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综合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综合
 
标题导航
市委编办真抓实干全力推进改革攻坚重点任务落实
市农业农村局大干一百天确保各项工作创优争先
柳疃镇节日不停歇攻坚农村治污
游文化名城品翰墨青州
“百日攻坚”冲刺全年目标
不忘初心勇担当 敬业奉献亮本色
军人使命心中记 永做人民守护神
强村富民“兵支书”
创新发展路上的寒亭律动
2020年10月09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创新发展路上的寒亭律动
  蓬勃发展的寒亭区。   潍报全媒体记者 姜斌 摄 



  □潍报全媒体记者 马林峰
     刘元超 李 楠

  金秋时节,画乡寒亭,创新发展热潮涌动,映入眼帘的,满是高质量发展之路上的新景色……新兴产业加快转型升级;集中优势资源招引的龙头型、战略型、配套型项目落地生根;智慧化、融合化不断推动“三个模式”创新发展。
  勇气依旧,闯劲更足。记者走进寒亭项目建设阵地,探寻发展新律动。
小餐车跑遍全世界“造景”
  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竞争力,街景科技每年新增国家专利100余项;开发输出了1万多套移动店铺和设施,助力200多个文旅乡村项目、300多个城市商街和夜间集市,服务超过500个社区,产品销往26个国家……
  从2016年成立至今,街景科技从一个以餐车起家的企业,发展到行业领军企业。8月26日,在我省第三届“省长杯”工业设计大赛颁奖典礼上,山东街景智能制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斩获金奖,董事长李文君作为主创人捧回了“山东省五一劳动奖章”。
  “依靠自主创新,街景科技通过场景营造模式、产品设计模式和输出落地模式等方面的创新,摸索出一整套新型的商业模式。”李文君说。以数字化技术及工业互联网为支撑,从供给侧发力,不断扩展行业边界,带动行业整体发展。
  在街景科技的生产线,依靠智能制造技术,架体制造系统全自动地将产品设计架体制造完成,一台景观车从设计到下线最快3-7天即可完成。
  从餐车到景观车再到方案设计,创新给街景科技打开了新的世界,海外订单也纷至沓来。在日本冲绳,一座小岛的运营商为如何建设度假村伤透脑筋,土地有限、生态保护、住宿体验……样样都是考验。这一难题被街景科技给出的方案化解。短短27天,第一批150辆定制房车按规划陆续开进小岛各处,有的聚集形成住宿区,替代了酒店,有的进了露营地,变身豪华帐篷或海边小屋,初步落成一座移动度假村。
  面对“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的世界性难题,街景科技以30%的研发人员配备、12%的研发投入占比,实现了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投资建设60000平方米数字化工厂,自主研发出D2M工业互联网系统,实现了个性化定制、数字化运作、柔性化生产,被评为2019年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和2020年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第一批优选项目。
  目前,街景科技已在全球设立8个分子公司和代理商,并启动意大利都灵、埃及开罗2家海外工厂的建设。埃及项目在接受非洲十三国总统的现场考察时,被赞誉为“这是埃及需要的,也是非洲需要的”。
  李文君说,至2023年,街景科技将设立超过10家海外工厂,以潍坊工厂为基地,通过5G+D2M工业互联网系统,进行全球数字化工厂集群的实时运行管理,实现跨地域、跨国界的设计协同和制造协同,向更多国家和地区提供全价值链服务。
像“搭积木”一样建房子
  从市区沿北海路一路向北,至寒亭区固堤街道,潍坊三建建造科技小镇就位于北海路以东、产业一街以南区域。
  走进潍坊三建建造科技小镇装配式建筑项目的施工现场,“打造百亿级智能装配建造产业基地”的红色标语格外引人注目。项目负责人、潍坊三建滨海建筑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波明告诉记者,潍坊三建建造科技小镇总规划占地1000亩,总建筑面积100万平方米,计划总投资100亿元,包含潍坊三建建造科技小镇装配式建筑、山东省现代化家居产业集群总部基地、现代化节能环保门窗幕墙生产等3个主干项目。
  目前,由潍坊三建集团与香港有利集团合作建设的PC装配式建筑项目,13万平方米钢结构车间已进入主体安装阶段,计划于2020年12月底正式投入使用。届时,年可生产预制楼梯、外墙板、叠合板及PC梁柱12万立方米,为建筑行业提供高品质高规格商品混凝土100万立方米。
  “项目配备自动化、工业化生产线,装配式建筑所用的主体建筑构件,都可以在车间内预制生产完成。出厂后,就可以根据图纸像‘搭积木’一样建房子。”王波明说。
  “这种建筑工业化,将工地搬到了工厂,让农民工成为产业工人,施工环境大为改善,工人施工更安全。”王波明告诉记者,因此,项目产品市场前景广阔,在节约资源、降低能耗的同时,能够缩短60%工期,减少90%工程噪音。
  潍坊三建建造科技小镇装配式建筑项目的成功落地,得益于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在这一点上,王波明感受颇深。
  “从2019年10月项目在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正式签约开始,到今年2月疫情期间开工,再到如今车间基本完成,区相关部门和街办层层包靠,协助解决了大量问题。”王波明说,真正实现了“要素跟着项目走”。
  据了解,潍坊三建建造科技小镇项目全部建成后,将聚力打造集设计、制造、加工、自用、进出口于一体,兼具国际国内营销一体化、产业化、集中化、绿色环保的新时代高科技建造产业园区,预计年可实现销售收入50亿元、利税10亿元,带动周边就业2万人,成为潍坊建设国家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的战略品牌龙头,打造面向胶东、辐射京津的百亿级装配式建筑开发、设计、生产、施工产业集群。    

一粒种子能带来两亿利税
  仓廪实、天下安。
  “一粒种子改变一个世界,一棵种苗振兴一个产业”的梦想,在寒亭区的国际种业研发集聚区成为现实。
  9月23日,记者来到位于寒亭区开元街道的国际种业研发集聚区,在荷兰式高端玻璃智能温室看到,10个玻璃智能温室已经全部建成,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西红柿、青椒等蔬菜正在温室内郁郁葱葱的生长,一派生机勃勃。
  国际种业研发集聚区项目经理刘增超介绍说:“这是国内单体面积最大、标准最高的智能温室。采用多种栽培模式,统一环境、技术、标准和管理,对新品种的一系列指标进行测试、比对,筛选出适合推广的优良品种,目前10个功能区已全部开展彩椒、西红柿等多产品试种。”
  “预计10月份,智能温室内的西红柿将会集中上市,到时市民就可以吃到酸甜可口、营养价值高的西红柿了。”刘增超介绍。
  高端玻璃智能温室内设备先进,蔬菜在里面能得到营养、阳光、灌溉等全方位的“呵护”。刘增超介绍,西红柿种子是研发基地精心研制出的新品种,相比较传统果实,新品种的果实个头大、汁水多、酸甜度高。“普通西红柿含糖量也就6%,这个西红柿含糖量能达到13%。”
  开元街道党工委副书记高立双介绍,国际种业研发集聚区项目,占地5200亩,总投资46.6亿元,是全省“双招双引”重点签约项目,由潍坊三农创新发展集团和寿光蔬菜产业控股集团两家农业产业龙头企业联手打造。对标荷兰食品谷、意大利田园综合体等优质项目,运用产业基金、农业大数据、智能化管理等先进理念,建设国际种业科创研发中心、新品种测试筛选中心等五大板块,融合全球前沿科技,打造“中国蔬菜种业硅谷”。
  让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刘增超说,项目二期建设种子创新中心、种业研发企业创新园,目前基础设施正在加快建设。三、四期建设种业高端人才公寓和高端社区,即将动工建设。项目全部建成投用后,年可实现利税2亿元。
  高立双说,下步,园区还将建设成果转化示范应用区、标准化生产推广区和高端人才配套服务区等功能板块,进一步发挥国家农综区政策优势和潍坊种业优势,吸引种业科技创新人才、技术、资本等要素加速集聚,成为集科研育种、良种繁育、种子加工生产、工厂化育苗、示范推广等于一体的综合性闭合式高科技农业产业园区,建设辐射潍坊、带动全国的种业创新发展新高地。未来,贵比黄金的原研种子将从这里出发。
智能机器人可当乒乓球陪练
  9月23日,记者来到位于潍坊经济开发区的新松人工智能产业创新示范区,亲眼见证了人工智能的先进与神奇,与智能乒乓球陪练“庞伯特”零距离亲密接触。
  在新松人工智能产业创新示范区的智慧展厅,第二代新松乒乓球机器人静等有人上前与它一决高下。这位机器人名为“庞伯特”,它拥有“专业陪练”和“业余休闲”两种模式,既可与专业国家级乒乓球选手切磋一番,又可陪业余乒乓球爱好者放松休闲。
  潍坊新松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人事行政专员于辉介绍,“庞伯特”是一个十分聪明的“陪练”,它运用了机器学习算法,也就是说,“庞伯特”具有“自学习”的本领,一边打球,一边检测桌子对面选手的动作,将动作转化成数据,从而可以更加全面地应对,回球回得更漂亮。
  科技从不吝于想象和创新。在新松智慧展厅,只要带上AR眼镜,就可以体验一回“AR点单”、请机器人冲咖啡的服务。机器人也能冲出一杯热气腾腾的咖啡,这份新奇不得不让人赞叹。
  “让机器人冲咖啡其实‘意不在咖啡,意在AR’。”于辉介绍,目前,双臂协作机器人主要应用在3C行业,以电脑、通讯和消费性电子产品为主。但是目前的情况是人机共存会有安全隐患,也就是机械臂作业的时候工人无法靠近。使用AR技术来虚拟工人在工位时的场景,对工人可能的位置变化和风险进行一个预判,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的安全性。
  新松人工智能产业创新示范区占地500亩,总投资40亿元,重点布局工业机器人研发、应用、系统集成等产业业态,并为传统企业提供智能化改造方案。
  于辉介绍,目前,一期两栋概念工厂建成投用,开发的液晶面板机器人系统,打破国外技术垄断,6000万元订单下线交付;其余4栋工厂将生产焊接、喷涂等工程师系列机器人,致力解决恶劣危险环境下的制造问题。
  “全部达产后,年可实现产值50亿元、利税10亿元。”于辉说,园区聚合新松尖端技术人才和潍坊理工学院优质科教资源,实现产学融合、双向赋能,正全力争创全省首个人工智能领域的现代产业学院,年可引进培养人工智能高端人才300名、实践型技术人才1000名。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 公告热线:0536-819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