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理论
 
标题导航
市领导到坊子区调研指导工作
市领导调度水利工程防汛和河湖长制工作
潍坊医学院以实际行动践行“光盘行动”
寒亭区编制政府清单把公权“晒在阳光下”
潍城区“三个提速”让重点项目快上马
坊子区职工歌唱比赛拉开序幕
志愿服务助力文明创建
捐献干细胞挽救患者生命
广文街道创新打造商圈党建“红色风景线”
从“省定贫困村”到“网红打卡地”
2020年08月24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省定贫困村”到“网红打卡地”
  开展“绿满城乡、秀美临朐”专项行动后的腰庄村。   记者付生摄



  □本报记者 付 生
  通讯员 刘明志 刘瑞华
  两座山之间,一个小山村。冒着微微细雨,记者来到了近期开始在临朐微信圈小火了一把的五井镇腰庄村,一睹这个网红打卡新秀的秀丽美景。
  沿硬化路从北入村,一条小河先入眼中,穿村向南,但见河道纤长,潺潺流水,砌石的河岸自然延伸,曲桥、石碾古色古香。河道两侧,有绿树有花丛,有石道有民居。民居墙上彩绘满目,广场门前顽童嬉戏。两侧青山,山村小河,相融相呼相应,走在其中,仿佛置身于一轴灵动的山水画卷。
  刚进村不远,就看到腰庄村党支部书记杨磊带着村民在进行防汛演练,“汛期了,大家多演练演练,有备无患。”在杨磊的介绍下,记者得知,就在一年前,这里还是另外一副模样。腰庄村位于五井镇政府驻地以南10公里的山里,过去由于村集体经济薄弱,各项基础设施比较落后,道路不通,“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是常态,是曾经的“省定贫困村”。
  “我们村夹在东西两座山之间,只有131户、420口人。过去村里进项少支出多,大街小巷坑坑洼洼,房屋七高八低。”杨磊告诉记者,去年临朐开展“绿满城乡、秀美临朐”专项行动,在五井镇党委、政府的帮助下,他们确立了借山、借水发展的方向,通过村庄景区化、产业旅游化、文化系统化,来实现“三生三美”和“三村共建”。截至目前,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40%,“户户通”完成率100%,村庄面貌得到有效改善,人居环境大幅提升。
  “现在生活条件可好了,道路通了出门方便,还整理了河道,房子上画了画,打造得跟景区似的。”66岁的高其峰亲眼目睹了村子的变化。高其峰因身体原因被确定为贫困户,苦日子过了好多年,但是现在,已经脱贫的他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走进他的家中,只见院里花草一派生机盎然,客厅、厨房干干净净,电视、沙发一应俱全。
  走出高其峰家,再沿小河一路行走,花木扶疏间,一幢幢漂亮的民居沿河而立,村民们围坐河边,聊天谈笑,好不惬意。游客三五成群,拍照留念,把眼前的这一帧帧美景定格。“从网上看过腰庄的视频,非常漂亮,没想到现场一看,更美。”自驾前来游玩的游客刘瑞刚说。
  腰庄村的一夜爆红,源于不久前一场“网红进乡村”活动。7月底,临朐县委宣传部组织本地的“云居山里二姨夫”“大玲子”“请叫我颜姐”等30余位“网红”来到腰庄,带着“直播”设备,开足马力为腰庄等美丽乡村代言,点击量达到200万。据杨磊介绍,7月以来,游客和前来学习参观的人明显增多,平均每天有一二百人来“打卡”。
  村子火了,游客越来越多,腰庄村党支部加快乡村游发展步伐。“现在村里着手发展民宿,依托村里的杨、潘、刘、高四大姓氏建立不同特色、不同风格的‘杨家大院’‘潘家大院’‘刘家大院’‘高家大院’四大院,让游客有更多的选择,也带动更多的回头客。”杨磊说。
  更多的产业布局也在同步推进。“村里有着几百年种植桑葚的基础,我们计划把桑葚产业作为一个特色产业推进,采摘、观光都可以。再就是寻找企业合作进行深加工,生产桑葚酒和桑叶茶等产品,提高附加值。”杨磊告诉记者,他们还准备依托村里的优质水资源建一个水厂,并挖掘开发村里的水文化,为村民带来更多实实在在的收益。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 公告热线:0536-819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