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弘扬伟大抗疫精神 全力护佑心理健康 |
——潍坊市精神卫生中心奋力打赢疫情防控心理战“疫”纪实 |
|
2020年10月10日是第29个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的主题是“弘扬抗疫精神,护佑心理健康”,旨在通过进一步弘扬各地心理健康工作者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表现出的民族精神,提高公众对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广泛开展科普宣传和健康教育,号召全社会积极参与精神卫生工作,共同承担防治责任和义务,推动形成理解、接纳、关爱精神障碍患者的社会氛围,保护公众心理健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在今年世界精神卫生日来临之际,本报特刊发潍坊市精神卫生中心疫情防控期间相关做法、经验,希望全社会都关注心理健康、推进社会和谐,为加快建设“健康潍坊”和现代化高品质城市作出积极努力。 抗疫精神是举国上下在抗击新冠肺炎中形成的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精神。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用20个字概括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潍坊市精神卫生中心(潍坊市第三人民医院)全体干部职工把抗疫精神融入日常工作中,在本职岗位上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全力护佑百姓心理健康。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根据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和市卫生健康委工作要求,潍坊市精神卫生中心科学决策、周密部署、精准施治,针对门诊患者、住院患者、居家患者以及社会大众的服务需求,实施门诊零接触、病房全封闭、院感严控制、人员勤培训、居家多指导、心理强支持六项防控措施,形成了全院联动、群防群控的防控工作机制,全力奋战在疫情防控前沿,交上了患者和职工零感染的合格答卷,为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筑牢了安全防线。 调整防控措施 回应患者诉求 潍坊市精神卫生中心作为全市唯一一家三级甲等精神专科医院,集精神、心理疾病医疗、预防、教学、科研、康复于一体,是全市精神、心理疾病防治业务技术指导中心。年门诊诊疗近7万人次,年住院诊疗近6000人次,保障了群众的身心健康,对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疫情发生以来,医院党委高度重视、迅速行动,第一时间成立由党委书记葛茂宏任总指挥的新冠肺炎防治指挥部和防控工作专班及医疗救护、后勤保障、预防性消毒等专业工作组;医院制定印发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方案和应急预案,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召开医院党委会、防控专题工作会议,传达落实上级文件及指示精神,强化重点部门及关键环节防控部署,全力保障疫情防控工作高效有序进行,处处体现尊重科学的抗疫精神。 门诊零接触。疫情初期,医院门诊区域实行独立管理,将门诊科室移至院门口独立区域,与住院病区隔离,门诊医师固定,与住院医师分开管理,根据工作量保留2个门诊。在保证诊疗活动正常开展前提下,杜绝就诊病患及家属交叉接触院内人员,外界人员零出入医院。医院加强预检分诊工作,调配精干专业护理人员,配备专职预检分诊医师,增加检测设备,对每一位来诊患者及家属测体温、询问流行病学史、指导进行手消毒,确保“逢进必测,逢进必问,逢进必记”,有效提高预检分诊质量。目前,门诊秩序恢复正常,但预检分诊工作却一刻也不放松。截至目前,共检测门诊来诊者5万余人次,检出发热人员58人次,均按规定流程指导处置,并进行电话随访。无论严寒还是酷暑,预检分诊人员克服种种困难,坚决守好疫情防控第一道防线。 病房全封闭。疫情初期正值春节,家属探视的需求高,为了防止出现输入疫情,自1月27日始,医院禁止家属探视。有的患者出现焦虑、想家的情绪;有的家属不理解、不接受。医护人员纷纷掏出手机,用电话、微信视频让患者和家属交流沟通,让家属放心、患者安心。2月4日,医院成立医学观察病区,新入院患者收住医学观察病区观察14天,无异常者转入普通病房。2月10日,成立发热(隔离)病房,收治已经住院的发热精神疾病患者,体温及各种症状恢复正常后转普通病房。自2月26日始,住院区域实行全封闭管理,做到住院医护人员、患者与外界人员零接触。尽量延长患者住院时间,避免过早出院导致不良影响。加强对病房的消毒,重点做好房间通风。禁止住院患者集中就餐,食堂工作人员送餐到病房,避免与病房工作人员接触。在病房封闭管理期间,医护人员身兼数职,既承担着医生、护士的工作,又承担着保洁员、维修工的工作。广大医务工作者舍小家顾大家,不顾个人安危、勇担使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履行着生命至上、维护健康的神圣职责,为筑牢医院疫情防控坚实屏障作出了积极贡献。 院感严控制。医院印发了新冠肺炎预防性消毒工作方案、消毒隔离制度、医疗废物处置制度。按照感染风险等级,制定各区域、各部门消毒隔离和防护措施,感管办负责具体培训指导。预检分诊、观察病房每天消毒至少3次,普通病房、门诊每天2次,办公及后勤保障部门每天至少1次,遇污染随时消毒。加强消杀物资的使用管理,及时配置防护物品。哪里是最危险的地方,哪里是最困难的地方,哪里就有院感人冲锋在前,他们用最周全的行动保障了疫情防控各工作环节的安全。 人员勤培训。疫情突发,“新冠病毒”存在诸多未知,随着疫情进展,新冠肺炎的防控方案多次改版。医院新冠肺炎防控工作专班、各职能科室通过现场、微信、OA办公系统,利用文字、视频等形式,分层级组织进行新冠肺炎防控知识培训;每天对全院疫情防控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发现问题限时整改。加强对预检分诊、发热门诊、急诊等关键环节的监管,强化对重点岗位人员及薄弱人群培训指导,提高全员识别能力和群防群控水平,为科学战胜疫情奠定了基础。 居家多指导。疫情防控期间要求居家隔离、限制外出,随着时间延长,很多居家患者出现了药品短缺、情绪波动甚至病情复发等问题。保障居家患者药品供应和病情稳定,是潍坊市精神卫生中心急需解决的难题。医院通过微信群或者电话等形式,指导社区精防人员密切关注居家患者病情及服药情况,采用视频或电话沟通等方式与患者和家属联络,对疫情期间所有在管患者全部增加一次随访。主动了解居家患者的服药需求,对断药或药量不足患者,了解其药物信息,采取邮寄药品或将药品送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管理小组代取药、送药上门等方式,为1000余名居家患者解决了取药难的问题。医院精神科医师与无精神卫生机构的昌乐县、高新区、峡山区、滨海区社区精防人员建立点对点技术指导,对出现明显精神症状、情绪暴躁或行为冲动等病情不稳定患者,给予远程医疗服务或紧急处置。医院选派医、护、药等业务骨干组成巡回医疗队,开展了以“六个一”(询问一次病情、检查评估一次健康指标、开具一个健康教育处方、指导一次用药、送上一次药品、更新一次健康档案)为主要内容的上门送医和送药服务。医疗队为患者建立了健康档案,现场测量血压、心肺听诊,根据患者病情制定或调整治疗方案,发放免费药物,办理免费治疗卡,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护理教育相关知识,得到了当地政府及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 加强心理服务 满足群众需求 新冠肺炎疫情给人们带来的不仅是“生理危机”,更多的是巨大的心理压力和心理危机。面对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医院依托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平台,盯紧心理防护这一关键环节,着力加强疫情防控期间的社会心理服务,满足群众心理需求。 组建心理危机干预队伍。医院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和市卫生健康委工作要求,制定印发医院新冠肺炎疫情紧急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方案,成立了由40名精神科执业医师/心理治疗师组建的心理救援预备队和20名心理咨询师组建的心理援助热线队伍,并指导全市17个县市区组建相应的心理危机干预队伍和心理热线队伍。医院积极担当作为,发挥专业优势和行业引领作用,为全市开展新冠肺炎疫情心理危机干预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 提升心理援助热线服务能力。为了进一步提高心理援助热线接听效率,让更多有心理咨询需要的人享受到热线服务,医院将心理援助热线坐席增加到4个,实行24小时无节假日值班。1月24日(除夕),医院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号码(0536-6231120)在中国政府网、国务院客户端、国家精神卫生项目办等平台对外公布,与全国300条心理援助热线一起支援武汉疫情心理援助。自除夕至4月底,日均接听热线20余个,最高时一天接线30多个,80%的来电是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的焦虑、恐慌。接线员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高度负责的态度,耐心回答每一个来电咨询。通过热线,让咨询者消除焦虑,减轻恐慌情绪,从而有较好的状态去面对疫情,以积极心态战胜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考验。如今,心理援助热线仍在继续,但疫情相关的咨询问题几乎已经没有了。 及时开通线上心理咨询。为增强群众战“疫”信心,缓解疫情带来的不良情绪,促进社会稳定,最大限度减少人员流动和聚集,自1月31日开始,医院先后在“健康山东服务号”“健康潍坊服务号”和“潍坊市精神卫生中心服务号”开通线上免费心理咨询,由心理咨询中心5位心理咨询师面向广大市民,提供专业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健康辅导服务。 心理科普宣传形式多样。疫情当前,每个人或多或少带有一些不良情绪,甚至焦躁不安,为了缓解广大群众心理上的恐慌,能够接受疫情防控形势的需要,从心理上接纳当下的生活,医院利用网站、微信、电子屏等及时发布新冠肺炎防控知识、心理健康知识、在线量表测查等,方便广大群众自测自评,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从而减轻焦虑、恐慌情绪。 虽然我国的疫情防控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但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在蔓延。目前,我市疫情进入常态化防控阶段,“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压力依然较大。潍坊市精神卫生中心全体干部职工继续秉持“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弘扬“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用心用情全力守护人民群众精神心理健康,坚决打赢疫情防控心理战“疫”。 通讯员 徐小勇 文/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