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关注
 
标题导航
市“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联席会议召开
我市组织收听收看第四届山东省黄炎培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大赛启动仪式
我市部署推进便捷获得信贷专项行动
我市将免费为肢体残疾儿童做矫治手术
决定召开十九届五中全会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
激发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力
提升文明素质参与文明创建
我市在全省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培训班作交流发言
中共中央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
解放思想 攻坚突破 全力冲刺三季度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2020年07月3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激发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力
——我市持续推进“亲子共成长”工程工作综述



  □本报记者 吴晓强
  我市自2002年启动“亲子共成长”工程以来,经过近20年持续推进,助力搭建新时代文明实践教育服务平台,完善现代家庭教育服务体系,初步实现机制融合、资源整合,有力地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提升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水平。
  坚持线上线下互联互通,搭建教育服务平台
  开展家长全员培训,完善家长提升平台。制定《潍坊市家长课程标准》,研发建立普及性、针对性、社会化三大类课程体系,开展家长全员培训,发挥课堂普及家庭教育知识阵地作用。普及性课程依托全市中小学建立的家长学校,让每名家长每年接受不少于4次8课时的家庭教育基本知识学习。
  统筹各类社会资源,优化社会实践平台。在市、县两级建设设施齐全、特色鲜明的创新实践基地;组建了潍坊市诺贝尔少年科学院,开展多种综合实践活动;建成“乡村学校少年宫”1001所,命名挂牌“亲子共成长”教育实践基地、青少年课外素质教育基地340余处;开展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活动,实施“千名名家进校园工程”。
  融合新一代信息技术,搭建网络服务平台。依托山东省泰山教育创新研究院,自主研发了全国首个家庭教育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幸福路——中国家长移动学校”。平台盘活了各类宣传阵地和资源平台,利用“两微一端”创新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融合大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开展内容创作与理论传播、实践引领工作。
  坚持机制融合、资源整合,完善家庭教育服务体系
  强化组织推动,在全市建立起市文明委统一领导,宣传、教育、文旅系统、公安、工会、共青团、妇联等部门和单位齐抓共管、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各县市区成立相应机构,各级各类学校建立相应的组织体系,形成了全市自上而下的工作运行机制。
  建立专业的家庭教育专职和兼职教研员组成的教研团队、家庭教育骨干教师组成的“亲子共成长”专家团、中小学优秀教师组成的“亲子共成长”讲师团、家庭教育名师工作室队伍、各级各类学校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家长学校教师队伍,家庭教育梯队式工作队伍逐步建成。
  发挥家长作用,在全市所有中小学全部建立班级、年级和校级三级家长委员会,注册成立潍坊市中小学家长联合会,组建了15万名社会各界关心家庭教育的人士组成的家庭教育社工志愿者队伍参与到“亲子共成长”工程中来。
  坚持重在实践、创新发展,激发文明实践活力
  开发专门课程,服务家庭需求。研发了国内首套按年龄、分年级、成体系的家长课程图书《牵手两代》,编写的《亲子共成长——潍坊市家庭教育系列丛书》获山东省第八届精神文明建设“精品工程”优秀图书奖,编写《亲子共成长公益读本》《家庭教育指导手册》向家长赠阅。
  开展系列活动,丰富实现形式。市文明办、市教育局等部门相继联合开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我说我的家风家训故事”“爱家”等系列主题教育实践,和“新时代好少年”“践行家风家训好少年”“中小学生书香之家”等评选学习活动,市妇联组织开展“全市最美家庭好家风家训故事巡讲暨母亲素质提升工程家庭教育大讲堂”系列活动,讲述最美家庭故事,传播先进思想和科学理论。
  关爱特殊学生群体,不让一名孩子掉队。健全特殊学生群体关爱机制,重点关注家庭贫困学生、学习困难学生、单亲及父母双亡家庭学生、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留守儿童、随班就读残疾儿童学生的成长,在全市推行“学生成长导师制”,对学生进行思想上引导、学业上辅导、心理上疏导、生活上指导。
  “亲子共成长”工程经过近二十年的探索,已经成为城市品牌,先后多次被《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新华网、人民网等媒体报道,“亲子共成长”品牌受到广泛认可。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
友情链接:潍坊妇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