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综合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综合
 
标题导航
我市多措并举加快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我市消防救援支队增援吉林省抗洪救灾
市人社局深入推进与开州劳务扶贫协作工作开展
固堤街道推进便民服务标准化建设
恒信集团荣登“2020中国房地产公司品牌价值TOP50”榜单
2020年09月1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陆海统筹 港城联动
我市多措并举加快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本报讯 (记者赵金凤)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海洋发展,将“坚持陆海统筹、港城联动,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列入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市海洋发展和渔业局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经略海洋重要论述和视察山东重要批示指示精神,深入落实海洋强省决策部署,加快推动全市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2019年,我市海洋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元,占全市GDP比重达到17.8%,我市海洋经济迎来高质量发展阶段。
  加大宏观协调,构建陆海一体的战略规划体系。我市突出规划引领,按照“多规合一”要求,高标准制定海洋经济中远期战略规划、渤海莱州湾“湾区”规划及空间规划,编制科学合理的海水养殖、海水利用、海洋高端石化、海洋生物医药、海洋高端装备、海洋旅游、海洋生态保护等领域具体规划,合理布局海洋产业。坚持全面统筹,注重“港产城海”融合发展,将城市空间结构与生产力布局有机结合,推进“三北地区”统筹一体发展,实现海洋资源共享,确保沿海区市在统一规划指导下推进海洋经济发展,严禁重复建设、无序竞争,优化海洋经济空间发展格局,实现区域和产业互补共赢,协调发展。健全海洋生态保护体系,实施“蓝色海湾”、“生态岛礁”、沿海“南红北柳”防护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加强海洋特别保护区、渔业增养殖区等海洋生态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构筑沿海区域生态安全屏障;实施陆海污染防治联动,落实“河长制”、推行“湾长制”,推进陆上水域和近海海域环境共管共治,开展莱州湾入海污染物总量控制试点,积极参与渤海污染治理,实施全流域生态景观综合整治;促进资源循环利用,创新集中集约用海方式,建立海洋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机制,提高单位用海面积投资强度,切实提高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
  推动产业向海转型,加快培植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以海洋化工转型升级为重点,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高标准建设滨海高端石化产业园,打造高端新材料产业基地;以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培育为纽带,依托山东新和成药业有限公司、寿光富康制药有限公司等骨干企业,着力打造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以海洋高端装备制造业提升为引领,依托潍柴重机、豪迈科技、迈赫机器人等优势企业,加强与国外先进企业产业技术研发合作,提高研发设计水平和核心竞争力,打造高端装备制造、智能制造产业集群。加快培育海洋新兴产业。围绕重点、突出特色,加快培育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等海洋新兴产业集群,坚持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与现代制造业深度融合,重点推动华芯集成电路产业园、华尚产业园、滨海数字小镇等项目建设,打造电子信息产业“园中园”。积极发展现代海洋服务业。以港口经济区、综合保税区为载体,重点推进临港物流园、中澳畜牧产业园等园区和项目建设,构建现代物流产业体系,壮大临港物流产业,进一步做强滨海旅游、总部经济、现代金融、医养健康等生产生活性服务业,助推海洋经济发展。
  推动创新要素向涉海领域集聚,激活发展动力。推动院校院所资源向海聚集。以山东海洋科技大学园为载体,加大招院引校力度,重点吸引国内外知名涉海院校和科研院所入驻,优化高校专业配置,建设海洋管理型和专业技术型人才教育和培训基地。培育一批特色园区。筛选了潍柴国际配套产业园、滨海海洋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青州海洋装备制造产业园等16个涉海园区重点培育,引导产业向海转型、产品向海转向,打造鲜明海洋特色。推动技能型人才培养向海倾斜。充分发挥我市职业教育优势,加快潍坊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创新“基地+院校+企业”模式,推进产教深度融合,重点培养船舶修造、海洋装备、海洋化工等领域高水平技能人才。围绕海洋经济发展,加强高端研发人才引进。积极引进突破性关键核心技术、带动新兴产业发展的国内外“高精尖缺”人才和团队,实施股权、期权等分配激励方式,激发高端人才潜能。搭建高端科技创新平台。加大海洋科技投入,设立海洋科技计划专项,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涉海企业合作开展关键技术研究,建立一批重点实验室、海洋高端工程研发中心和技术创新平台,充分发挥海洋动力装备产业联盟、海洋化工产业联盟的创新引领作用,支持山东海洋化工科学研究院等海洋科技研发机构与中科院海洋研究所、青岛海洋科学研究中心、国家深海基地等国家级海洋科技平台合作,加速在海洋前沿科学领域布局。加强海洋领域对外合作。主动融入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加强与胶东各市海洋领域互动合作,抓好与中国水科院黄海所合作,建设2处标准化育繁推一体化综合体系试点、3个万亩工业化健康养殖基地,整合全市120万立方米工厂化水体,达到日产商品对虾10万公斤规模,建设全国最大的活虾生产基地。
  陆海一体的思路,加强海洋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港口服务功能。加快潍坊港泊位、航道建设,推动鲁辽大通道、“潍营满欧”“鲁新欧”国际多式联运通道健康发展,推进港口发展一体化、港口装备智能化、港口业态高端化、港城发展协同化。依托潍坊港加快构建完善现代化综合交通网络。抓住全省港口整合战略机遇,积极推动京沪高铁二通道、环渤海高铁、潍莱高铁等重大工程建设,加快开建环渤海大通道、滨海大道等重点项目,提升潍坊港区域枢纽港口地位。潍坊港新开通4条集装箱航线,4个泊位列入省对外开放计划,3.5万吨级航道维护性疏浚达到-9m通航标准,小清河复航工程航道疏浚完成,1至7月份,潍坊港完成吞吐量2793.9万吨、集装箱28.3万标箱。
  配套完善陆海一体的基础设施体系。按照全域统筹、陆海统筹的思路,加快学校、健康医疗、金融保险、酒店等城市服务设施和水、电、管网等市政设施配套建设,提升全域功能品质,打造宜居宜业的良好发展环境。特别是统筹港口、码头、管道等基础设施,加快原油和成品油管道建设,科学布局LNG调峰储站和加气站,构建安全高效的能源支撑体系。
  多策并举,建立高效海洋开发投入机制。加大财政性资金倾斜力度。通过提供财政贴息、政府低息贷款、税收优惠、政府直接投资等手段,增加对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海洋生物医药、海洋现代服务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入支持力度。完善金融配套服务。进一步放开领域、降低门槛,鼓励和吸引各类社会投资主体以直接投资、承包、合资、股份合作等方式进入海洋开发领域;高标准规划建设海洋金融小镇,集聚金融资源、丰富金融业态、促进产融结合,积极引入信托基金、产业基金、创业基金、资产证券化等新型融资方式,用好用活中潞福银投资公司与滨海建设集团合作设立的城市发展基金,鼓励滨海金融控股集团与金恪资本等各类社会资本共同成立面向海洋化工、海洋动力等产业的海洋基金,为潍坊海洋实体经济提供融资服务。搭建新型投融资平台。积极对接齐鲁股交、中新融创等机构在我市落户,加快海洋经济企业上市挂牌进程,加大资本市场融资比重,支持海洋经济企业,特别是海洋高新技术企业进入产权交易市场,用技术和股权换取资金,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构建由政府、企业、金融机构和民间资本共同参与的多层次海洋资金支持体系。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 公告热线:0536-819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