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一片风光旖旎、景色秀美的生态之地—— “遥看孟津河,杨柳郁婆娑”,逶迤流淌的孟津河畔,海棠、紫薇、黄栌等7万余平方米的绿植将柳山装点得分外妖娆,一幅“以水为魂、生态优先、三产融合”的高品质生态湿地景观图景正徐徐展开。 这是一片历史悠久、底蕴厚重的文化热土—— 纵观4000年历史,这里是唐尧时期帝尧之子丹朱的封地,汉高祖刘邦之孙朱虚侯刘章亦建侯国于此;“进士村”西翠飞村在明清两代考出过3名进士,庙山村的两株千年流苏见证着千百年来历史与文化的传承。 这是一片充满活力、日新月异的投资高地—— 巨变的“种子”,正以惊人的速度向上而生,遍布柳山各地的智慧农业田园综合体、农业产业园、多业态支撑的科技示范园等新兴农业项目不断引进,古老的朱虚故国正迸发出势不可挡的新活力! 这里是,临朐柳山。 拉长时间轴,观察新的一年柳山镇发展的这部鸿篇巨著,“田园柳山”落墨之处多有重彩。1-8月份共签约清正现代农业产业园、沃根生物有机肥等过亿元大项目5个,落地开工项目8个;9月25日,总投资19.3亿元的潍坊聚宏现代农业科技等5个项目集中签约,标志着柳山镇大项目建设又开启了新一轮热潮…… 破解经济发展难题的钥匙在哪里?解决各方面困难的动力靠什么?在一次次的改革、创新和实践中,一项项事关柳山发展的战略部署功到自然成。 和着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鼓点,且看柳山在“重点工作攻坚年”部署下,如何把“规划图”变成“施工图”、把“时间表”变成“计程表”、把美好蓝图变为生动现实!
坚守初心使命,扛牢责任担当,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概和“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劲头,勇挑重担,克难攻坚—— 用实干锻造钢铁信念,用奋斗淬炼优良作风,让党旗在战“疫”一线高高飘扬
震撼历史的斗争,必然留下震撼历史的篇章。 2020年,一场骤然袭来的大疫,以如此刻骨铭心的方式,植入记忆深处。 1月23日,腊月二十九,临朐确诊全市首例新冠肺炎患者;1月25日,第二例……春节前夕,全县上下空气陡然凝重。 这是对一个地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考验,也是对各级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的考验。 将时空镜头拉至2020年元月的柳山,透过他们英勇无畏、挺身一线的帧帧光影,也许可洞悉这令人感慨万千的伟大抗疫斗争一隅!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 这是一张柳山和疫情赛跑的时间表: 1月20日晚,紧急会议召开,第一时间成立由镇党委书记窦海燕任组长的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综合协调、医疗救助、人员核查等8个专项防控工作组就位,58个行政村全部成立专项队伍; 1月21日,全镇126名干部火线战“疫”,统筹做好疫情监测、排查、消毒、物资等各项工作,建立覆盖镇、村、医“三道防线”的网格化防控工作体系…… 极短时间内,成立消杀队伍62个,印发《全镇人民防疫告知书》14000余份,春节58个村14000余户无一人串门拜年;严格执行“日报告”“零报告”、24小时值班制度,迅速建立起坚决有力、有效科学的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铜墙铁壁—— 在西翠飞村,54岁首席代表王安生“宁愿听百姓的骂声,不听百姓的哭声”,带头不串门、不聚会;在洪山村,首席代表兼妇联主席正月初一就坐镇一线,对各项工作亲力亲为,以“巾帼不让须眉”的魄力保障疫情防控工作有序开展…… 柳山把主题教育焕发出的热情,转化为迎难而上、逆势而进的磅礴力量。 打一场党员带头、人民主导的战“疫”阻击战,柳山“一把手”抓带头、“一把手”负总责,体现出责任担当之勇、科学防控之智、统筹兼顾之谋、组织实施之能—— 敏锐洞察、果敢决策,方能赢得先机。 迅速实施镇党委牵头、派出所、卫生院包靠的“1+2”联防联控工作机制,采取“地毯式摸排、网格化管理”的手段,追根溯源式摸排,筑牢监测、排查、隔离、救治、预防“五个关口”,建立起“不漏一人、不落一户”的信息网。 科学指引、沉着应对,方能力挽狂澜。 7天时间,窦海燕召集专题会议、每日工作研判会议18次,研究部署疫情防控工作;按照“特事特办”原则,全力保障“菜篮子”“米袋子”,对蔬菜、粮油、肉蛋奶等生活必需品加大农商对接,全力满足百姓生活需求。 统一指挥,令行禁止,方能坚如磐石。 紧盯“假冒伪劣”“哄抬物价”等群众切身问题,依法从严查处并公开曝光了扰乱市场秩序的个人和企业,同时按照遵循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原则,拟定政策对拒不执行防控措施的人员加大惩治力度,全力保障全镇人民安全。 在这场同病魔较量的战争中,窦海燕带领党政班子全盘谋划、顶层设计,在大局下思考,在大局下行动,从救治到防控,从生产到物流,层层紧急响应,环环紧密配合;从镇到村,一个个基层党组织挺立一线,一名名党员冲锋在前,让党旗在战“疫”第一线高高飘扬!
“434”土地流转模式加速载体构建,项目化、园区化推进新旧动能转换,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竞来栖—— 存量变革+增量崛起,以动能转换项目建设塑造竞争新优势
“疫情动摇不了我们柳山的发展决心,更阻挡不了我们开拓进取的铿锵步伐。”窦海燕语气坚定。 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如何做到既警醒风险、看到压力,又淡定从容、久久为功,格外考验定力与智慧。 在刚刚过去的几个月,纵然有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影响,但柳山“又踏层峰望眼开”,加速企业复工复产,马不停蹄“双招双引”,共签约和落地清正农业、沃根生物有机肥等大项目13个,吸引外来投资6.2亿元,引进落户泰山学者等高端技术人才11名。 一个农业小镇的转型跨越,背后的实质是,坚定践行新发展理念,同步推进“存量变革”与“增量崛起”,发展方式、经济结构和质量效益逐步由粗放向集约、由传统向新兴、由低质向高效蜕变,在高质量发展上奋力蹚出一条路子来。 “基础设施优越、政策措施给力、产业要素齐全、示范效应明显,这就是我选择柳山、选择这片综合体的原因。”近日,在恒固现代农业创业创新综合体的智慧农业科技馆内,山东理工大学教授兰玉彬如是说。 据了解,该综合体是一家集现代农业示范、创业孵化、创新创业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农业创新创业综合体,核心区总面积5200亩,建筑面积5.9万平方米,完成投资5.2亿元,已初步形成“一园四馆五基地”的发展格局,如今已吸引15家企业、49家家庭农场和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入驻。 “在丘陵土地上发展现代农业,源自柳山2016年起实施的推动土地规模化流转、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和领建现代农业园区的‘三步走’战略。”窦海燕说。 丘陵山地占80%以上,地处偏远,土地分散……从客观条件来说,柳山的地理位置和资源禀赋并不突出。 “但众多的劣势之中,却含着一个隐性的优势:全镇耕地面积8.4万亩,人均2亩多地,远超周边乡镇,且农民对土地的依赖性少,流转意愿强烈。”窦海燕说。 基于此,柳山出台了《关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的实施意见》,在广泛调研基础上,创新实施了“434”土地流转模式,即:大力推行招商引资、特色产业、村党支部、种植大户“四带动”模式,不断加强信息化支撑、项目化管理、产业工人培训“三加强”举措,落实政府推动、政策支持、资金保障、监督服务“四机制”,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几年时间,土地流转为柳山打开了发展新局面,孕育出现代农业发展高地。 2017年至今,全镇共流转土地近1.8万亩,签订开发合同56项、总投资近2亿元,增加就业岗位4000余个,新注册专业合作社22家,新增家庭农场27家。 换挡提速,转型升级,柳山还在下一盘更大的“棋”。 “下步,我们还高质量规划柳山国家农业公园,布局智慧农业、循环农业、农业“新六产”等10个新型农业园区。”窦海燕说,招引更多的农业配套企业来投资,打造集农产品加工、仓储、物流、电商等一系列新产业、新业态,推动价值链不断向高端迈进。
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进农业由“增产”转向“提质”—— 智能化品牌化标准化,让“互联网+现代农业”不断澎湃发展新动能
纤云四卷天无河,清风吹空月舒波——时至秋分,年丰时稔,仓箱可期。 行走在柳山的乡间小道,但见排排田垄,金黄饱满的谷穗含蓄深情地看着大地。 而步入农业产业园的智慧大棚,一朵朵小草菇顶着毛茸茸的灰褐色小脑袋,煞是可爱——用双手掰开之后形似笑脸,仿佛在诉说着农民的喜悦。 农业,是柳山的金字招牌。“朱虚城芹菜”“柳山酱菜”荣膺国家地理标志,“柳山小米”“柳山韭菜”头顶有机食品桂冠,“柳山西瓜”“柳山芫荽”怀抱绿色食品招牌…… 定位“现代田园”,柳山现代化农业产业框架已经初现雏形,一系列的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如何重构?土地怎么种?农民向哪转、怎么转?——面对乡村振兴新业态,柳山对振兴路径进行一次前所未有的梳理与考量。 “土地流转和园区建设虽然腾出了发展空间,但发展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必须立足自身优势、着眼全局,构建起激活主体、激活要素、激活市场的结构化机制体系,才能真正打响属于柳山的农业品牌。”窦海燕说。 在恒固农业示范园恒温草菇大棚内,管理员高振鹏正在用智慧农业控制系统APP管护大棚。 “打开手机中的远程监控客户端,轻轻一点,就可以完成远在两里之外大棚的所有管理。”高振鹏说,依托互联网与手机相连,可实现智能通风、智能降温、水肥一体化等远程操作,独特的环境让它们成为了目前市场上抢手而且营养价值高的菌菇,每公斤卖到了27元的好价格。 “一是打造优质化、标准化、品牌化、可追溯的农产品,发展壮大食用菌项目;二是给周边贫困的老百姓提供一个就业平台。”窦海燕说。 近年来,柳山镇全面推行“1+3+5”发展模式,即1个项目托底、3项政策带动、5条路子引领的扶贫路径,累计投入资金1625.6万元,建设了包括温室大棚、果蔬展厅等31个产业扶贫项目,打造了“空间上立体、功能上多样、能源上循环、产业上联合”的扶贫产业示范园,农民当起了产业工人,分享着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带来的多重收益。 而疫情带来的机遇,让柳山“互联网+现代农业”模式不断澎湃发展新动能。 7月8日上午,一场热闹非凡的“非遗产品直播”活动在柳山镇智慧农业科技馆举办,三大直播平台同时段开播,直播间气氛热度爆棚,短短20分钟,观看人数上升到3000人,柳山酱菜、非遗黄酒、富硒桑葚酒、富硒板栗酒等4大类20余种柳山镇本土产品成为“热销货”,近万名顾客在线“云尝鲜”。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临朐县在14处镇(街、园、区)创新建设镇级融媒体分中心,也将“网红直播”队伍纳了进来。柳山顺势而为,专门设置“乡村赋能运营中心”,邀请电商入驻。 “今年应对疫情冲击,电商直播成为了扩大农产品销量、促进农民增收的新利器。”窦海燕说,如今,已有15家电商进驻,也成为名副其实的电商孵化器。种植园成为“网红”的取景场地,今年上半年,蘑菇、蜜桃、富硒作物等农产品电商销售额达1700万元。 新农村有看头、新农业有干头、新农民有奔头。 近日,柳山镇荣获“潍坊市脱贫工作示范镇”荣誉称号。截至目前,全镇21个省定贫困村683户1316人均达到现行标准下脱贫条件,“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生产方式正被智能化所取代,一幅农村美、农业强、农民富的幸福画卷越绘越清晰。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加速民生改善,始终保持高质量发展定力,做好民富、民安、民享三篇文章,决战决胜全面小康—— 奋力开创令人瞩目的“柳山机遇”,凝聚一往无前的“柳山合力”
蓝天、碧水、净土,是全面小康的硬指标。 如何全力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区、美丽乡村示范区?又是如何践行“两山”理论,提升小镇品质,打造独具风貌的“田园柳山”? 今年以来,柳山依托全县开展的“绿满城乡、秀美临朐”专项行动,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上频频发力,大力开展城乡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破题垃圾清运、污水治理、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等6大类18项重点任务,全域打造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空气常新的镇域“大花园”。 ——全面开启柳山“绿化模式”,投资4000余万元,突出“生态河湖、绿美乡村、五彩大道、农田林网”四大板块,打造以连翘为主的柳五路“黄金大道”、以柳树为主的柳城路“新柳大道”等5条主干道; ——强力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镇累计投入资金639万元,以解决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为抓手,扎实推进“四大堆”清理、私搭乱建、生活污水处理等任务,清理生活垃圾3750吨,清理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1200吨; ——开展镇区改造提升工程,投资950余万元,对镇区人行道、排污管道、弱电入地、店面牌匾等进行全面提升改造;投资210万元,新建长30米、宽13米的玉柳桥…… 良好生态是乡村振兴的支撑点。 今年,柳山以“两村两园两主体”为抓手,沿孟津河、英山河“两河辐射”,积极发展“流苏经济”等特色产业,建设流苏观光林带、莲藕池等“鱼菜共生”种养示范基地500亩,培育智慧农业、精致农业、农业+旅游、文化+旅游等新型农业业态,唤醒大山沉寂资源,让景观与致富比翼齐飞。 “还山于民、还绿于民、造绿富民”,让柳山聚焦生态宜居,加快建设美丽乡村,激发出绿色新动能。 郁郁层峦夹岸青,春山绿水去无声。 在更大的区域、更高的站位、更广的视野来布局镇域高质量发展,柳山创新提升“三个模式”,聚焦“三生三美”,按照“以水为魂、生态优先、三产融合”的原则,聚焦“水”“绿”两大资源,大力推进生态、旅游深度融合,共投入3000万元对6.8公里英山河沿岸进行绿化提升改造,栽植海棠、紫薇、黄栌等绿化苗木7万余平方米,打造独具特色的高品质生态湿地景观。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画卷的五色风景,柳山让绿色成为乡村振兴的总基调。 山为骨,水为脉,文为魂。 依托历史文化资源,柳山进一步加大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传承力度,完成魏家遗址和城头遗址保护规划的审批,建设完成庙山村史馆、流苏文化广场、抵攻拳武馆,流苏文化艺术节等品牌文化活动让文化柳山不断出山出彩。 从美丽环境,到美丽经济,再向美丽生活跃升,现代化农业流水线的静谧折射着柳山发展“新经济”的概念,一幅幅丰收的田园剪影汇成乡村振兴的“富春山居图”……强劲发展的引擎正在凝聚一往无前的“柳山合力”,奋力开创令人瞩目的“柳山机遇”! 杨文博 刘明志 刘锐 刘瑞华 (本版图片由临朐县委宣传部提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