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升技能素质 促进就业创业 |
——我市开展“互联网+职业培训”打造职业技能培训新体系本报记者 付生 |
|
就业创业培训是提高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的重要手段,是推进创业促进就业工作的重要内容。为稳定和扩大就业,我市提出进一步强化就业创业培训,全面推进就业创业能力,创新开展“互联网+职业培训”就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创新开展“互联网+职业培训”是我市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扎实落实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构建终身职业技能提升培训体系,推动职业培训转型升级,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创业的重要举措。作为山东省“互联网+职业培训”试点城市,我市全力推进相关工作开展,并成功建成潍坊职业培训网络平台,取得了良好成效,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市人社部门通过迅速部署利用“互联网+职业培训”线上学习系统平台开展培训,有力保障了全市职业技能培训停课不停学、不停训,为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提供了有力支撑。 以顶层设计为引领,构建职业培训新体系 从一开始就注重顶层设计,以破除传统培训弊端、突破培训瓶颈为目标,围绕解决传统培训方式覆盖面窄、供给不足、方式简单、工学矛盾突出、培训成本高、培训监管难等传统培训难题,创新开展“互联网+职业培训”。 为确保“互联网+职业培训”施策精准、措施有效,市人社部门坚持以向内认知、向外行走为指导,立足发展实际,深入企业、基层部门等开展系统调查研究,精准把握广大劳动者培训需求。同时,坚持走出去问计取经,广泛吸取先进地区经验,先后赴杭州等地学习职业培训先进经验做法,进一步开阔思路、创新思维。 通过调查研究,明确构建“四位一体”培训平台的建设目标,精心设计平台架构,认真研究服务功能,简化业务流程,梳理培训需求,有力推动开放式、多层次、立体化、高质量培训平台建设。 期间,市人社部门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有效形成各司其职、互相配合、协调推进的工作格局,制定了科学可行的项目实施方案,明确工作重点、关键环节和开发进度,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完成项目采购、平台开发、平台测试和平台推广,重点跟进系统开发、课程制作等重点难点工作,有效把握关键节点,强化跟踪调度,推动试点工作有序开展。 经过不断探索实践磨合,最终形成了以PC电脑端、手机APP和微信公众号三端同步学习,以及线上理论学习+线下实操相结合培训等模式,构建起线上报名、线上学习、线上考试、线上管理四位一体培训平台,最大限度打破时空限制,满足学员随时随地学习的需求,建立起培训对象普惠化、培训资源市场化、培训载体多元化、培训方式多样化、培训管理规范化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新体系。 以系统开发为主线,打造高质量培训载体 打造好的培训体系,需要构建好的学习平台。市人社部门联合相关科研机构,坚持以“一键注册、一键学习、一键考试、一键查询”无障碍操作为目标,科学设计线上学习系统平台页面,平台主页设置技能培训、创业培训、信息公开、就业服务和个人中心五大模块,界面清晰、风格统一、使用方便、操作简单。 确保网上效果,开发网上学习系统平台过程中,切实加强系统安全开发,强化平台系统权限、数据权限和资源监管体系设计,并专门设置实训实景识别和教师微信操作管理功能。同时,平台设置总后台、市级、县区级和培训机构四级管理后台,职责明确、结构合理、逻辑清晰,成功构建职业培训线上管理新机制。 有了好的平台,再开好的课程。以需定培,按需研发,市人社部门坚持技能培训“每节40分,分分有收获”的目标,以国家职业培训目录和技能鉴定要素为指导,分设专业课和公共课两类,课程以视频、音频和文字三种形式呈现,并设置章节练习、模拟考试,实现了培训内容丰富、生动易懂、实操性强。 目前,我市“互联网+职业培训”技能课程涵盖育婴、面点、厨师等20个培训工种,总培训课时达到1838课时,并创新开发多门实用小课程,全面增强了内容多样性和学习趣味性。 创业是促进就业的重要推手,开展优秀的创业培训是提升创业成功率的重要措施。在我市,由潍坊互联网新媒体创业大学“青桔创课”主导引进的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双创系列课已经达到32门600余个小微课程,全部纳入潍坊职业培训网络平台,课程质量高,师资强大,满足小微企业家、大学生等各类人群培训需求。 坚持线上理论学习与线下实际操作相结合,是我市开展“互联网+职业培训”的重要内容。市人社部门坚持以提高技术水平和操作技能为重点,不断深化线上实训理论学习+现场操作相结合教学模式。一方面在线上学习系统平台构建真实场景与虚拟场景相结合的学习模式,并要求培训教师积极利用线上学习视频、培训教材等学习资源,帮助学员巩固知识点,攻破学习重点难点。另一方面,专门针对操作性较强的中式面点师等工种,开发真人演示实操教学视频,强化现场实操训练指导,使学习更加直观有效,使学员更加有效、更加牢固地掌握实操要领和技能技巧。 以智慧管理为抓手,提升培训质量和实效 好的管理和维护,是发挥线上学习系统平台功能的重要支撑,市人社部门科学设置后台管理功能,平台设置四级管理后台,预留省级管理平台接口,实行分级管理,便于各级业务人员进行操作管控,并科学设置系统权限和数据权限,既方便了维护管理,又提升了平台安全性。 管理后台能对权限内产生的信息包括学员个人信息、培训机构信息、学员学习情况等基本信息进行数据汇总,形成培训平台大数据库,并对所有信息进行有效分析,以图表、文字等形式清晰地呈现出来,精准形成包括培训工种学习热度、学员年龄结构、培训需求差异、在线学习人数、考试通过人数以及就业意向等信息在内的分析报告,从而能够为培训工作提供有力的数据参考和指导意见。 平台通过实名认证、人脸识别、地图定位、后台监控、学测结合、实训实景识别等监管手段,积极构建培训全过程信息化智慧监管网络,不断提高培训技术监管水平,有效解决考试替考、考勤造假、人为干预、骗取套取培训资金等监管难题,帮助监管部门从繁重的监管工作中解放出来,使监管部门回归培训本身,从而更好能地关注培训质量和培训实效。 市人社部门还创新档案管理模式,平台从学员注册、在线学习、在线考试到线下实训,每一个环节都形成电子文档,成功构建步步有记录、事事能查询的源头数据管控和高效便捷的现代化档案管理新模式。 以推广应用为目标,促进培训对象普惠化 “互联网+职业培训”模式的打造实施,开创了职业技能培训领域的新天地。市人社部门狠抓“互联网+职业培训”线上学习系统平台的推广应用,通过现场集训、以赛代训、驻班指导等方式,积极开展平台使用培训,提升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和培训机构工作人员的平台操作能力,推动平台顺利应用。 加强省内宣传推介,架设城市培训入口和全省多维度数据分析系统,打破省内地域限制,突破时空限制,促进培训对象普惠化,为“互联网+职业培训”平台在全省推广使用奠定坚实基础。目前,省内推广初步成效良好,已成功应用平台开展培训的有泰安新泰市、滨州惠民县、阳信县和滨城区,已达成意向正在进行平台开发的有淄博张店区、滨州邹平市和开发区,其他部分地市合作正在洽谈中。2020年3月,潍坊职业培训网络平台凭借其专业门类齐全,课程内容丰富等优势,成为国家人社部推荐的首批54家职业技能培训线上平台机构之一。 在市内,平台上线运行近两年时间,各县市区均已使用平台进行线上培训,已入驻培训机构218家,在线学习人数达到15.1万人,线上理论考试通过人数达9.4万人,使用平台达到培训补贴标准的人数有1.16万人,取得显著成效。 为让社会各界更好地了解学习系统平台,市人社部门积极利用报纸、微信、网站、实地洽谈等方式对平台进行多渠道、全方位对外宣传,推广成效良好。目前“潍坊职业培训网络平台”微信公众号成为线上学习首选渠道,自从公众号开通以来,微信端培训入口访问量达到280万人次。 以助力就业创业为己任,强化功能完善提升服务水平 以帮助劳动者成功就业创业为目的,提升就业服务能力,“互联网+职业培训”线上学习系统平台除了培训功能之外,还设置了就业服务模块,链接中国国家人才网、山东公共招聘网、齐鲁人才网及各县市区招聘网站,根据学员所学专业、就业意向和居住地,通过技术手段智能抓取用工信息和岗位需求,自动推送至学员个人中心,为学员提供尽可能多的就业信息,帮助学员更快、更准、更有效地找到工作岗位,实现快速就业和成功就业。 在培训之外,市人社部门还强化技术跟踪指导,把技术指导作为培训后续跟踪服务的一种重要手段。培训机构积极组织教师与学员开展面对面指导服务,包括指导农村学员进行农作物种植、帮助创业学员解决技术操作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难题。学员通过平台与教师建立答疑解惑的有效渠道,能够保持畅通的沟通交流,有效帮助学员解决实际技术难题。 同时,强化创新创业服务,通过平台信息公开、政策发布等形式,加强创业扶持、创业咨询、创业孵化等政策服务,保证对创业者在入驻园区、贴息贷款、培训辅导等方面给予优先扶持。加强研究创业资本服务、人才服务等多元化服务需求,有效整合创业要素资源,积极为创业者提供高效创业服务。 本版图片由市人社局提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