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 统筹谋划 融合发展 |
我市法治文化建设走在全省前列 |
|
|
本报讯 (潍报全媒体记者 潘来奎 通讯员 张伟强)11月16日,齐鲁法治文化建设视频观摩交流会议在高密市召开,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省委政法工作会议部署和《齐鲁法治文化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会上对潍坊市法治文化建设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近年来,我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贯彻《齐鲁法治文化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要求,加强党建引领,树牢法治思维,突出融合发展,充分发挥法治文化在法治实践和法学研究中的规范引领作用,我市法治文化建设走在全省前列,为平安潍坊、法治潍坊建设提供了坚强的文化支撑。 坚持党建引领,着力强基固本。坚持“党建引领、服务群众、融合共进、法治基层”,不断夯实法治文化建设基础。利用政法单位优势和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县市区镇(街、区)联络组(工作站)与法律服务诊所工作融合,精细网格管理、突出依法治理、注重文化熏陶、化解矛盾问题。推行“党建+律师协会”做法,实现党组织“全覆盖”,促进律师行业健康发展。创新服务举措,探索推行了“微+”智慧调解平台,打造“指尖上的法律服务”,开展“党建+法律服务+菜单式”服务,提升服务精准化水平,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加强统筹谋划,推进阵地建设。深化“法律六进”活动,重点建设了一批独具特色的法治主题公园和广场。结合群众需求,因地制宜组织“普法大集”“普法夜市”等,及时开展了《民法典》等与群众密切相关的法律宣传,实现了文化大集“常态化”。建设了法治文化广场,将法治文化、法治精神渗入到百姓生活,强化了群众学法遵法守法用法理念,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发挥人民调解员的“头雁”作用,带动村(社区)法律顾问、法律服务工作者、心理咨询师等力量参与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设立文化长廊,宣传法治理念和道德准则,弘扬调解文化,让当事人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法治文化影响,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环境。为增强法治文化的传播力、感召力和影响力,实行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相结合,全方位加强宣传,形成舆论覆盖、媒体联动的传播态势,打造全省乃至全国“法治文化样板”。 厚植文化底蕴,注重融合发展。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和地域特色,传承法治精神,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充分挖掘地域特色文化底蕴,建设特色法治文化基地。结合民俗民艺,将传统和现代高度融合,建设了集休闲娱乐与教育实践于一体的文化公园。建设系列主题园区,并纳入法治文化基地项目。设立“法律服务诊所”,为群众普法讲法,解疑释惑,并将法治元素融入景观建造,使普法宣传从说教式、被动式向文化熏陶、自觉接受的形式转化。 下一步,我市将总结经验、突出重点、抓好落实,不断加强政法领域意识形态建设、法治宣传教育建设、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及理论研究、服务社会治理、人才队伍建设等,深入推动齐鲁法治文化建设塑成新优势,为建设齐鲁法治文化品牌提供有力保障。
|
|