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综合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双手“编”出来的幸福
“健康口腔推广基地”落户潍坊市妇幼保健院
新城街道擂响“百日攻坚”战鼓
牢记宗旨勇担当砥砺奋进谱新篇
闯出“产改”新路径
2020年10月29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双手“编”出来的幸福
——寒亭区高里街道二戈官庄村李恩汉家的脱贫故事
  ▲李恩汉的妻子在进行编织。   通讯员 李霖 摄



  □潍报全媒体记者 马林峰 
     通讯员 李霖 许翔翔

  他们勤劳朴实,有着对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他们脚踏实地,用勤劳的双手编织出幸福生活,诠释着幸福是奋斗出来的真谛。近日,记者来到寒亭区高里街道二戈官庄村,看李恩汉一家是怎样脱贫致富的。
精准帮扶 稳定脱贫有信心
  李恩汉是建档立卡享受政策低保户,前些年,由于李恩汉老两口年事渐高、慢性病缠身,已渐渐无力从事农业生产,再加上唯一的孩子身有残疾、无法劳作。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高里街道紧盯“两不愁三保障”标准要求,严格落实各项扶贫措施,给每户贫困户选派帮扶责任人,以“结对帮扶”的方式促进各项扶贫政策落地落实,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街村两级帮扶责任人先后帮助其家庭成员落实了慢性病政策,办理了低保和残疾证,又对家居环境进行了改造提升,大大减轻了李恩汉家的生活和治病压力,一家人稳定脱贫,生活质量不断提升。李恩汉感慨地说:“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各级干部的真帮实扶,让我家能够迅速改变贫困现状,实现脱贫摘帽。现在的生活越来越好了,心里也越来越敞亮了。”
自力更生 依靠双手奔小康
  实现精准脱贫后,李恩汉一家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追求幸福生活的精气神也渐渐足了起来。
  在街村两级帮扶责任人的鼓励下,李恩汉开始喂养母鸡、卖鸡蛋补贴家用。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李恩汉与妻子赶集买菜时发现,集市上的手工编织竹筐很有市场,他们决定手工编织竹筐来致富。
  通过观察,李恩汉发现集市上卖的竹筐大多是草履编,色彩较为单一,他便另辟蹊径,专门买来彩绳编织彩色竹筐,通过细心钻研更是编出了独家“五色筐”。依靠新颖的色彩和公道的价格,李恩汉家编织的竹筐一举变成了集市上供不应求的商品,邻里乡亲也多去家中订购,仅此一项手艺便给家中带来了每月近500元的收入。
  每天早上,李恩汉夫妻喂完鸡后,便开始了一天的编筐工作,偶尔还加工扫帚,幸福的笑声逐渐代替了往日的沉闷。李恩汉的妻子王爱兰说:“我是贫困户,虽然兜底有政府,但我也要打起精神,自力更生,尽最大努力自主脱贫,给孩子做个好榜样,绝不能把这穷帽传下去。”
模范带头 携手相邻共致富
  李恩汉家的小日子越过越红火,邻里乡亲全都看在眼里,许多人上门取经,李恩汉一家也毫无保留,免费提供材料,手把手地教,有的乡亲想要付一部分学费,也都被老两口谢绝。
  “以前没少受到邻里帮助,现在别人有需要我们的,能尽多大力就尽多大力,我的手艺能让更多人挣点钱比我自己挣钱还开心咧!”王爱兰说。
  在李恩汉一家的带动下,村内的另一户贫困户李本欣也加入了“编织小组”,还开发出了新品种、新样式。
  今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决战在即、决胜在望,越到最后关头,越要咬定目标不松劲、提升标准狠发力。“下一步,村里将挖掘编织产业,研究市场需求,积极拓展渠道,为村里乡亲搭建一个团结致富的平台,助力脱贫攻坚。”二戈官庄村党支部书记黄成龙说。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 公告热线:0536-819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