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马海昌 “藏头诗”不难理解,写“藏头诗”也不是件新鲜事,然而要把“藏头诗”写出新意、写出特点、写出时代感和正能量,却并非一件易事。寒亭区徐化源在这方面做了积极探索。目前,他已创作藏头诗1000余篇,受到各界好评。 徐化源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专业,先后在地方从事宣传、文化工作。他发表新闻作品2000余篇,其中,各类报纸的头版头条就有150多篇,曾获“山东新闻奖”“大众日报新闻奖”,并连续5年被《法制日报》评为“优秀特邀撰稿人”。他出版了诗集,并先后在《中国文化报》等多家报刊发表过诗作。 徐化源善于思考和探索,在写作过程中,特别是在写诗过程中,他一直思考,怎样突破瓶颈,把传统的古体诗写出特点、写出针对性和应用性?最终他选择了藏头诗。人的名字、地方的名字、企业的名字都可以写成藏头诗,而且能写出意境、写出特点、写出时代感和正能量。 他的藏头诗可以是一幅春天美景,如他写董卿: 董园三月花竞妍, 卿云映水小桥弯。 如期归燕衔泥忙, 意会喜鹊枝头喧。 他的藏头诗可以刻画出人物的职业、特点、爱好,如他写京剧表演艺术家王佩瑜: 珮荣载誉绩非凡, 瑜质丹心志承传。 儒腔悠韵惊四座, 雅妆素颜醉梨园。 他写冯骥才: 骥行千里不觉远, 才出文章有惊言。 鸿志笃行出硕果, 儒道融通为大贤。 他的藏头诗是对单位、企业特点高度的概括和提炼,如他写西泠印社: 西湖荡舟览胜娇, 泠桥东畔孤山饶。 印林画丛何以茂? 社集群英皆艺高。 另外,他写的藏头诗充满着时代感和正能量。如“五一”期间他写“劳动光荣”: 劳心搏力无悔言, 动地撼天奇迹添。 光辉壮丽复兴梦, 荣古耀今世巍然。 新冠疫情期间,他写钟南山: 南征北战人不闲, 山河安危挂心间。 镇灾除患胆气在, 魔来道挡感苍天。 徐化源认为文化要讲究传承,同时也要创新,并为时代服务、为社会服务。为此,他还把诗写成书法、画成画,刻在紫砂壶上。尽管徐化源写的藏头诗不一定能全部达到律诗的严谨,但他积极探索和实践的精神给我们以良好启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