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风筝会特刊·寿光篇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风筝会特刊·临朐篇
 
标题导航
持续擦亮“全国文明城市”金招牌
2020年09月3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持续擦亮“全国文明城市”金招牌
——寿光新时代文明实践渐入佳境
  ▲寿光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成立仪式。 王静 摄
  ▲2019年9月,山东省庆祝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在寿光市三元朱村举行。                             王静 摄
  ▲志愿服务活动。 李炳泉 摄
  ▲蔬菜文化艺术节。
  ▲“到人民中去——2019山东文艺界5·23文艺志愿服务活动暨第二届农民戏剧展演月启动仪式”活动掠影。
  ▲市民在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休闲。
  ▲“学习强国”社会推介活动现场。



  遵循着千年文明发展脉络,浸润着齐鲁文化丰厚底蕴,今日之寿光,不仅创造了影响全国的“寿光模式”,还陆续拥有了“全国文明城市”“全国文化先进市”等多张金名片,特别是在2018年,被中央确定为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县市,高质量发展迎来了崭新的时代。
  两年来,寿光以“传播思想、实践文明、成就梦想”为总指引,精准把握农村发展新变化和群众现实需要,把文明实践作为推进乡村振兴、夯实基层基础的有力抓手,整合资源力量、创新体制机制,着眼于凝聚群众、引导群众,因地制宜、优化配置、融合发展、共建共享,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向深里走、向实里做,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明显增强,“全国文明城市”金招牌持续擦亮,绽放光芒。
□潍报全媒体记者 孙希明 
人人争当文明使者
  “黎明即起,读圣贤书。南兵村的家人们,早上好!我们今天分享,为什么孝就是道,实践行孝道,弘扬孝道……”每天早晨5点多,寿光市台头镇南兵村的传统文化辅导员侯圣德就通过村微信群向老少爷们讲解传统文化,这样的分享多年来一直坚持,未曾间断。“通过传统文化的学习,我们村的村风更正、民风更淳。”侯圣德深有感触。
  文明实践,群众是受益者,更是参与者。寿光区分不同人群,聚焦晚上和农闲时间,组织志愿者深入基层一线,将文明实践融入产业链条,蔬菜专家志愿团线上坐诊,技术服务队巡回乡间,教技术、解难题,菜农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到新品种,学到新技术;法律服务志愿者利用晚上农闲时间,现场办公,送法到家;学校内,文艺志愿者发挥专业特长,为孩子们开展书法、曲艺、民间艺术等公益培训,助推文明实践在菜乡惠民入心。目前,寿光有4000多名传统文化志愿者活跃在城乡一线,有的在敬老“饺子宴”、公益助餐点上忙个不停,有的从婚姻家庭入手,以家风带村风促民风,帮助3000多对协议离婚夫妇冰释前嫌、重归于好。
  组建全民公益培训联盟,辅导文艺骨干2万名,带动组建“庄户剧团”1200余支,以文化人,成风化俗。先后成功举办了全省乡村阅读示范推广活动、全省文艺界5·23文艺志愿服务活动、全省庆祝2019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寿光好人、好党员、好媳妇、劳动模范以及12个100“最美人物”等系列推荐评选常年不断,60多万名群众“组团上榜”。改造提升村级绿色公墓700多处,“婚庆礼堂”“以帮代贺”等婚丧模式逐步推开,喜事新办、丧事简办成为风气,红白理事会建设实现村级全覆盖,2019年群众移风易俗满意率97.8%,列全省第2位。持续开展道德模范、寿光好人、最美人物等系列推荐评选,2人成为“全国道德模范”,22人获评“中国好人”,作为全省唯一县级代表,在全国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工作培训班上作典型发言。
  特别是在抗洪救灾和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寿光20多万名志愿者主动对接、积极融入,践行“五带头三力戒”,深入城乡社区,守卡口、清卫生、运物资、帮重建,齐心协力抗洪、众志成城战“疫”,彰显了责任担当。

处处都是实践阵地
  寿光坚持把实践阵地向群众生产中常去、生活中常聚的场所延伸、拓展,做到“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阵地就建到哪里”。
  洛城街道韩家牟城村深挖历史文化资源,投资2000多万元建设了寿光第一家也是目前唯一以文字为主题的博物馆——仓颉书院,内设汉字文化馆、国学堂等汉字文化主题场馆,并对启秘亭、仓颉双井、仓颉墓等人文历史进行了再还原,打造了仓颉文化、汉字文化研学、交流中心,村民在娱乐休闲的同时,接受了文化熏陶,了解了汉字文化精髓,进一步推进了汉字文化的传承弘扬。稻田镇崔岭西村也是文明实践模范村,他们不仅建设了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文明实践大讲堂、图书阅览室等,还在村里建设婚宴大厅等,为红白喜事从简提供阵地。原来村民家办婚宴需要到酒店,如今村里就能办,不但消费少还热闹温馨,也带动了民风民俗的转变。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寿光每年选取300个村集中整治,组织对各村历史文化、产业特色等挖掘整理,建设村史馆、主题广场、主题街巷1300多处,把文化文明搬上大街小巷,做成群众身边景观,文明达标村覆盖率达到91.59%。
  坚持党建统筹引领,全面整合提升,投资4600万元,建成市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围绕“全域一体、三级贯通”思路,千村实践,百村示范,建设基层文明实践所(站)1026处,设立“志愿岗亭”“爱心驿站”等文明实践点194处;打通资源壁垒,发挥特色优势,建成党性教育、文化服务、科普教育等十大类综合实践基地,实现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阵地就延伸到哪里。党建促实践,党员做模范,6.6万名党员带头,组建社科理论、文体娱乐等十大类专业队伍,领办善德、红柳等4316支服务小分队,党员带头上讲台、下地头,面对面讲、手把手教,志愿红成为城乡靓丽风景。聚焦理论、政策、道德、科普等十大主题,开展“千村万场大宣讲”,把理论政策、文化科技送到百姓身边,成功承办全省理论惠民基层宣讲骨干培训班。“两中心一平台”互促共融,“报、台、网、微、端”立体发声,文明实践大讲堂、“好好学‘习’”空中课堂、“广播喇叭村村响”定期开讲,回声嘹亮,23.7万名干部群众安装使用“学习强国”平台,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扎根菜乡,铸魂定向。
  当前,寿光按照“全域一体、三级贯通”工作思路,充分发挥实践中心的统筹协调和示范引领作用,对人员队伍、资源资金、平台载体、项目活动进行系统整合,努力打造“传播思想、实践文明、成就梦想”的综合指挥调度中心、教育培训中心、孵化培育中心和实践养成中心,推动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乘风破浪,守正创新。

事事都有制度保障
  “既做了好事儿又领到实物奖励,俺村老少爷们都积极参与村里的志愿服务,好人好事越来越多!”说这话的,是洛城街道黄家村村民黄春山。
  为更好推动村级事务管理,2019年,黄家村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志愿服务积分制管理制度,村民可通过参与矛盾调解、安全保卫、环境治理、公益事业等志愿服务换取积分,凭积分可兑换指定生活用品,也可优惠购买到生产资料。在这一制度激励下,黄家村说文明话、做文明事、当文明人逐渐成为村民的自觉习惯。
  文明实践活动要长久有效地开展下去,必须加强制度建设和顶层设计。寿光把准问题导向,强化制度创新,设立1000万元的专项资金,将文明实践纳入民生实事,融入社会治理,智慧指挥平台统筹全域,需求汇总到平台,服务下沉到网格,问题解决在一线,日均解决诉求300多件,群众满意率96%以上。将每月15日确定为文明实践日,开通“2078178”服务热线,群众“点单”,队伍“送餐”,供需精准有效对接,文明实践惠及全民。出台《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暂行办法》《新时代文明实践先进典型选树宣传工作实施办法》,对志愿者实行“星级评定”,启动“公益伙伴”行动计划,省内率先推出“志愿服务贷”,人身保险、信用积分、医疗救助、评先树优、职称评定,保障体系不断夯实,“公益伙伴”结队同行,让志愿者有名,让有德者得利。文明引领风尚,实践成就梦想。
  “群众吹哨,服务报到!”寿光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群众需要什么,文明实践就提供什么;群众在哪里,实践活动就延伸到哪里。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丰润道德滋养,凝聚文明力量,持续擦亮“全国文明城市”金招牌,努力争当新时代文明实践试点工作排头兵。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由寿光市委宣传部提供)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 公告热线:0536-819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