。积极做好中小学联盟校、科技创新教育联盟的互动交流工作;实施“青蓝工程”“以老带新”“一对一”结对帮扶等工程,开展骨干教师培养,加快青年教师、骨干教师成长步伐,教师队伍梯队建设形成良性循环。通过“教学基本功大赛”“基本功练习”、每日第一节公开课、半日无课教研、学情会商等活动,专注于学生成长,不断提升课堂效益。解疑难提效率。利用校园网络对学校教师进行调研,通过全体培训、分层次培训、分内容培训或分科室分年级组培训,有针对性地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水平。通过“创新麓台”为老师们带去各类工作小技巧,设置“解忧杂货铺”栏目,每月制作1-2期关于系统操作、办公软件操作、课件设计技巧等方面的小视频推送。
课程课堂 多元发展
  为充分发展学生特长,实现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根据学校资源情况和学生的兴趣需要,在夯实常规教学的基础上,建设高校课程,开设了系列校本课程。
  突出课程选择。潍州麓台学校在开齐开全国家规定的课程外,更加突出课程设置的多样性,形成了“新六艺+创造”的课程文化体系,突破单一的学科局限,建立跨学科形式的综合课程,弥补现行课程设置难以满足学生不同发展志趣、不同学习水准、不同个性需要的“短板”。建设高效课堂。打造以学案导学为引领,小组合作为载体,信息技术为支撑的自主互助个性化的课堂。针对不同课型、不同学科特点、学情实际,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促进新样态课堂的生成。以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为快捷通道,打造灵动课堂,点燃学生学习的欲望。开展兴趣教学。学校开设了机器人实验、3D打印、VR实验、BIT实验、舞蹈、书法等6类76个社团,全部在设备先进、功能齐全的功能室活动。每个社团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满足孩子的健康成长需求。重视智能教育。课堂上学生通过学习编程、比特模型组装,培养了较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同时创造性的设计,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欲望。从一年级开设Scratch编程教学,现已在学校全面铺开Scratch编程教学,并完成校本课程编写。学校是中国STEM教育2029行动计划种子学校、北京大学游戏化课题实验学校、北京大学人工智能试点学校、山东省首批人工智能教育试点学校,在学校开展游戏化课题研究,中、小学部全面普及人工智能课程。
  当老师们把精心准备的生动活泼的校本课程呈现在学生面前时,师生一起徜徉在知识和兴趣的殿堂,他们的脸上都洋溢起幸福的笑容,这些校本课程在丰富校园生活的同时,更能充分挖掘学生的多元化潜能,促进个性发展,进而丰富他们的人生,使他们不断成长。
校园文化 浸润人生
  学校的墙壁、走廊、景观石、路灯、修身长廊、展板……校园的一草一木无不渗透着熏陶和感染的育人功能,校园的文化建设真正实现了以文化育人目标。
  创建楼宇文化。学校积极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先后开展了非遗文化进校园、楹联教育基地创建等活动,通过开设传统文化课程、楹联课程,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在各楼宇布置特色长廊、主题楼宇,在学校的走廊、过道、墙壁上悬挂古诗词或名人名言,让文化浸润一楼一廊、一厅一室、一园一林、一角一隅、一草一木,进一步增强文化的渗透力;搭建党性教育基地和党史国史一条街,定期组织学生参观教育基地,听“红色”革命故事,从小培养“爱国心”;各个班级根据每个班级的特点,自主建设班级文化,每个走廊都有学生作品张贴……让文化的影响无处不在。打造书香校园。建设中学部、小学部两个图书馆,图书分别达到3万册、4万册,配备电子借阅机,图书馆成为学生最愿意去的地方。每个班级都有书香书柜,通过“班级图书角”和教室布置,创建“书香班级”,让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能闻到书香。每周五下午开展“亲子共阅读”活动,通过学生与家长共读一本好书,共同朗诵一段美文,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文化修养。学校成立“鹿鸣之声读书会”,定期推荐优秀文章供学生阅读鉴赏。成功举办第一届“亲子读书会”。开展养成教育。组织学习学校各种常规,讲文明懂礼貌成为每个师生必备之仪。开展养成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美德教育、感恩教育等,评选“学习之星”“礼仪之星”等,树立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通过开展行进间诵读、“日行一善、每日反思”“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四大隐性课程,让学生形成内在的德行美和外在的气质美、言行美。
家校社政 合作共赢
  家校合作才能产生最大的教育合力,激发孩子的潜能。
  学校注重家校社政共育。“以良好校风影响家风,改变民风”,家校社政共建共治共享,良好的班级风貌促进学风建设,改变校风;良好的学生综合素养参与家庭建设,改变家风;良好的教师专业素养参与社区共建,改变民风。落实家长驻校办公制度,积极与社区、教育场馆、企业沟通,使全社会都关心、重视、支持学校工作,形成立体化育人格局。密切家校联系。组织教师开展全员育人大走访活动,任课教师深入学生家庭,了解学情,架设了家校沟通的桥梁。发出《致家长的一封信》《家校共育联系卡》,及时向家长通报学校每周时讯,促进家校、家师、师生之间的互相了解、互相支持。认真听取家长的建议和意见,建立热点问题整改档案,将家长反映的热点问题集中登记,分层反馈,及时整改落实,确保问题落实富有成效。开展亲子活动。邀请相关专家到校对家长开展家庭教育专题活动,宣传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利用家长学校,积极开发家长课程。发动家长委员会成员与学校紧密协作,传播、交流家庭教育的科学知识和经验,促进广大家长创设有利于孩子学习、成长的家庭方法,树立新时代的家长形象,使家长在家庭教育中起积极作用,做孩子的表率、典范。
后勤保障 安全无忧
  学校后勤服务至关重要,是师生开展正常教学活动的基础,为了保障学生更好地在校学习和生活,学校后勤人员本着无私奉献的精神投入在服务工作当中。
  餐厅、公寓设施高档,管理严格。学校配备高档餐厅,能同时容纳2000多人就餐,进行统一管理。精心营养搭配,向学生提供有机蔬菜,确保食品安全和营养均衡。与餐厅、公寓员工全部签订食品卫生安全目标责任书,定期开展卫生、服务等方面培训,提高员工的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坚持每天例会、餐前试吃和班主任、校长陪餐制度,切实做好餐厅卫生、餐具消毒和晨午晚检、原材料把关、食品留样、索证索票、宿舍值班等工作,保证师生的饮食安全。学生宿舍配备中央空调、独立卫生间、新风系统,由专职宿管员进行管理,坚持每天通风,定期消毒,实行“双班主任”制,看护住宿生的饮食起居。筑牢安全长城。以创建“平安校园”为载体,建立健全安全制度,采取定人、定岗、定职责的“三定”手段,通过落实安全责任、实行网格化管理、制定大型活动安全预案等措施,强化校园安全工作。定期排查安全隐患,建立安全问题台账,消除日常工作中的安全死角。安装400多个高清摄像头,校园全覆盖、无死角。开展师生安全讲座、消防安全讲座、消防进校园防火知识宣传等10余次。美化校园环境。学校种植樱花、紫叶李、蔷薇、金银花、枸杞、皂角、法桐、银杏、马褂木、海棠、紫藤、玉兰、楸树、芙蓉、红叶石楠、冬青等珍奇花木6000余株,草坪200平方米,月季3000株。校园建设亮化工程,实现校园亮化全覆盖,每当夜幕降临,校园各类灯饰次第亮起,绚丽的灯光、斑斓的色彩……师生漫步其间,相映成趣,成为了潍州麓台学校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
友情链接:潍坊妇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