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负面清单再缩减!
惠新安到寿光市滨海区调研防汛工作并走访慰问老党员和生活困难党员
体验端午习俗
端午节期间我市以多云天气为主
刘运出席并讲话
我市打出“组合拳”精准施策稳就业
端午假期我市文旅活动丰富多彩
清风徐来 头雁领航
2020年06月25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清风徐来 头雁领航
——记高密市阚家镇松兴屯村党支部书记徐林收



  □本报记者 窦浩智
  通讯员 王 翔

  短短几年间,高密市阚家镇松兴屯村从过去一个破旧的小村庄嬗变成为物阜民丰、乡风和谐的全国文明村。村里百姓都称赞说,这要归功于村里有个好书记——徐林收。
  松兴屯村南边有个兴园公园,公园里一处饱受岁月侵蚀、锈迹斑斑的凉亭是徐林收最愿去坐一坐的地方,就是在这个小小的凉亭里,他和“两委”干部议出了松兴屯的发展路。
  “南面是鲜食葡萄大棚,西面是蔬菜大棚,北面新规划的是新村。”徐林收说起村里的变化如数家珍,创业的艰辛历历在目。
  2011年5月,在外经商多年的徐林收决心回乡创业,被选举为村支书。然而摆在他面前的是副“烂摊子”:土道路、泥坯房、垃圾满天飞……
  徐林收召集“两委”班子在凉亭边喝茶边商议,最终议出一招“好棋”:流转土地搞现代农业。
  为了打消村民的顾虑,徐林收顶着压力挨家挨户做工作,给大家算“明白账”:村里牵头成立丽珠源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每亩按1000斤小麦折算1200元。小麦价格上涨,按市价折算;小麦价格下降,每亩兜底1000元。这样,村民不用种地,就能旱涝保收。
  “我还向大家承诺,流转土地建大棚的钱我来出,种植的风险全部我来担!”徐林收的话掷地有声,村民们也不再怀疑,1200亩土地很快流转出来。2012年10月,徐林收个人出资2300多万元,建起900亩鲜食葡萄大棚,松兴屯人从此踏上了幸福路。
  55岁的村民徐凤洲在大棚建起后,身为村民代表的他成了第一批“下海”的葡萄种植人。如今,他已经承包了200亩的葡萄大棚,成了远近闻名的葡萄种植大户。
  2013年的松兴屯可谓“野鸡变成金凤凰”。和两年前徐林收刚干支部书记时相比,已是“天翻地覆”。村里不光发展起了大棚葡萄种植,建起了公园,还建了省级规范化学校。
  如果说凉亭见证了徐林收对松兴屯产业的规划,位于兴园里的合作社办公楼则见证了小村“旧貌”换“新颜”的历程。
  2015年,松兴屯的老少爷们完成了从破旧瓦屋平房到别墅新村的签约搬迁。
  考察、选址、动工,每一个环节都尊重村民的意愿,建设全过程都由党员和村民代表监工,松兴屯的民主在新村建设中发挥到了极致。不到两年时间,占地84亩、投资1.2亿元的新型集中居住区拔地而起,天然气壁挂炉、地暖、卫浴、水电一应俱全,村民们拎包就能入住。
  2015年11月29日,松兴屯村张灯结彩,鞭炮齐鸣,村民迫不及待地搬进了新居,很多村民心潮澎湃,表示做梦都没有想到会有这一天。
  村民全部搬进新村后,老村复垦后全部建起了高标准的蔬菜大棚,至此,这个高密西乡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实现了土地流转、大棚覆盖、新居搬迁三个百分之百!创造了齐鲁乡村振兴的样板。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松兴屯发展带来了新机遇。他们投资1000多万元修建了小西湖景区,湖中建起小康桥、湖心岛、连心桥、民心石、逐梦石、怡心亭等独具匠心的景观,这里湖光潋滟、群芳争艳、奇石生趣,一点也不比城里的公园差。
  2018年冬天,丽珠源合作社流转村北前泊子、东姜戈庄500亩土地,引进荷兰苹果矮化技术,投资1300多万元建设中荷现代农业产业园,“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的名号越叫越响。
  如今,无论何时走进松兴屯,街路都是始终如一的干净整洁有序,家家不安防盗网、户户不养狗,村民文明习惯的养成彻底改变了松兴屯的“颜值”。
  如今的松兴屯,既有“仓廪实衣食足”的物质生活,更有“崇礼节知荣辱”的社会风气,这里成了名副其实的“近者悦,远者至”的“全国文明村”。而作为松兴屯村的当家人,徐林收也成为高密市头雁领航工程的一颗耀眼明星。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
友情链接:潍坊妇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